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尚未完全放亮,营地里己是一片忙碌。昨夜那场仗虽赢了,但伤亡也不小。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营帐之间,血迹斑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锈味和焦糊的木头气息。我站在中军帐前,看着亲卫们清理战场,心中却始终压着一块石头。
“将军。”王五走过来,脸上还带着昨夜战斗留下的擦伤,“冉大人请您过去。”
我点点头,整了整衣甲,迈步走进大帐。里面己经坐了不少将领,有我们自己的,也有盟友派来的指挥官。冉闵坐在主位上,脸色沉稳,眼神却透出一丝疲惫。
“人都到齐了。”他扫视一圈,声音低沉却有力,“昨夜一战,我们打胜了。但胜得不容易,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众人纷纷点头,有人低声交谈几句,气氛略显凝重。
“打仗不是靠一时之勇。”我开口道,“赢了一次不代表永远能赢。我们必须把这次的教训记下来,否则下次可能就不是敌人溃败,而是我们。”
冉闵看了我一眼,嘴角微微扬起,算是对我这番话的认可。
“那就从复盘开始。”他说,“先说说你们各自在战斗中的感受。”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起初还有些人不太愿意开口,怕丢了脸面,但在我的带头下,大家逐渐放开来说。有人说自己在敌后突袭时判断失误,差点被包抄;也有人提到弓箭手布置不当,导致火力支援不及时;还有人自责在追击过程中过于急躁,险些落入敌人设下的陷阱。
每一条意见都被记录下来,挂在墙上的一张羊皮纸上,用炭笔画出几个关键节点,标出哪里做得好,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士气。”我说,“尤其是在敌军腹背受敌的时候,我们的士兵能够迅速反应,形成夹击。这是陈虎带出来的小分队立下的功劳。”
有人看向我,目光中多了几分敬意。
“但我们也暴露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冉闵接过话头,“那就是兵力调度不够灵活。前线压力大的时候,后方支援迟迟不到。若不是陈虎果断决策,亲自带队冲锋,恐怕局势会更糟。”
一名来自北方的盟军将领皱眉道:“可我们的人马本来就不多,分散使用反而更容易被各个击破。”
“所以才要讲究战术。”我说,“不是所有地方都要死守,而是要有重点地防守。比如昨天那座桥,如果当时我们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后面就不会被敌人破坏。”
讨论越来越激烈,有人提出改进阵型,有人建议加强斥候侦察,还有人提议在夜间行军时增加火把数量,以防敌人偷袭。
“这些想法都很好。”冉闵最后总结道,“但我们不能光停留在嘴上。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经验真正变成训练内容,变成作战手册的一部分。”
“我来负责整理。”我主动请缨,“我会把每个人的意见归纳分类,再结合实际战斗情况,写成一份详细的复盘报告。”
“好。”冉闵点头,“另外,各营主将也要回去组织内部复盘,确保每个士兵都能从中吸取教训。”
散会之后,我留在帐中继续整理笔记。王五帮我翻阅昨日的战报,时不时插几句嘴。
“你说咱们真能把这套东西用起来吗?”他一边翻一边问。
“必须用。”我语气坚定,“不然死了那么多兄弟,岂不是白死了?”
他沉默片刻,轻轻叹了口气。
“对了,”他忽然想起什么,“你昨天说北方又有动静,是怎么回事?”
我摇头:“还不清楚。但看冉大人的神情,应该不是小事。”
正说着,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斥候匆匆进来,单膝跪地。
“禀报将军,北方敌军调动频繁,似乎在集结兵力。”
我与王五对视一眼,眉头同时皱起。
“立刻去通知冉大人。”我站起身,抓起案上的地图,“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王五应声而去,我则继续伏案疾书。纸上的字迹越来越密,每一笔都像是刻进骨子里的记忆。我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变得更强。
窗外的风依旧凛冽,吹动帐帘,卷起一角残阳。远处的号角声隐约可闻,仿佛预示着另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我合上手中的竹简,深吸一口气。
“准备出发。”我对门外喊了一声。
下一秒,脚步声由远及近,尘土飞扬中,一支队伍悄然列阵。
我翻身上马,望着远方的地平线。
那里,黑云压城。
(http://www.xinhaiwx.com/book/2XZF-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