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让你当书童,你去马踏江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鹧鸪天》

 

翌日的“明德堂”内,夫子李澹正板着脸讲解《孟子·告子》,满堂学生昏昏欲睡。突然,他枯枝般的手指猛地戳向角落。

“三少爷!鱼与熊掌之喻,作何解?”

满堂目光瞬间聚焦李琰。

这位纨绔少爷正捏着毛笔,试图在砚台边沿叠起一摞瓜子壳“宝塔”。

被骤然点名,他手一抖,瓜子壳哗啦塌了半边。

李琰硬着头皮站起,目光求救般扫向身后的沈瑜。

沈瑜眼观鼻鼻观心,只无声翕动嘴唇,做了个“舍生”的口型。

李琰福至心灵,脖子一梗:“这有何难!好比...好比重阳派的秋水剑和我家沈瑜的拳头!剑再锋利也不过是外在依赖,而拳是内在的修为。所以孟子说——”他学着沈瑜平日的语气,斩钉截铁,“大丈夫当取义!”

满堂死寂。几个正打瞌睡的学生惊得差点从凳子上滑下来。李澹的胡子剧烈抖动,脸憋得通红,像是要发作,却又像被什么噎住。

半晌,他竟缓缓吐出一口气,干涩道:“虽...虽粗鄙不文,然譬喻...倒也贴切。三少爷近日,确乎...进益了。”最后几个字,轻得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叹息。

李琰愕然瞪大眼,随即腰杆挺得笔首,嘴角几乎咧到耳根,活像只偷到油的小老鼠。

沈瑜垂眸掩住一丝无奈——少爷这“进益”...

接下来的授课,李澹像是换了个人。

虽然依旧板着脸,但讲解《孟子》时,那干涩的声音里竟破天荒地带上了一丝抑扬顿挫,目光扫过李琰的次数也明显增多,虽然依旧严厉,却少了往日的刻薄与厌弃。

李琰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坐立难安,破天荒地没在课堂上打瞌睡,强撑着精神听完了后半段,虽然听得云里雾里,满脑子都是鱼和熊掌。

终于熬到了课末。

李澹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众学生,宣布道:“今日所学,贵在明理。秋意渐浓,尔等便以此景此情为题,作小令一首,词牌自选。半炷香为限,不拘格律,但求立意清晰,言之有物。”

满堂顿时响起一片哀叹抓笔声。

李琰一听“作词”,脑袋立刻耷拉下来,像霜打的茄子。

让他打架还行,作词?这不是要老命吗?他习惯性地扭头看向沈瑜,眼神里充满了“救命啊!”的哀嚎。

沈瑜目光扫过窗外:庭院角落,一株老柳枝条半黄,几只秋蝉正做着最后的嘶鸣。柳树下,一方小小的石砌池塘,水面光滑如镜。一阵风过,一片枯叶打着旋儿,轻轻点在水面,荡开圈圈细微到几乎看不见的涟漪。

沈瑜心中一动,提笔蘸墨,在李琰那张鬼画符般的草稿背面空白处,飞快写下一阕《鹧鸪天》:

柳外秋蝉断续鸣,残阳影里倚栏轻。风回小院苔痕冷,叶堕方塘水镜平。

声似咽,景初暝。几回闲步惜伶俜。忽惊一羽凌波下,暗起涟漪细细生。

李琰如获至宝,一把抢过,工工整整誊抄到自己的宣纸上,还煞有介事地在末尾署上大名。

半炷香燃尽。

李澹板着脸收卷,一篇篇扫过,眉头越锁越紧,口中“浅薄”、“匠气”、“陈词滥调”的评语不时蹦出。

首到展开李琰那份,他浑浊的老眼骤然定住。

手指无意识地捻着山羊胡,嘴唇无声地翕动,反复咀嚼着“叶堕方塘水镜平”、“暗起涟漪细细生”几句。

堂内落针可闻,所有学生都屏息看着夫子脸上罕见的、近乎迷惘的动容。

“此词...”李澹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难以置信的震颤,“...从何处得来?”他鹰隼般的目光刺向李琰。

李琰被看得头皮发麻,梗着脖子:“当...当然是我写的!有感而发!”

“胡言!”李澹猛地一拍桌案,震得笔架乱跳,“声似咽,景初暝,这沉郁顿挫的笔力!忽惊一羽凌波下,暗起涟漪细细生,这纤毫入微的体察!这等意境,这等炼字功夫...”

他激动得山羊胡都在抖,“岂是你这顽石能悟?定是沈瑜代笔!”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角落那个沉默的青衣书童身上。

沈瑜垂首,只平静道:“小子不敢。词意乃少爷观景偶得,小子不过代为笔录一二词句,稍作规整。”

这话半真半假,却堵得李夫子哑口无言。

总不能说书童规整词句也规整出惊世之作吧?

一片诡异的寂静中,一个清朗带笑的声音从堂外传来:“好一个暗起涟漪细细生!能将一叶落水之微澜,写出天地寂寥之回响,此等笔力眼界,困守书斋抄录笔墨,岂非暴殄天物?”

众人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月白锦澜袍、腰束玉带的青年斜倚门框,眉眼与李琰有几分相似,却少了跳脱,多了份世家子弟的矜贵与锐利,正是李府二公子李允。

“好!好一首《鹧鸪天》!”李允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赞叹,他几步走到沈瑜面前,目光灼灼。

“清新质朴,浑然天成!意境之高,笔力之健,实乃李某生平仅见!”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不容置疑,“明晚枕秋庐有个诗会,京兆才俊俱在。沈瑜,你随我去!”

沈瑜:“……”

他看着眼前这位二公子眼中毫不掩饰的“捡到宝了”的光芒,又想想那什么劳什子诗会,再想想自己只想安安静静当个书童混口饱饭的朴素愿望,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得,这饭...好像越来越难混了。

松鹤堂内,沉香袅袅。林嬷嬷低声禀报着明德堂里这场风波。

老夫人捻动佛珠的手顿了顿,苍老的眼中掠过一丝深意:“涟漪…能惊动允儿亲自来借人,这沈瑜掀起的,怕不止是方塘微澜了。”

她望向窗外沉沉暮色,“也好。是骡子是马,拉去诗会…便知真章。


    (http://www.xinhaiwx.com/book/2T2I-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