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另一个房间的何雨成,却微笑着自言自语道,这个能力确实很厉害,没事就可以给何雨柱这种“大冤种”增加难度,自已只当个旁观者就好。
见何雨柱这边没有希望了,秦淮茹怒气冲冲地来到何雨成的门前,但刚一靠近,屋里就熄了灯,她只好咬牙切齿地回到自已家里。
贾张氏一直在窗边监视秦淮茹,不仅因为上次秦淮茹到何雨柱房间里把衣服扣错了的缘故,还因为她害怕秦淮茹真和何雨柱有什么瓜葛,到时候秦淮茹真的嫁给了傻子,自已该怎么办?
得知秦淮茹根本没进去,更不用说借到钱了,贾张氏伤心地哭了起来。「淮茹啊,这可怎么办啊?」
秦淮茹也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妈妈,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把家里的缝纫机卖了!」
贾张氏一听立刻反对:「什么?卖缝纫机?这可是家里唯一的大家电啊!卖了以后怎么给孩子们做衣服?」
秦淮茹也明白这一点,但院子里实在是借不到一分钱了。「妈妈,现在不卖不行了。如果不交罚款,东旭在里面还不知道要受多少苦呢。我们先把缝纫机抵押出去,等壹大爷拿到了工资,再想办法找他借些钱赎回来。」
贾家的缝纫机已经买了九年了,平时秦淮茹也不常用,每次都小心翼翼地使用,用完后还会擦干净,罩上布,保养得很好,现在的样子几乎跟新的一样。
当时还没有实行配额制度,花了120块钱买来的,现在一张缝纫机票就要20块钱,缝纫机的价格也涨到了140块!
为了儿子,贾张氏咬了咬牙:「行,就按你说的办,但是你能抵押给谁呢?」「我先去叁大爷家里问问。」
「你去他家?他这么小气,肯出高价才怪。」
然而秦淮茹听易中海提起过,阎家才是这个院子里最富有的人家。尽管表面上抠门到连大粪车都要去尝咸淡,但实际上,阎家可是知识分子家庭,建国前能上学的,都是有钱人家。所谓“破家也有三斤钉”,他们家里肯定藏有一些好东西。这个时代虽然不太友好对待“黑五类”,但阎家只是表面装作一贫如洗,久了连自已也相信了这一点,始终给人留下了小气的印象。
阎富贵家真的很穷吗?要知道在市场刚刚开放时,他和刘海中一起投资,花了一车皮的钱买了电视机,就算只占40%,那也不是个小数目!这钱是从哪儿来的?显然家底并不薄。
秦淮茹直接来到前院,敲开了阎富贵的房门。
开门后看到秦淮茹,阎富贵就开始诉苦:“是淮茹啊,你来的事我知道,但你也要了解三大爷的处境,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三大爷,您听我说……”
接着,秦淮茹提出以家里的缝纫机作抵押,到时候再以原价赎回!
听说有抵押物,阎富贵沉思片刻后说:“秦淮茹,你这样说的话,那我们就再谈谈。你家的缝纫机已经用了九年了,当初买的时候是120元,现在你还想抵押100块?”
听闻可以谈,秦淮茹便解释道:“三大爷,我们同住在一栋院里,我家缝纫机一年能用几次,您心里应该清楚。当初买的时候是120元,但现在新的缝纫机要140元,加上各种费用,得160到170元。再说,我说过会赎回去的,这台缝纫机就相当于您白用了。”
“这样,如果价钱能再低点,我就能让解成去搬过来。”
“三大爷,这价格不能再低了。东旭的罚款要500块,家里想尽办法只能筹到400块。我是没办法才把缝纫机抵押出去的。如果您不要,我去问其他人,但这赚钱的机会就错过了。”
得益于何雨成的方法,各大工厂会将一些活计分发到街道上,比如做些衣服加工,缝个边、锁个角,搬到街上修补,一天也能挣几毛钱。
一个月下来就是十几块钱。阎富贵思索了一下,说道:“好吧,这缝纫机我要了!”
“三大爷,我说过了,这只是抵押。等我拿到钱了,您还得把缝纫机还给我,这事得立字为据!”
“你看你,三大爷难道还会赖账吗?好吧,按你说的办,立字为据!”
回到家中,阎富贵说起秦淮茹抵押缝纫机的事,三娘皱眉道:“老阎,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他们的家庭状况你不是不知道,他们是成分不好的人家,万一将来惹上麻烦,看你怎么办。”
“你这就不懂了,这不是普通的买卖,只是借钱,用东西抵押。等他们有钱还了,我们就把东西还回去。这样一来,我们在短时间内多了一台缝纫机,能赚多少钱,你算算就明白了。”
“我不多说什么,现在的街道会安排一些散活,比如一个月有台缝纫机的话,赚十块八块肯定没问题。如果街道没有活儿,你可以在钢铁厂门口给工人修补衣服,两毛一件也不算贵。大部分是钢铁厂的师傅,如果每天修补两件,一个月也能有十几块。如果你觉得拉不下脸,那就做鞋垫,去绸缎庄买些布边料,一元一筐的废旧布料可以做成两毛一双的鞋垫,这个肯定赚得到!”
叁大妈听完眼前一亮,但还是有些犹豫:“这,这样可行吗?”
“有什么不行?我已经考虑过了,就算不行还可以出租。街上这么多人,每天三毛的租金,肯定很多人争着用,一个月也有九块钱。用完了他们还会原价赎回去,家里也不会有损失!”
叁大妈听了开心地说:“哎呀,你真会打算,账算得清楚。行,我们就按你的办,这台缝纫机我们要定了。我现在就给你拿钱。”
阎解成和阎解放跟着父亲阎富贵一起去贾家搬缝纫机,然后阎富贵给了秦淮茹一百块钱,这样一来,贾东旭的赎金总算凑齐了!
虽然街坊们帮忙筹集了钱,但贾东旭还是被送去了劳改农场,至于能否活着回来,这就不知道了。
送别贾东旭时,他的母亲贾张氏当场哭晕过去,最后是由易中海和秦淮茹用借来的板车把她带回了大院。
为什么不送医院?送医院需要花钱,而贾家已经一分钱也没有了,连吃饭都靠易中海帮忙。
(http://www.xinhaiwx.com/book/32ZM-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