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边关封侯,开局霍去病模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0章 袁术:我袁公路才是天命所归之人!

 

八月上旬。

豫州,兖州两地大旱严重。

千里大地无一片绿荫,所有庄稼全部旱死。

纵横于汝南的汝河,颖河,涡河开始干涸,整个河岸开始龟裂。

纵然如此。

还是有无数百姓前往三条河流打水。

随着时间的迁徙,独眼石人在绿豆发芽的推动下破土而出,一夜之间三条河流的河岸出现孩童高的石人头像。

汝阳。

一间府邸之中。

孙策眉头愁云密布道:“整个豫州都在大旱,而且还在秋收之前大旱,这是把百姓今年的收成彻底断了,袁公他怎么说?”

“嗯……!”

程普摇了摇头。

黄盖叹道:“天灾,袁公路有什么能耐,他现在还想着怎么打下南阳、九江呢!”

“兄长!”

孙权抬头看着孙策,说道:“我们走吧,哪怕是逃也要逃出汝阳,近日城内有很多流言蜚语,恐怕再这样下去会被天下人关注过来!”

“怎么说?”

孙策看着自己年仅九岁的小弟问道。

孙权深吸了口气,说道:“听闻汝南三河都出现了一尊独眼石人,还会自己长大,一天长一寸,现在整个头颅都快出来了!”

“地里长出石人?”

孙策,程普,黄盖等人目光一直。

孙权点头道:“现在整个汝南都传遍了,甚至有百姓说是石人汲取了河流,所以汝南才大旱!”

“公覆!”

孙策面色阴沉道。

黄盖起身道:“末将在!”

孙策眯着眼说道:“带上府中的一些粮食,明日我们亲自前往颖河查看一个究竟,难道真有土生的石人?”

“为何要带粮食?”

黄盖一脸茫然的问道。

孙策面色复杂道:“能救多少百姓算多少吧!”

“喏!”

黄盖应道。

一日之后。

汝阳五十里之外,太和县。

此刻,整个这座城已经不再繁荣,变得杳无人烟。

城楼之上。

郭嘉通过望远镜眺望颖河之畔,看着汇聚在河畔,跪伏在石人面前祈祷秋雨的百姓,复杂道:“或许,他们一生都不会知道,所谓神迹不过是有心人的一场骗局!”

“奉孝先生!”

王越疑惑道:“你为什么要将绿豆种子撒在三条河流的两岸?”

郭嘉咧嘴笑道:“军侯的计划有漏洞,光是石人下生出豆芽会让发觉是人为,可若是两岸皆有绿豆长出,只会让百姓相信石人神迹,认为是它们带来了绿豆!”

“原来如此!”

王越恍然大悟道。

郭嘉眺望远处,沉声道:“至多五天,大半个石人会冒出来,到时候两岸的绿豆苗也会破土而出,恐怕明天石人手捧的东西,便能够现于世间,所以开始准备儿歌吧!”

王越微微颔首。

“孙伯符?”

突然,郭嘉瞳孔一缩,看着石人一侧出现的孙策,喃喃道:“你还没走!”

颖河之畔。

石人一侧。

孙策率人立足龟裂河岸,看着眼前的石人。

石人独眼,浑然天成,完全看不出雕刻的痕迹。

整个石人的一颦一笑宛若生人一般活灵活现,仿佛在注视着他一般。

“少将军!”

黄盖忌惮道:“这个石人,短短几天便长这么高了,而且日夜都有百姓在此地祭拜,绝对没有人暗中将其拔出,或者垫高,颠覆了老夫的认知啊!”

一个老者颤颤巍巍上前,责怪道:“神物不可亵渎啊,切莫走的那么近!”

“回城!”

孙策衣袍一甩。

他不是傻子,虽然看不懂石人为什么会自己长高,可所谓神物,绝对会引出一场动乱。

乃至,他都想到了当初孙乾的话,有种想要疯狂逃离汝南的冲动。

又一日后。

汝南太守府。

大堂之中气氛诡异。

主位之上,袁术脸色阴晴不定,道:“诸位,你们怎么看近日发生的诡异之事”?”

“这?”

孙策等人哑口无言。

大地长出石人,怎么看都无比诡异,可是他们却说不上一个子丑寅卯。

“主公!”

李丰起身说道:“太和城之外,颖河之畔的石人,今日已经出来小半截身体,而且手中还捧着一座玉府宅,上面有袁氏的门楣!”

“什么?”

孙策,纪灵等人无不是震惊莫名。

石人显化神迹也就罢了,竟然牵扯到了袁氏身上,那可就不一样了。

“袁氏门楣?”

袁术也一脸茫然道。

李丰恭敬道:“主公,那尊石人天地所养,府宅浑然天成,这是天相啊!”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孙策心中默默念叨了几声。

“堂兄!”

“出大事了!”

袁胤面色惨白,脚步急促的踏入大堂。

袁术心中猛然一震,急忙问道:“出什么事情了?”

袁胤目光扫过堂中文武,颤栗道:“现在整个汝阳城都在传颂一首儿歌!”

“呼!”

众人松了口气。

袁术羞恼道:“一首儿歌有什么大碍!”

“堂兄!”

袁胤苦涩道:“孩提唱言:石人一只眼,罄南山之竹,书汉罪无穷,决三河之水,挑动天下反,等富贵,均田免粮,社稷归大仲!”

“什么?”

众人刚放下的心,再度提起。

他们不是傻子,儿歌与造反的鄙语还能分清。

汝南的鄙语,亦如当年张角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一般。

大汉名望尽失。

可是,罄南山之竹,还要将大汉的罪写出来,更是引动三河之水,让天下人造反,这话比张角的口号还要露骨,更加让人不寒而栗。

无形之间。

孙策,李丰,纪灵等人看向主位。

袁术身怀社稷之器,这首儿歌出来的如此应景,莫不是有称帝之心?

数日时间。

整个汝南大地都在回荡幼童的歌声。

三条流域。

三座石人。

一首儿歌,彻底引爆了汝南这片大地。

甚至,儿歌与石人天相传往扬州,荆州,兖州等地。

随着时间推移。

石人大半冒出,三河沿岸的绿豆也全部破土而出。

大旱之时,三条河流干涸,三尊石人破土,恰巧河流沿岸长出了庄稼,种种异象让世人不得不认为是神迹,故此儿歌的传播又再次高昂了起来。

汝南太守府后院。

袁术麾下文武聚集在一处。

院落中心,摆放着三座巨大的石人。

袁术从一个世人手中取下一柄长剑,喃喃道:“青铜剑,上面还刻着小篆!”

“澄宇?”

李丰蹙眉道:“澄清玉宇的意思吗?”

袁胤看着一座石像手中的石文祖录,震惊道:“堂兄,原来我袁氏竟然有天大的来头,祖为陈姓,源自上古舜帝,我们是人皇之后?”

“尧舜禹!”

李丰头皮发麻道:“仲氏!”

“咔!”

袁术摘下玉制宫宇,看着下方的实质天子诏,喃喃道:“澄宇剑,石文祖录,天子诏,四世三公的门楣,歌谣,这是天相,我才是大势所归之人,我袁氏传自舜帝,我袁公路是第二子,本就是仲氏,这是天地要我澄清玉宇啊!”

第一次,袁术感觉自己第二子的身份那么不凡。

以前,他一直妒恨袁绍不是嫡系,却是族中长子,而今才发现仲氏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之人。

“主公!”

李丰身子一颤,道:“慎言啊!”


    (http://www.xinhaiwx.com/book/2IN2-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