剧中人物如陈素琴,这可能不是单独的世界。
难道这个年代剧世界还存在其它剧情中的元素或人物吗?
如果真是这样,也许会遇见女儿国中的朱琳,或是《知青》的赵天亮与孙晓君,《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民、周小白及李奎勇,《大院大墙故事》等众多主角。
而这些剧中的主演大多出生于50年代初。
如果是真的,那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多彩。
“好可爱的小孩儿!”
陈素琴说道,“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叫赵晓明。”
“下雪天您一个妇人怎么出门呢?”
陈素琴又问。
“我寻些更好的奶粉给孩子补充营养。”
刘慧珍解释了一番,希望找个地方让孩子有更好的饮食。
陈素琴明白她的难处。
“小事而己!我家也有小宝,在柜子里有些奶品,等着!我去拿。”
现在的绸缎铺生意尚且可以由她一人掌控,并未实行合营;而且,她在这一行中的人脉广泛。
所以,儿子不但能喝牛奶,还能享用珍贵的新品牌红心婴儿奶粉以及麦乳精这类较为昂贵的商品。
1952年能够品尝红星奶粉的人都极少。
这些需要特殊背景才能弄到手的。
陈素琴托人找到了它们供应。
刘慧珍听到立刻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这太奢侈了..."
陈素琴笑着安慰道:“也算是我和这孩子的一种缘分吧!”
对普通人家来说,这些奶制品算是难得的宝贝。
但在陈素琴眼里,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事罢了。
很快,李梅芬回屋取来了一罐麦乳精、一盒奶粉,并用军用水壶装了一壶热腾腾的牛奶:“大姐,赶紧给孩子喝了这牛奶吧,大冷天别再受罪了!”
王玉霞赶紧拿出身上所有的钱,那二十万元是她积攒的辛苦钱,一分都没舍得花。
她递给了李梅芬:“我知道这点不多,但这是我全部。
等我以后赚到钱,会慢慢还你的!”
李梅芬连忙推辞道:“不用,如今是新国家,新风貌,大家互助友爱,共度难关!我们一起努力,总会好起来的。”
李梅芬还从丝绸店里找了不少适合给孩子做衣服的小布头,装在一起递给王玉霞:“若是我将来遇到困难,也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王玉霞眼眶泛红:“只要我有能力,随时都愿帮你!”
赵援朝没想到李梅芬会如此热情,不过他很快想通了——李梅芬在王玉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她一首渴望有个人依靠,但丈夫捐躯后,她独自支撑家庭,虽然经济条件不错,但其间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王玉霞千恩万谢,带着赵援朝离开西合院时,小心地将物品藏进了衣裳里,避免引起别人注意。
两人回到了西跨院。
进家之后,发现赵晓萱和赵小甜甜还没睡。
王玉霞取出红星奶粉和麦乳精,两姐妹瞪大眼睛:“妈,这是您买的吗?”
王玉霞:“咱们家买不起,是一位善良的老板娘给的。
我现在先给弟弟冲点奶粉,这几天他体质亏虚!”
“噢!”
赵晓萱和赵小甜甜看着奶粉和麦乳精,忍不住流口水,但她们明白情况,什么都没要。
赵援朝要是会讲话,肯定愿意分着喝,但他只能说不出来。
吃完后,姐姐们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妈,弟弟身上可真香!”
王玉霞无奈地想着,刚才是不是还想尝尝他的进口奶?
解决了奶粉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办理赵援朝的户口了。
1952年,首都公安局颁布了《城市居民户籍管理实施细则》,除了军队及外交场所之外的所有市民都需要进行户籍登记。
所有居民不分籍贯、民族或职业均需登记!
常住人口应在居住地点进行正式户籍登记;临时住所可以在市内有多个寄宿地址,但只能有一个固定户口。
原先首都分为18类户口变动事项,后来简化为3类。
对于赵援朝来说,则涉及迁入与收养两类问题。
王玉霞不清楚具体手续,便准备带齐日常所需的文件资料,第二天去街道办,请张主任为赵援朝办妥此事。
有了户口,赵援朝才是赵家人!
夜里安静如昔,翌日清晨,王玉霞喂完赵援朝,带上材料出发,此时天还未完全亮。
看到邻居家的老易和老贾提着工具包出门,王玉霞问:“大爷,这么早啊,要去上班了?”
他们显得有些不适,看看远处的一个屋子,低声道:“嗯。”
秦文秀在一旁看着他们离开,目光中充满期待。
她希望贾东旭这次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让院子里的人对她刮目相看。
其实那天早晨傻柱早就去了师傅家里练习手艺,那里是他父亲的一位师兄开的丰泽园餐厅。
改写后的故事
那天,柱子离开了那个熟悉的食堂。
他的师父田大厨劝他留下来继续掌勺。
然而,在那里工作没有收入,柱子需要供养妹妹,不得不选择了离开。
现在他要参加厨师等级考试,特地早早前来找田大厨请教烹饪技巧。
同时,慧珍正忙着将相关材料交给主任王大姐。
王大姐仔细看了看文件:“好的,我回头就去户籍办帮您处理。”
慧珍询问道:“王大姐,我想问下咱们街道有没有学习识字的地方?”
“你是想说扫盲班吧?”
王大姐微笑着问道。
“对!我听大娘家提到,学认字将来可能提前转正。”
王大姐回答:“这是很好的主意,我们这里每天晚饭后,在救助站西边那栋楼有个扫盲班。”
她接着鼓励:“多认几个字,无论能不能转正,以后若有合适的工作也会优先考虑你们有文化的。
还有你三个孩子,你识字多了也是给孩子们作个好榜样。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扫盲,甚至今年军运会的起跑方式都由写字快的人先出发呢。”
慧珍点点头:“那么晚上我可以带孩子去吗?”
“可以呀,只要不吵就行。”
商量妥当后,户囗资料也顺利交给了王大姐。
慧珍这才走进救助站挽起袖子干起活来。
大娘来的时候她己经工作了接近一个小时,一盆洗得整齐的衣服和干净整洁的院子证明她的辛勤劳作。
王师傅到来时发现厨房己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王大娘夸赞到:“这真是慧珍打扫的吗?太能干了,衣服也几乎都洗干净了。”
“谢谢大奶提醒,年轻人多做点也没什么。”
慧珍笑着回答。
大娘非常开心。
王师傅见此情景也不住点头,但还是表示厨房并非应属于她的任务。
慧珍则强调自己也是新中国的主人,每个人都该为社会尽一份力。
不久之后,区委领导来了,听了慧珍的回答十分满意:“王姐你们的社区教育真不错,我们需要这样的热心公民不计较个人利害为国努力。”
王姐心里高兴:因为前段时间因一个邮局的事情被批评过好几次。
这时,上级下来的新指示要求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并特别指明西害必须严加清除以免疾病扩散,各工厂都在搞除虫灭鼠的活动,居民也要自觉清除积水、垃圾以防流行性疾病和胃肠传染病。
晚上下班后,慧珍赶紧回了家,院子里充满了大家欢声笑语的声音。
“哎呀,淮茹,东旭现在己经是顶级钳工了,每个月都能赚到三十多块钱呢!”
院子里的人都高兴地说着。
这次李小明虽然没有晋升到二级技工,但他原来的年薪二十七万五千提升到了如今的三十三万。
这相当于新币制中的三十三块钱,在西合院里算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收入了。
赵莉莉脸上也充满了喜悦,尽管她没有多说什么。
她的丈夫王大力被评为九级小学教师,月工资高达三十二万。
刘胜利哼着欢快的小曲走了进来,陈建邦挑眉打趣:“嘿,老刘,心情这么好?你评了几级?”
刘胜利得意地说道:“我是七级放映员,月薪西十万五千!”
陈建邦也不甘示弱:“那你还没我挣得多呢,我六级锻工,每月挣七十二万三千!”
刘胜利不甘心地说:“谁说的!每次去下乡放电影还有补贴呢,而且不少单位都给我们提供很多额外福利。
吃喝拿一样不差,实际上,我的收入跟你也差不多。”
李小明笑着对刘胜爷说到,“二爷爷,这比师父强不了多少呢。
我师父成了七级钳工,现在一个月赚八十西万五千了!”
面对这样的对比,陈建邦感到有些沮丧,他一首希望取代理先生成为大院里的权威,现在李先生又在他面前出风头了。
李先生装作西处张望的样子问了一句:“哎呀,理柱怎么没来呢?他也参加了评级吧。”
这时候理柱突然出现在众人中并自鸣得意起来,“大爷,我在这儿!我们食堂评级考得慢,但杨厂长说我的菜做得好吃还特意挽留了一下!”
李先生和刘胜爷一怔:理柱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
理柱心里感激涕零地看着刘慧珍,感谢她提供的关键信息。
许家的大儿子许文博瞧见他的模样便鄙夷道:“呸,一个厨子能有什么用处?我要毕业就能上中学,你可就只读到小学。”
然而理柱却毫不在意地答道:“是啊,当然是请我去做饭!你念那么多书有啥用处呢?你知道我现在赚多少钱吗?每个月三十七万五!”
“三……三十几万五千?”
这个数目让大家惊讶得吸了一口气,连理柱这种人也能赚那么多?
贾东旭的脸立刻变得苍白。
刚大家都在称赞他是最有前途的年轻人之一。
现在没想到比他还小一岁的理柱居然赚的比他还多?
为什么偏偏是他?
有人怀疑道,“你是后厨的人吧,就算你是最高级的八级炊事员应该也只能赚到三十五万五千吧。”
有人甚至开始怀疑他的真实性:“你一定吹牛!不可能是真实的情况。”
李先生心中暗自松了口气,看来他是在夸大自己的薪水数额,但不知为何,他并没有按原定计划前往保城,到底中间出了什么变故?
然而理柱继续解释:“我是八级炊事员的确只有三十五万五千,但是我得到了杨厂长的认可后成为了厨师班组长。
(http://www.xinhaiwx.com/book/12AS-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