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小土著,靠着双穿门封侯拜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7章 赶考和金花银和花钱

 

诚哥跟三舅李礼温不得不说的故事,陈节没兴趣了解。

因为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一如往常,吃过早饭后,他直接来到皎皎姐姐家。

跟出门上学的皎皎姐姐告别后,陈节独自一人坐在地上玩儿积木。

这已经是皎皎姐姐给他买的第三套积木。

去年那套早就拼完了,后面又拼完一套。

拼完的积木没地方放,又被拆掉,装进了袋子里。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弘治二年的中秋佳节,陈礼、方大花注定不能与家人共度。

因为乡试又叫秋闱,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会各考一场,每场三天。

彼时他俩都在京城。

为了提前几天过去适应,不至于临时抱佛脚,他俩更是八月初一就得启程。

七月三十日下午,陈礼带着两万文铜钱再次来到青县见同年马秀才。

和马秀才换二十两银子的事儿,他早就通过书信和马秀才拜托过,马秀才也早就答应了。

两人见面后,好一阵寒暄。

换过银子,马秀才再一次把陈礼送出大门。

陈礼转身离去后,马秀才依旧远远目送,不愿回头。

“唉,如果我当初没有决定放弃科举,这会儿兴许会再次和陈兄一起进京赶考乡试吧?”拍了拍越发的肚子,马秀才笑的有些自嘲。

……

走在青县县城还算繁华的街道上,陈礼不由得联想到神仙送给孙儿的某本书上记载的关于城市治理的三篇科举佳文。

正当陈礼打算‘写’一篇腹稿时,他听见有人喊他。

陈礼转身往后看去,正对上王铁匠憨厚的笑脸。

“果然是您啊陈秀才,一年不见,您还是老样子,叫人如沐春风。”王铁匠走下台阶,抱拳道。

如沐春风吗?

看来王铁匠这一年来有过进修。

我去年跟他说的话,他都记在了心里。

“王铁匠,久违了。”陈礼还了一礼。

“这一年来,我经常在街上寻找你们祖孙的身影,今天可算被我碰见了。”

“你找我们是……?”

“您去年帮我设计的七种花钱样式太好了,我自从把它们铸造出来,平均每天都会卖掉一枚,一年下来,少说也赚了两三千文。”

“那真是恭喜了。”

“所以我迫不及待想兑现承诺。”

“承诺?”

王铁匠笑道:“对啊,我去年答应过你们,新钱铸出来后要送你们几枚,陈秀才不记得了吧?”

陈礼怎么可能不记得?

他的记性可是从小就好。

他只是和大部分读书人一样,在外人面前习惯了虚伪。

“呵呵,这嘛……。”

“您孙子怎么没看见?”王铁匠笑问。

陈礼道:“他今天没跟我一起出来。”

“那就烦劳您把我送的花钱带给他。”

不等陈礼拒绝,王铁匠快步进了铺子,用布袋装了七枚花钱,折返后双手递给陈礼。

陈礼笑了笑,双手接了过来:“既然王铁匠你诚心诚意的给,我就替我孙儿收下了。”

“如此甚好。”

“告辞。”

“慢走,陈秀才,祝您乡试高中。”

“托你吉言。”

……

是夜。

厨房。

从爷爷手中接过装花钱的袋子,陈节迫不及待把它们拿了出来。

比起之前在王铁匠那里买的花钱,这七枚花钱可太漂亮了。

就好像加了一层滤镜。

陈节激动的直蹦:“这七枚花钱好漂亮。”

陈礼点头:“王铁匠学聪明了,用料很足,所以造出来的花钱紧实圆润。”

“也是因为爷爷留的字和图够美观。”陈节不轻不重拍了下马屁。

“这话原也没错。”

“咯咯咯。”

“哈哈。”

陈礼又将另一个袋子放在矮桌上:“你们还没见过完好无损的金花银吧?打开看看,马秀才特意换给我的。”

完好无损的银锭?

那应该也挺值钱?

陈节眼巴巴等着。

方大花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将袋子里的二十两银子取了出来。

它们分别是十两、四两、三两、二两、一两面额。

重量不同,大小自然也不一样。

一两的银锭还没有板栗大。

十两银锭则差不多鸭蛋大小。

灯光下的银锭微微闪烁着白光。

正面一圈圈的纹理有些像指纹。

陈丽拿起最小的那颗瞧了瞧:“长得有点像鞋垫。”

大家都被她逗笑了。

确实,金银花两头宽又凸,中间窄而凹,虽然四个边都是微微上翘的弧形,但比较对称,跟鞋垫真的很像。

“真漂亮啊这银子。”李淑芬也拿了一锭翻来覆去的看。

陈节问道:“爷爷,这些银子其实不会被用掉对吧?”

陈礼点头:“你上次拿回来的银子就足够用了,三次跟人换回来的银子只需好好藏着。”

“把它们给我可以吗?”

方大花下意识想拒绝。

陈礼问道:“你要拿去花吗?银子其实不如铜钱方便。”

“我不花,我也不要那些碎的,我只要这几个。”

“我明白了,你都拿去吧。”

“谢谢爷爷。”

方大花这会儿也似乎明白了什么,转而叮嘱起陈升和李淑芬:“明天我们就要进京赶考了,你们俩在家带好孩子,别光顾着地里的事儿。

尤其是晚饭,要按时做,别让孩子饿着。明天晚上你们搬去我们那个房间睡,省得有人偷摸进去偷东西。

白天你俩要干活,可家里不能没人看着,出门后你俩就把丽儿和节儿锁在屋里,尤其是丽儿,别让她到处瞎跑。”

陈丽没想到爷爷赶考居然和自已如此息息相关:“奶奶,之前你就该同意我养狗,它比我会看门儿。”

方大花考虑了一下:“现在养也不迟,听说老刘家的母狗生了,陈升你明天干完活儿之后,拿点米面去换只小狗,要母的。”

老刘家在陈家村可出名。

因为他家养的畜生都很凶恶。

以他家的公鸡来说,凡是经过附近的人,都被它追着啄过。

他家的狗也不逞多让,除了他家人,谁靠近了都敢咬。

所以每次他家要来客人,都会提前把狗拴上。

这样的狗最适合看家护院。

陈升点了点头:“我明天就去。”

早就想养狗的陈丽和陈节高兴坏了,凑在一起讨论起小狗的名字。

“小弟,要不叫它旺财吧。”

“不好听。”

“来福?”

“太普通,要不叫风逍遥或千金少?”

“哈?”

……

转天一早。

在家里人和陈家宗族、李义温、陈仨儿等人的送行下,陈礼、方大花坐着老牛的牛车正式踏上赶考之旅。


    (http://www.xinhaiwx.com/book/3TO1-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