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小土著,靠着双穿门封侯拜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告状,顺路,放学回家

 

《公冶长》一共二十八段,陈节一节课就学完了。

主要是生僻字不多,断句也不难,学学他就会了。

“有劳你了,回家之后我再读一读,就能背了,这个给你,算是谢礼。”陈节把鸡蛋面包塞给陆丰,背着书包就跑。

才到门口,陈节便瞧见了等在那儿的表哥。

“节儿。”李新笑着喊道。

陈节忽然想起饭盒还没拿,转身跑回了私塾。

李新:(O_o)??

我笑的有那么吓人?

在食堂拿了饭盒,陈节才到大门口,正好撞见陆丰。

嘻嘻一笑,陈节不等陆丰说话,坐上牛车扬长而去。

走了一段路,陈节想起告状的事儿:“表哥,去一趟李氏医馆。”

“你找三叔有事儿?”李新问道。

“嗯嗯。”

“好。”

李氏医馆很快到了。

“节儿,新儿,你们来了。”李礼温笑道。

陈节喊了声‘三舅’,随即开始萌声萌气的告状。

得到三舅会去跟刘大夫告状的承诺后,陈节咧嘴笑了几下,麻溜上了牛车:“表哥,gogogo,回家。”

李新:(O_o)??

牛车走到北城门口时,躺在车上翻看论语的陈节嗅到一股熟悉的香味。

鸡蛋面包?

爬起来一瞧。

前面有个衣服打补丁的小孩儿正在往城外走。

“陆丰,你家也住这边?”陈节喊道。

拿着四分之一个鸡蛋面包吃的正起劲儿的陆丰尴尬转身:“我家住在李家村。”

“李家村?”

李新道:“李家村就是那个村口有一棵百年李树的村子。”

说到百年李树,陈节就有印象了。

就在青县通往陈家村的半路上。

“上车上车,载你一截,正好你还能多教我几段论语。”陈节拍了拍一旁的空位。

陆丰考虑了一下,‘嗯’了一声。

李新转身摸了摸水牛脑袋。

水牛停了下来。

陆丰上车后,李新这才重新赶车。

陆丰快速把鸡蛋面包吃完:“接下来我教你《雍也》篇。”

“好啊。”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李家村到了。

李新把车停下。

陆丰道了声谢,下了牛车。

牛车重新动起来。

陈节面朝车尾,招手喊道:“明天你在这儿等着,我们一起上学。”

陆丰应了一声。

直到看不见牛车,他这才小跑着回了家。

陆丰的爷爷也算是个小地主。

平均算下来,他家每口人都有四亩田地,总计六十四亩。

可这点家底想供应三个孩子读书,那也是不可能的。

他大伯二伯家都是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都在村里的私塾上学。

轮到他时,他奶奶死活不同意出这个钱。

皆因他奶奶生他爹时难产,差点死掉,还落下了病根,一到冬天就咳咳咔咔。

而他生在冬天,受了冻,体质也不好。

要不是他爹娘精心呵护,怕是早没了。

他爹虽然碍于自已的原因而对母亲百依百顺,可也不得不为了自已的儿子违逆偏心的母亲。

就在去年年底,眼看他都要八岁了,上学的事还遥遥无期,而他身子弱,以后想靠种田活下去是不可能的,他爹娘忍无可忍,终于提出分家。

分家后的小家只得了十亩最贫瘠的田地,住的地方则是自已搭建的破茅草屋,生活相当困苦。

饶是如此,他爹娘依旧想方设法凑钱送他到县城上学,指望他将来考个秀才或童生,能教书谋生。

村里人都不看好他。

和他同村的李成郎更是时不时嘲讽于他,实则是嫉妒他学业比自已好。

快到家门口时,陆丰加快了速度。

“爹娘,小妹,我回来了。”

陆母笑问:“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天都还没黑呢。”

“我同窗顺路,让我搭了他的牛车,所以回来的快。”

陆丰从书包里拿出特意留的鸡蛋面包:“爹娘,小妹,你们快尝尝这个点心,这也是我那个同窗给我的,可好吃了。”

陆父陆母知道自家儿子自幼聪慧,有分寸,也不疑他、怪他、训他,齐声道:“你们吃吧,我们待会儿喝杂粮粥就行。”

陆丰的小妹叫丫丫,今年才两岁,一听有好吃的,直接跑过来抱住哥哥的腿:“吃,吃。”

陆丰掐了一点喂给妹妹。

丫丫嚼了嚼,笑的稀疏的牙齿都露了出来:“好七,好七。”

“爹娘,你们也尝尝吧。”陆丰掰了两块下来,递给陆父陆母。

陆父陆母闻着鸡蛋面包的香气,喉咙不自觉的滚动了一下。

“你们吃吧,娘不吃。”强行忍住诱惑,陆母摇头道。

陆父接过面包,递了一块给她:“孩子的孝心,你就尝尝吧,何必让孩子为难?”

“好吧。”

陆父陆母一起将鸡蛋面包塞进了嘴里。

“miamiamia,这个点心也太好吃了吧!”

“儿子的这个同窗家一定非富即贵。”

陆丰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陈节的是陈节的,我的是我的。

没必要拿他的爷爷炫耀。

……

随着晃动,牛脖子上的铃铛不时发出‘叮铃铃’的声音。

才听见这个声音,正在烧火的李淑芬‘唰’的站了起来,直奔大门。

“节儿,你回来了。”打开门便瞧见儿子冲着自已傻笑,李淑芬可欢喜了。

“娘。”陈节甜甜的喊道。

“累了吧?饿不饿?饭快熟了。”

“还好。”

“新儿也一起吃口吧。”李淑芬抱了抱陈节,对正在卸车的李新道。

李新摇头:“不了姑姑,二婶做了我的饭。”

“好吧,明天还是一早送节儿去上学,别起晚了。”

“知道了姑姑,我先回了。”把牛赶回房间,李新趁着天还没彻底黑掉赶紧回去。

牵着陈节来到厨房,李淑芬笑道:“快跟奶奶和我讲讲上学的事儿。”

陈节‘嗯’了一声,‘叽里呱啦’把一天发生的大事小情都给讲了一遍。

方大花和李淑芬听得时而皱眉,时而微笑,跟变脸艺术家似得。

“马秀才的两个同族倒是不错,咱们不用担心节儿在私塾过得不好。”方大花道。

“难怪马秀才的私塾一直有那么多学生就读,听说他一年光学费就要收上百两。”李淑芬道。

“这个叫陆丰的孩子虽然家里穷了点,但还挺有骨气,又跟咱们节儿处得来,路上可以作伴,挺好的。”方大花又道。

李淑芬也是这么看的:“我在煨罐里放两个鸡蛋,节儿,你记得明天一早送给你表哥和你同窗。”

陈节应了下来。

方大花继续道:“刘守业这几个孩子……。”

在外头听了一会儿的陈礼走了进来:“无妨,该担心的是他们的父母。”


    (http://www.xinhaiwx.com/book/3TO1-1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