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事决不能让外人所知晓,所以哪怕是林女官,林统领,陛下都不能告诉他们。”
曹阎面色严肃地道。
“朕知道了。”
苏锦歌犹豫片刻,微微颔首,
“好了,你可以退下了,顺便把林女官跟林统领请进来!”
“臣遵命!”
看着曹阎离去的背影,苏锦歌微微有些失神。
她想起了,刚才曹阎身上的雄性气息。
但跟着又不禁摇起头来,心中暗自发笑。
他一个小太监,能有什么雄性气息?
自己怕是多想了!
“咱们老百姓,今呀真嘛真高兴……”
稍微占了女帝便宜的曹阎,哼着小曲,离开了大明宫。
他走出宫门没多远,就看到林家兄妹,正在过道外等候。
见到曹阎,二人的表情都有些不善!
“林女官,林统领,陛下请你们进去!”
曹阎呵呵一笑。
二人听到这话,看也不看他一眼,就急匆匆地朝大明宫走去。
“参见陛下!”
二人朝苏锦歌行了一礼后,林婉儿便迫不及待地道,
“曹阎如此肆意妄为,陛下为何不责罚他?”
“此事另有隐情,不方便透露给你们二人知晓。”
想起曹阎的话,苏锦歌只是摇了摇头,
“你们只需要耐心等待,要不了多久,自会见分晓!”
见苏锦歌不愿意多说,林家兄妹也不敢再追问什么。
只是林婉儿心中,莫名有些酸酸的。
明明是我先来的,怎么姐姐跟曹阎之间,倒是有了秘密!
……
京畿地区灾害频频,城外又聚集着大量的灾民。
因此城中的粮价,早就居高不下。
随着曹阎跟西大粮商出手,粮价更是高攀到恐怖的地步。
京城的百姓们,可谓是怨声载道。
但作为当事人的曹阎,却是无动于衷。
对此情形,不管是西大粮商,还是背后的杨林甫等人,都乐见其成,更不会插手其中。
如此又过了几日。
眼看着城中百姓的怨气,越来越高。
杨林甫等人,估摸着火候己经差不多,便开始了行动。
……
这日早朝。
女帝一身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
她面沉如水,俯视着殿中的大臣。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一旁的林婉儿轻启红唇,娇声说道。
“臣有本启奏!”
李义庭跟杨林甫对视一眼,便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李尚书请讲!”
“臣要弹劾赈灾使曹阎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李义庭一字一顿地道。
女帝绕过一众大臣,让宫中小太监曹阎负责赈灾一事,朝中可谓是人尽皆知。
在听到李义庭的话后,众臣皆是竖起耳朵,等待苏锦歌的回应。
“哦?详细道来!”
苏锦歌面色不变,淡淡地道。
“与先前相比,城中粮价最近几日,又翻了三倍!”
“城中百姓早己是生活困苦,怨言不断!”
“这一切都是因为赈灾使,以朝廷名义高价征收粮食。”
“且与城中粮商勾结,哄抬粮价所导致的!”
“因此臣恳请陛下,下令严查曹阎,打压粮价,以此来稳定民心!”
李义庭一脸诚恳地道。
粮价居高不下,不仅苦了百姓,更是不利于大夏的统治。
在群臣看来,女帝理当遵从李义庭的建议,将曹阎捉拿起来!
然而出乎众人意料。
苏锦歌并没有答应,而是反问道,
“李尚书可有证据?”
“这……臣并无实质证据!”
李义庭愣了一下,赶忙又补充道,
“但曹阎以朝廷名义,在城中高价征收粮食,却是不争的事实!”
“曹阎的所作所为,正是得到朕允许的。”
苏锦歌的话,虽然轻飘飘。
但在群臣听来,却不亚于平地一声惊雷!
什么?
曹阎竟然是得到了女帝的允许?
不是,陛下你疯了吧?
你难道不知道,高价征收粮食,只会造成粮价更一步攀升?
所有人都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苏锦歌!
“若无其他事情,爱卿们便退下吧。”
苏锦歌挥了挥手,随后起身离开。
首到她离开大明宫后,群臣们这才反应过来,议论纷纷地离去。
杨林甫等人,结伴离开皇宫,回到了丞相府。
刚一坐下,李义庭就迫不及待地道,
“丞相,你说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个……老夫也不知。”
杨林甫能当上丞相,不单单是学识过人,更是才思敏捷。
但他苦心琢磨了好一会儿,也没想明白,女帝的用意。
“要我说,要么是陛下没什么经验,轻信曹阎!”
“要么就是陛下想维护曹阎,所以才会这么说。”
李义庭分析道。
“李尚书所言极是!”
“陛下还是想维护曹阎的!”
其他人纷纷点头。
“但是,咱们可不能放任陛下跟曹阎胡来啊,丞相!”
李义庭紧张地看着杨林甫。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像杨林甫、李义庭这样的官僚权贵,并不在乎谁当皇帝。
他们在乎的是,限制皇权,保证自身家族的利益。
杨林甫等人趁这次灾情发难,主要还是想逼迫女帝低头,并不想弄得天下大乱!
不然的话,他们的利益也会受损!
“无妨,咱们再等上几日吧。”
“一旦城中出现什么乱子,到了那时,就算陛下想保住曹阎,那也是不可能的!”
杨林甫冷笑道。
“万一事情闹大,不可收拾呢?”
李义庭忧虑地道。
“怕什么,京城有十几万军队,能有什么乱子?”
杨林甫不以为然地笑了笑。
听他这么说,众人对视一眼,也是点头称是!
……
与此同时。
城中醉仙楼。
曹阎再次包了一桌酒席。
只是这一次,他宴请的并不是西大粮商的掌柜,而是从一群外地来的粮商。
“吾等拜见赈灾使!”
一名满身绫罗绸缎的中年富商,带着身后一群商人,向曹阎躬身行礼。
“党东家不必多礼。”
曹阎摆手笑了笑。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京城粮食涨价一事,早就传遍了京城周围的州郡。
不少精明的粮商,也是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只要将粮食运到京城,再抛去运输、储存的成本后,仍可以大赚一笔!
(http://www.xinhaiwx.com/book/19AO-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