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小土著,靠着双穿门封侯拜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接地气的陈礼,迷迷糊糊买花钱

 

青县县城没多会儿就到了。

正如陈礼所说,比去大城县县城近多了。

四人一牛正赶上开城门,成了最先进城的。

“咱们陈家村儿几乎是大城县的最南边,每次去县里赶集都得走个把时辰。

可惜青县这边太穷,买不到好东西,山货也难在这边卖掉,不然咱们可省事儿了。”老牛不无遗憾的感叹。

陈礼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我也有年头没来过青县了,老牛,咱们先找地方吃早饭,我请你。”

老牛倒不在意一顿早饭。

他家里能养得起牛,在村儿里已经算大户。

但秀才公请吃的早饭可不一样。

说出去倍儿有面子呢。

“好,让您破费了。”

陈礼笑了笑,指挥着老牛把车赶到一处摆放着几个早餐摊儿的胡同口儿。

“老牛你把车靠边儿停好,我先过去把早饭点上,你过来直接吃。”

“好嘞。”

陈礼抱着两个娃儿下车,在其中一个卖烧饼的摊位前停下:“老板,六个烧饼。”

他又冲着隔壁摊位的老板喊道:“两碗鸭血粉丝汤,多拿两个碗,有孩子。”

“马上来。”

点好餐,陈礼带着两个娃在矮桌前坐下。

老牛也把车停好,走了过来。

两个小摊儿老板麻溜上餐。

“吃吧老牛,别客气。”陈礼率先拿了两个半尺长、一掌宽的烧饼,递给陈节和陈丽。

“谢谢爷爷。”

“爷爷你也吃。”

两个娃接过烧饼,大口‘嗷呜’上去。

下一刻,两个娃都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

“这烧饼好好吃。”

“爷爷,你快吃,好吃呢。”

陈礼笑道:“这个叫鸭油烧饼,和面的时候加了鸭油,所以比一般烧饼香,刚出炉的时候味道最佳。”

说完,陈礼也拿起一个烧饼咬了一口。

咔咔掉渣。

老牛见他吃了,这才也拿起一个,三两口就吃掉半个:“真好吃啊陈秀才。

还是你们读书人见多识广,我以前来过青县几次,都不知道这里居然有这么好吃的烧饼卖。”

烧饼老板听的高兴:“客官们喜欢就好,这鸭油烧饼、鸭血粉丝汤可都是我爹当年去京城特意学的艺,那边的有钱人可喜欢吃了。”

老牛问道:“这么说来,卖粉丝汤的老板和你是兄弟?”

“对,我是哥哥,他是弟弟,我家的手艺传男不传女。”

陈礼丝毫没有自持身份,搭话道:“鸭油烧饼和鸭血粉丝汤都是陪都应天的名产,尤以夫子庙那边卖的最好吃。

后来太宗皇帝迁都顺天,有人念念不忘它们的味道,这才派人专门去学了过来,慢慢的在京城周边也流传开了。

不过应天那边的鸭油烧饼应该比这个小,鸭血粉丝汤也比这边清淡。”

“我们北方人胃口大,口味重,所以做了些改良。”粉丝汤老板呵呵笑道。

陈礼点头:“言之有理。”

“这位客官以前吃过我们的烧饼和鸭血粉丝汤吧?”烧饼老板问道。

“十多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候是一对夫妻在卖。”

“对对对,他们是我们的爹娘,如今年纪大了,就让他们在家带孙子了。”

陈礼笑着点了点头:“含饴弄孙,甚好甚好。”

陈礼用筷子将其中一碗鸭血粉丝汤分成三份。

将两份小的放在陈节、陈丽面前,陈礼又各递给他俩一双筷子:“别光吃烧饼,噎得慌。”

两小只接过筷子,卷起一根粉丝尝了尝,又吃了块鸭血,喝了点汤,动作出奇的一致。

“这个好好喝,爷爷,下次我还要喝。”陈丽笑盈盈道。

“好,有机会爷爷还带你来。”

陈节则觉得这汤也就那样。

不难喝。

比不上皎皎姐姐那边的汤品。

吃过饭,陈礼付了账,又让老牛把他们送到县城唯一一家书铺前。

陈礼带着两个娃进去逛了逛,随便买了些便宜墨条、纸张便又出来了。

“爷爷那里的纸和墨这么快就用完了?我那里还有,回去就拿给爷爷。”陈节低声问道。

陈礼摇头:“你上次给我的纸还有一些,省一省,再用个把月不成问题,墨条嘛……。”

“墨条怎么了?”

“墨条和毛笔我都没开封。”

“爷爷不喜欢?”

“爷爷很喜欢,只是好钢要用在刀刃儿上。”

陈节听不懂了。

什么是钢?

刀刃儿又是什么?

“节儿有想买的东西吗?”陈礼不想嘀咕太久,老牛就在不远处等着呢,果断大声转移话题。

陈节摸了摸戴在脖子上的状元及第花钱:“我想看看花钱。”

又是花钱?

“这个简单,往前走几步就是,爷爷跟你一起去。”

“我也要一起。”陈丽继续凑热闹。

“好。”

老牛也想跟上来看热闹。

陈礼解下包袱,连同买的墨条纸张一起放在牛车上:“老牛,麻烦你帮我看着点。”

老牛乐呵呵道:“好,你们去逛吧,我帮你们守着,保管丢不了。”

陈礼道了声谢,牵着俩孩子进入卖花钱的铺子。

他们走远,老牛这才嘀咕:“陈秀才真宠他家孙子,带他来县城就算了,居然还特意问他要不要买东西,这么大点的孩子懂什么啊?”

这家卖花钱的铺子也是除了花钱还有农具卖。

不同的是这家铺子只有右边区域卖货。

左边区域是个小打铁作坊。

陈节看了一圈,只在柜台后边墙上看见八枚花钱。

它们大小一样,都是圆形圆孔花钱,被一根根楔子钉在一块木板上,木板则被钉在墙上。

比起董老抠儿那儿,这里的花钱显得十分寒酸。

陈节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青县与大城县的差距。

正在收拾废料的王铁匠走了过来:“客官想买什么?随便看。”

陈礼看向陈节。

陈节会意,指了指那八枚花钱:“我要看花钱。”

王铁匠应了一声,把八枚花钱都取了下来。

陈节接过来,挨个看过去。

看似八枚花钱,实则只有四种。

其中一枚是二十四福寿花钱。

另有两枚状元及第背五子登科花钱。

最后四枚都是招财进宝花钱。

不同的是其中一枚背面是一本万利。

另外三枚背面则是黄金万两。

虽然几乎不懂皎皎姐姐那边的花钱到底为什么值钱,但陈节就是觉得这八枚花钱可能不是很值钱。

一是因为比起董老抠儿那儿的花钱,这八枚花钱很粗糙。

二是因为它们太轻了,比董老抠儿那儿的小花钱都轻。

“老板,他们有多少克?”陈节问道。

“什么克?”

“就是多重。”

“五钱。”

果然比董老抠儿那儿的轻。

怕是卖不起价钱哦。


    (http://www.xinhaiwx.com/book/3TO1-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