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亮剑之我不是花和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5章 适应了

 

这对于后世见惯宽阔马路的我来说显得有点小新意。但慢慢的也算是适应了,毕竟未来我也去过很多风景区,这里就给我一种风景区的感觉。只是那些风景区都是新的,到时候给人一种新建不久的感觉,不像这里到处充满了历史的体涵。

这里给我最厚重感觉最具历史底蕴的毫无疑问。是外围的城墙和城门楼了,而城门作为进出县城最主要的通道在咱们全国其实是以有一定标准性的,反正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古城,这城门楼看起来都大差不离。

而在城里每往前走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小型的房产或者相对比较空旷的地方,作为集市或者人们聚集的场所。而在这个县城里这样的地方也有不少。而每一处这样的地方都是商。积分最浓密的地方。

同样这个地方周边也是店铺最多的地方。甚至我看到一处这样的空旷所在。中间停了不少的马车,而周边传来阵阵的香味毫无疑问,这是一处饭店密集的地方。

这可是1940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这里竟然都这么热闹。这么有商业底盘了。这就让人能想到山西这个地方。山西人有多爱做生意,这里的商业细分到底有多长远啊。不过想想也正常,人家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满清入关就有着山西商人的一半功劳。人家山西商人那可是鼎鼎大名的皇商。

这都能做满清人的生意,这做日本人的生意也没什么奇怪的。

只是在战争的背景下,商业活动还是负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都看到有很多小的门店处于关门歇业的状态。不过毕竟这里作为一个很有历史底蕴的地区,还是有一些商业活动在。艰难的维持着。我在这里逛了几圈,还是看到不少小型的杂货店,铺店,药店等。还是在坚强的生存着,开着门,营着业。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甚至还有一些手工艺术品也在开着门。出售着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

我都差点没忍住想进去看一看的。只是想想时间有限。还需要侦查很多。情况,所以我还是忍住。继续在。县城之内游逛了起来,而我身边的三位分身也早就各自分开四处溜达去了。大家一起分开侦查,在综合情报无疑获得的消息会更多,更详细。。

不过在县城里逛了半天,我也发现了这里的酒楼虽然不少。但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而且主要也是为当地居民和过往的客商提供餐饮服务。而在菜品方面,这边真没什么特色的食材了,最多也就是黄河鲤鱼什么的,河鲜比较多。再加上一些当地种植的蔬菜和家养的牲畜等。而主要的烹饪方式其实就是各种面食。这里讲究原汁原味的各种各样的面食。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后世都知道。天下面食,山西面食在太原,而这里虽然不是太原那样能做出更多的面食来。他作为山西的县,这里的面食品种也绝对能让你吃上好几个月都不带重样的。

但也正因为面食比较多,这里的饭店才没有办法开的这么大。就这些面条这怎么做?它的规模也大不了的。而且时间一久,各家各户基本上都会做这些面条,互相之间的竞争使得这里的想要开那些大饭店比较难了。

总体而言,1940年的芮城县城给我的印象就是哪怕是在小鬼子在战争的阴影下这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无疑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压抑。但这里人们依然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努力的生活着。努力的维持基本的生活和商业活动的稳定。

没办法,山西这里很多东西都不能自产自足,需要外购。商务不通,那老百姓的日子真的是没法过。光是一个面,你没有面上哪做面条去。而山西这里的小米产量还行,但麦子的产量,本来山西这里粮食产量就不多,不然咱们中国最著名的闯关东和走西口。这里就不会成为其中之一的主要输出方式了。山西人活不下去了,往往就会走西口去口外去闯荡闯荡。为什么?就是因为这里粮食养不了这么多的人了?或者是逢到灾年的时候这粮食产出少了。也是养不了这么多人了。为了活着,为了生存,大家也是只能出去闯荡。

特别是如今,可是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此时山西的小麦完全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要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最重要的抗日战场,而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小鬼子不但少到毁坏咱们大量的农田,而且收割的时候还会来抢夺咱们的粮食。使得这里的农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如灌溉设施,农田,道路等也遭到了战争的破坏。就导致这里本产量就不多。再受战争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使得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大幅下降。所以如今山西的粮食。完全就不能自主需要从外省购进。

小鬼子,日军还掠夺了大量的牲口,农具和粮食,这进一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了小麦的产出。这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八路军根据地,包括国军控制的地盘以及日本军控制的地盘儿旗下的老百姓生活依然同样是面临着粮食不够的风险。但小鬼子才不管你中国人的死活,你缺粮食没东西吃和他们有1毛钱的关系,甚至你有粮食还必须先交税。你自已够不够吃,人家就不操心这个问题,毕竟人家可是侵略者。

而要知道咱们山西的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本来平原地区这种产粮可以用来种植小麦耕地的地方就相对有限,而且山西历来这里的气候就较为干旱。常常降水都不足的,这对粮食的产量对小麦的生产也是有很大影响的,这就导致这里小麦的产量不高,特别是本来这里人种的小麦就不多。而是以小米这样的经济作物为主,小麦这玩意儿还是从外面买过来的。好。。

而且民国时期在1940年时候,整个国家农业技术都非常落后的。缺乏有效的灌溉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这同样也限制了包括小麦在内的各种唐氏作物的生产。

所以在如今的1940年,整个山西都无法实现小麦的自给自足。需要从周边别的省那些小麦产量相对较高的地方去购买小麦。

山西人购买小麦的主要地点一个是陕西的关中地区,那里地势平壤。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同样河南部分地区同样也是小麦的重要产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供应山西的。只是此时河南受到灾难,受到战争的影响,甚至天灾人祸使得河南在1942年饿死的几百万人。整个民国时期,河南饿死的人至少也在上千万。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字。所以如今河南是没有粮食能供应山西的。反而需要山西的支持。

冯小刚大导演拍的1942,里面就很详细的诉说了这些事情。

所以我感觉此时河北运往山西的粮食估计还有可能比河南运往山西的粮食要多了。不然不管怎么说,在一定程度上,不管是河南,河北,只要自已的产出有能力的条件下都会把很大一部分粮食支持山西的。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交通受阻,贸易不顺,这种跨区域的粮食运输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http://www.xinhaiwx.com/book/3PDC-1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