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收到生产线时,苏秀荷都惊呆了,小男人居然搞了3条生产线,这是要全面扩大生产啊。
“秀荷,这是3条生产线吗?”
“爸,是的,我没想到锦秋居然会搞来3条生产线。”
“看样子得招不少人了。”
“嗯。”
村子里来了不少人帮忙,大家看到食品厂居然又购买了生产线,顿时兴奋起来,这是又要招人的节奏啊。
不少嫁过来的小媳妇此时都满心期待,会不会有她们的名额呢?
李义看到大家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过到底该如何招人,他还是回头和秀荷,修阳叔商量一下吧。
“姐姐,你来追我啊!”
“糖糖,我快追上你啦!”
“小鱼儿姐姐,妹妹,你们不要骑那么快,等等我!”
苏秀荷一看,三个小鬼头骑着自行车从广场上回来了。
“咦,妈妈,这是什么东西?”
“先走开,车子要启动了。”
苏秀荷把女儿拨到一边,车子要开往厂里,等下准备安装设备。
“看到妈妈不理自己,糖糖生气了,立即跑向爷爷。”
“爷爷,抱抱!”
李义看到小孙女赶紧蹲下抱起,和她亲昵了起来。
“嘻嘻,爷爷,你胡子太长啦,要刮掉啦!”
“呵呵,是吗?爷爷明天早上就刮。”
“爷爷,那是什么东西啊?”
“那些啊,都是机器,可以生产辣条,干脆面的机器。”
“是吗?厂里不是有了吗?怎么还要弄来啊?”
“厂里机器产量太小了,要加大产量呢。”
“你爸爸这次可是给我们村拉了好多订单呢。”
“爸爸?”听到爷爷提到爸爸,糖糖眼睛一亮。
“是啊,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呢,还为村子挣钱。”
“爸爸好厉害!”
“糖糖长大也要挣大钱!”
“呵呵,有志气!”
“可是,爷爷,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现在己经12月多了,估计再有一个月就要回来了!”
“那还要好久呢。”
“很快的,等到下雪,你爸爸就会回来了。”
“下雪吗?”
“嗯。”
当晚,李义把修阳大爷叫到自己家里,和秀荷,二女儿商量一下招人的事。
“叔,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啊,村里至少得招一部分,毕竟这几年嫁过来不少小媳妇,还有一些半大小子长大了,也需要进厂。”
“嗯,这个可以考虑。”
“秀荷,你的想法呢?”
“大爷说得对,村子里是要招一部分人。”
“我们这次有3条生产线吗,每条招50人,就需要招150人,村子里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向其他大队招人的。”
“秀荷说的不错,这次至少需要150人。”
“我觉得是不是招一些初、高中毕业生?”突然二姐说了一句。
秀荷愣了一下,陡然说:“二姐,说得好,这是人才!必须招!”
现在很多高中生没法上大学,找不到工作的不得己下乡当知青。
光李家村今年陆续来了8个知青,但为此李义特地把知青们安排到了集装箱里面。
不用再费劲盖宿舍了,省了不少麻烦,集装箱还坚实。
“可是他们有些人自视甚高,愿意来我们这集体企业吗?”
“叔,放心吧,很多人愿意来的,就凭我们李家村的名头,他们抢破脑袋都想来呢。”
“呵呵,是吗?”
“肯定啦!”
“还有一个事,知青院现在有8个人,是不是从他们中招收几个?”二姐又说。
秀荷沉吟了一番:“是要考虑一下他们,不然得有意见了。”
“爸,二姐,叔,这样,我们从村子里招大概20人,知青院大概5人,县里高中生,初中生大概50人,其他全部都招公社其他大队的人。”
“你们看怎么样?”
“我看行。”修阳大爷首先表态。
“我觉得可行。”
李义站起来说:“那行吧,就按秀荷说的,下午我就去通知大家。”
下午李义来到大队部,喇叭说了招生事宜,顿时村里的一些小媳妇,小伙子们兴奋坏了。
他们终于能进厂啦,每天看着他们从厂里上下班,眼馋死了,这下终于要轮到自己了。
同时知青院,8个知青,5男3女,岁数都不大,最小的才17岁,最大的24岁。
都是来自大城市,怀揣梦想来到农村搞建设,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不断的田间劳作,猪、牛、羊、鸭的喂食,让他们身心疲惫,太辛苦了。
当然他们当得知被分到李家村时,那是差点笑开了花。
李家村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可以说是全国第一富,分到那里能是吃苦吗?那是去享福了。
虽然李家村富足,收割基本是联合收割机,但李家村也有很多农活要做。
这些大城市来的孩子,哪里吃过这种苦,刚读完书没多久,就来到了农村,一些甚至连衣服都不会洗。
“亚茹,你觉得这次我们能进厂吗?”
“不知道,我是很希望进厂的,干农活实在太累了,夏天最难受,那热的,我现在想想都后怕。”
“可是听说厂里也不轻松,流水线作业,不比干农活轻松。”
“那也好过被太阳晒,我是不愿意再到田间劳动了。”
“我去问问瀚海哥。”
“瀚海哥,你要进厂吗?”
“静怡,我要去报名了,说不定我能当个技术工呢,我懂一些设备维修。”
“呀,瀚海哥,你居然还会那个。”
“嗯,在大院里跟人学过,虽然不是很精通,但也够用了吧。”
“可是我啥都不会,会不会不要我啊?”
“要对自己有信心,再说即使进不了厂了,还可以去卫生所应聘一下护士,听说那里最近准备招两个护士,你不是学过一些护理吗?机会很大的?”
“真的?”赵静怡喜出望外。
“真的!我听沈瑶说的。”
“沈瑶姐姐?你们认识?”
“认识,一个村的。”
“真好,居然在这里能遇见老乡。”
“呵呵,我自从听到被分配到这里,非常高兴,这里不仅有沈瑶姐姐,还是李家村。”
“李家村啊,谁不想来啊,传说中大名鼎鼎的万元户村,真是闻名不如见面,确实很富裕,光肉就三天能吃一顿,哪里有这么好的待遇啊。”
“嗯,是的!”
当消息传到县里,李家村准备招一些初中生,高中生的时候,立即炸开了锅!
(http://www.xinhaiwx.com/book/1IQS-4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