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中。
一侧座位上易中海、贾张氏和其儿子秦淮如正坐着。
"对事故经过我们已详细审查完毕。贾东旭在工作时间睡觉引发的这次悲剧性事故。他离开岗位时不慎撞到堆积的零部件架子上导致自已被困下面。”
"鉴于这种状况,本着人道精神,决定让贾东旭的职位空缺保持不变,直到儿媳秦淮如诞育之后,接手这份工作岗位。”
“这是慰问金800元整。”
与此同时,在对岸落坐的李副厂长宣读完毕之后伸出手中的信件包递过来。
理论上讲他本不需亲自处理这种事务,但出于提升个人形象考虑在职工中的好感和威望度,这次主动担下了责任。
事故本来应由贾东旭自身承担,公司方面其实完全没必要负担什么,然而这位主管依然选择了干预处理;目的是希望利用这机会对外宣布:他是心怀同情、关照员工之人。
通过这样的方式处理,不仅把一件潜在危机转化为积极因素影响,更是彰显出领导层面的良好风范。
更为重要的是,从整个大局出发,他的这种做法能让工人们感到安心,大家也会更加放心地投入到生产中,工厂绝对不会置大家于不顾。
这就是他的真实目的所在。听到可以保留工作后,易中海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而在一旁的秦淮如则是心头一喜:不仅保住了工作,还有机会接班。想到这些,她的那份忧愁仿佛一下子少了几分。她之前的悲伤主要因为贾东旭过世,家中没了经济支柱,但现在听说自已还可以继续做工人,心中的悲伤减轻了许多。
然而,听到了这些话的贾张氏却不满起来。
“不行!太少了!我儿子是在厂里去世的!”她的双眼掠过一丝贪婪之色,并不认为这足够补偿。
她心里盘算着应该至少拿到两三千元才满意。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像一把沉重的大锤狠狠击打在她心中——毕竟她没能认清自身的位置。
“嗯?那你觉得应该是多少?” 李副厂长神色冷静地询问。
但是他的心底却已经看透这位妇人的实质,她显然就是一个爱占小便宜,层次不高的那种人。这样的人,既不知足还摆不清自已所处的位置。
“妈,你在做什么?”当看到贾张氏竟开始试图议价时,秦淮如不禁紧张起来,意识到她如果这样胡闹可能会得罪别人,尤其是考虑到自已还有意接班的问题。
“你给我闭嘴。”贾张氏愤怒地对秦淮如咆哮了一声,心中暗自嘲讽她一个农村来的新娘哪里懂这些道理。
紧接着,她的目光又转向李副厂长,并且强硬道:“我要两千块钱!”
她不经意露出的那股贪欲加上那双斜眼看人的眼睛,让贾张氏显得像极了一匹永不餍足的饿狼。
李副厂长冷冷笑道:“你还真有胆量提出这种要求。”他随即将信封收回,并从中取出三十张黑十元。
“我要声明一点,我没有在与你协商,而是通知你。”
“因此现在只能给你五百元。”
李副厂长将剩下的信封缓缓放回去。
开玩笑,身为副厂长怎能被一个贪婪至极的老妇人摆布?这样的人物,他已经见得太多,很清楚应该如何应对他们。最好的惩罚,就是让他们的贪心付出了代价,比 ** 上的折磨要痛苦得多。
果然,听到这话以及看到他的动作,贾张氏立刻激动地跳了起来,“不行!本来是答应给八百块的!”
贾张氏完全没有料到李副厂长会这么果断地拒绝她甚至毫不退让。
易中海看着这一幕眼神中透露出不满,心里暗暗嘀咕贾张氏实在太不知收敛。同样,目睹这一切的秦淮如对她的婆婆充满了强烈的反感。
明明是自家丈夫的钱,竟然因为他的一句话就这么失去了300元!这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一切都得怪这个愚蠢又难缠的婆婆!
“这里是红星轧钢厂,并不是你说了算的地方。”说完这句话,李副厂长甩了甩手便径直走出了会议室。
随后跟进来了四位安保人员,准备将易中海和贾家人驱离。这时候,秦淮如想要伸手去取那个信封。
但她还没来得及动手,就有另一个人捷足先登,一个硕大的手掌迅速地抓起了信封——正是贾张氏。
秦淮如定睛一看,果然是贾张氏。对方狠狠地盯着秦淮如说道:“这是我儿子的钱,自然也就是我的。”
“不关你的事!”秦淮如立刻反驳。
“你想把钱拿去买男人么!”贾张氏厉声呵斥。
“从今以后你接管家里,每个月都要交钱给我!”说完,贾张氏怒气冲冲地走出了会议室。
目睹这一切后,易中海安慰了几句秦淮如,带着一家人默默地离开。
另一边,机修分厂的餐厅里。
行政部门的领导正在进行一项宣布。“南易从今日起不再担任食堂的工作了,改做厕所清洁工。”“现在指定由崔大可接任他的职位。”
讲完后,这位领导转身离开了餐厅,仅留下原地愣怔的南易。“这就让我去做打扫卫生间的工作?” 南易觉得有点难以置信,觉得他不过是因为偶尔出入了几回饭馆而已。
思来想去一阵子后,南易勃然大怒,直接将身上的厨师帽摘下来,快步离开餐厅。
打扫厕所就打扫厕所,正好还能省心不少。与此同时,看到这样情形的崔大可心里窃喜,因为他就是那个举报人——他认为,这个人平素嚣张惯了,如今算是得到报应了吧。
他一面笑容满面地回应四周人们的打招呼,一面暗自庆幸自已的得逞。
而在红星轧钢厂的第一食堂外面,秦保星停下了脚步,望着并排放置的三个巨大餐馆,陷入了沉思,这可是他头一遭过来这里。
这是一座万人工厂,即便是实行错时就餐制度,仍然需要容纳千余名员工,如此才能解释这里为什么要配备数座餐厅。
(http://www.xinhaiwx.com/book/3AII-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