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下了班,四合院都没直接回,就直接冲去了街道办举报,
结果可想而知,秦淮茹被街道办的人批评了一顿,张玉兰的店铺是区里同意的,
街道办的大妈差点给秦淮茹按上破坏建设的罪名,吓得秦淮茹嘤嘤嘤哭了半天,街道办的人才放过了秦淮茹。
秦淮茹肺都快气炸了,刚回到四合院,秦母的话让秦淮茹又是气得不轻。
“淮茹,我听四合院的大妈说,张玉兰开早餐摊亏了,真是活该亏死她。”
秦母在家里喋喋不休的骂道。
秦淮茹憋着没有说什么,赚不赚钱看看人流量,傻子都知道张玉兰赚了钱。
果然没多久四合院就有人讨论了起来,因为这四合院还有不少轧钢厂的工人,
他们可都看到张玉兰早餐摊前面不少人排队买早餐,是赚是亏还不清楚么。
果然第二天的生意更好,甚至有些人居然带着饭盒过来买,明摆着是拿回家一起吃。
快到上班的时间,不少人来不及,直接买了两个葱花卷边走边吃。
今天,陈姐,花姐,惠萍,刘姐,刘全有都过来照顾了张玉兰的生意,
一个早市时间张玉兰卖出去了170块钱,纯收入直接破了五十块,
今天张玉兰没有回去,而是教明翠和明香两个丫头包小馄饨。
张玉兰不知道,秦淮茹早早的就躲在远处观察张玉兰的生意,一直到快要迟到的时候这才恋恋不舍的去上班。
当然不光是秦淮茹,红星四合院最少有五六个大妈特意的到张玉兰的早餐摊来看过,
看到这么多人坐在里面吃早饭,还有人拿着饭盒往回走,摊位旁还有人排队,
所有人都是羡慕,极度,她们现在只想知道张玉兰一天能赚多少钱。
几天后的早上,突然几个人到了张玉兰的早餐摊,他们身穿工商局的制服,
“你是早餐摊的摊主吧。”
一个男人直接开口询问在忙碌的张玉兰。
“没错,你们是谁呀!”
张玉兰边做着事情边回答着来人的询问,
“我们收到举报说你雇佣人帮你做生意,你是早餐摊不可以雇人你不知道吗?”
来人怒气冲冲的就问责了起来。
“谁雇人了,我自已亲戚来帮忙都不成吗?明翠,明香告诉他们,我是你们的谁。”
张玉兰早就知道有人会举报的,这也是她没有找林大妈做事的理由,
四合院的人见到她赚了钱,肯定会眼红见不得她好,
她们四合院的人都是这样,她也懒得调查谁去举报的。
“同志,这是我们小姑,我们可是亲戚,我们户口在张村,我叫张明翠,她叫张明香,你可以去调查。”
明翠,明香满脸不悦的走过来回答了一句。
她们过来的时候,张玉兰就交代了她们怎么说,就说是亲戚帮忙,别提工钱的事情。
“你们有事没事,别人做个早餐忙不过来,叫自已亲戚帮下忙怎么了,你们可真是多管闲事。”
“就是,别妨碍我们吃早饭,我们马上都要上班了。”
排队的人见有人找麻烦,立马就开骂了起来。
几个人见这情况,也只能退去,这么多工人他们可得罪不起,
再说他们也是得到举报说这早餐摊位雇人做工,所以才过来调查的。
现在看样子又是一起见不得别人好的瞎举报,不过查还是要查的,
他们打个电话去张村就行了,一查就能查出来真假。
本来躲在远处的秦淮茹,看到执法人员走了,脸色有些难看和阴沉,没错又是她举报的,
她这几天问了不少职工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最后有职工叫她去工商局举报,
她让一个和他关系好的工友帮她写了一份匿名举报信,
她昨天就去了工商局都到了举报箱内,本以为张玉兰这次总跑不掉了吧,
结果看目前的情况,好像自已又失败了,张玉兰屁事都没有,依旧在忙碌着,
秦淮茹哼了一声,转身朝着轧钢厂而去。
早市时间过去,张玉兰刚回到四合院,杨瑞华就满脸笑容的找到了张玉兰。
“玉兰,我看到你的早餐摊挺忙的,听说你找了两个人帮忙,
这么好的事情你怎么不便宜我们四合院的人呀!我们四合院好多姑娘大妈可都没有工作。”
杨瑞华是没好处不登三宝殿,她天天在家也闲着,张玉兰的早餐摊也就忙一个早市,所以心里就有了想法。
一方面是能赚点钱,还有一方面就是想偷学张玉兰的手艺,等学成了张玉兰的手艺她也想开个早餐摊。
而且老闫已经去街道办打听过,街道办的两张早餐摊的证,到目前为止也就办出去了张玉兰一张。
至于食材,他们家可以去农村收食材,反正家里的孩子多劳动力密集。
“对呀!玉兰,大家都是一个院的,你早餐摊这么忙,大妈们都可以去帮你。”
这时候又有几个大妈凑了过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张玉兰心里冷笑,这是想占我的便宜吧。
“杨大妈,马大妈,吴大妈,蒋大妈,本来请四合院的人帮忙是没问题的,
可是今天工商局的人接到举报,直接调查我的早餐摊,幸亏我没有招人,不然就成了资本家,我早餐摊也开不下去,还要受到处罚。”
“所以,花钱请人帮忙是不行的,免费的你们做不做。”
张玉兰满脸笑容,看着几位大妈,这样子是十分期盼几位大妈能同意。
“啊!没钱?”
“我就是说说,玉兰我还有事先走。”
“对,我也要洗衣服。”
很快杨瑞华和几个大妈表情尴尬的就散了,再也没有人找张玉兰说这事,
张玉兰看着几位大妈离开,也是无语的笑了一笑,直接就回了后院。
当她到了后院的院子里,鼻子嗅了嗅,闻到后院有臭味,
她眉头一皱立马捂着鼻子,这臭味很特别很难闻,张玉兰立刻闻出来了就是尸臭。
她穿越前闻到过这个味道,这臭味她一辈子都忘不掉,
当年她家小区隔壁一栋楼里面有户人家,一个外出打工的997中年人,死在了屋内就是发出了这种味道,
张玉兰去凑过这个热闹,所以记忆犹新。
(http://www.xinhaiwx.com/book/3DAN-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