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小土著,靠着双穿门封侯拜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章 拍卖行,姐姐高兴

 

陈节将两个变得破旧的袋子放在茶几上,笑意盈盈:“好东西,姐姐自已看吧。”

“好嘞。”诸葛皎皎放下吹风机,随手拿起其中一个。

打开往里一瞧,诸葛皎皎喜不自胜:“好漂亮的金花银官锭,这是哪儿来的?”

陈节道:“爷爷找他的同年马秀才换的。爷爷说过,马秀才是私塾先生,学生里有官宦之后,这些人会用银锭付学费。”

“原来如此,你就这么把你爷爷换的银子要来了?”

“嗯啦,上次姐姐帮买的银子够爷爷和奶奶去京城用,这些他们用不上。”

诸葛皎皎稍微一思索,立刻明白了陈礼用不上却依旧找人换银子的用意。

老爷子是真聪明!

而陈节完美继承了这点。

“你爷爷奶奶已经赶考去了?”

“对,今天出发的,爷爷说如果路上不耽搁,三天就能到。”

诸葛皎皎拿出手机导航了一下大城县到顺天府的距离。

连两百公里都不到。

也就是高速上跑一个多小时的事儿。

古代是真难!

这点距离,要赶三天的路。

这还是本身就在天子脚下。

要是海南、云南的学子,得提前多久出发才能赶得上哦!

将五锭银子拿出来,诸葛皎皎拿着放大镜仔细瞧了又瞧。

“包浆浑厚,没磕碰,氧化痕迹自然,上品中的上品。”

“哪怕是这锭一两的小银子,估摸着都能卖到上万元。”

“更别提其它更大面值的,这锭十两的如果换了我,十万我也愿意出。”

陈节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能卖二十万?”

“差不多,如果打包卖,兴许还能多点。”

诸葛皎皎拿起手机‘咔嚓咔嚓’就是拍照。

老规矩,先发给傅青主鉴赏。

之后发到各个群里强化人设。

三十秒后,傅青主的电话打了过来。

“喂,傅老师,看见我发的图了?”

“你这是从哪儿弄的明朝金花银?品相居然保存的这么好!卖家祖上打从得到这东西就一直密封保存?”

“嘿嘿,算是吧,您觉得这东西能卖多少钱?”

“这锭十两的如果让我出价,十万。”

“我也是这么想的,那……?”

“你要是乐意卖,明天直接带来学校。”

“好。”

“我想……算了。”

“怎么了傅老师?”

“没事,先这样吧,明天来早点哈,我的馋虫都被你勾出来了。”

“好的。”

挂了电话,傅青主叹了口气。

这小妮子有时候情愿跟远在青海的买家交易,耽误时间也在所不惜,有时候又情愿把东西低价卖给同行,拱手让出得来不易的利益。

我是真想把这五锭银子都买下来,凑一个系列。

可她既然已经群发了消息,肯定又想到处撒网。

难不成她想积累人脉,打响名气,将来也跑去开店,所以才不在乎早期利益?

算了,由她去吧,买下一枚就足够了。

品相这么好的明朝金花银可真不多见。

……

和傅青主一样有眼光的人不在少数。

多宝堂的胖老板就是其一。

看到诸葛皎皎的信息后,他第一时间发来信息,想把银锭都买走。

诸葛皎皎很想照顾下这位最初的同行。

可相较于天南海北的同行和买家,多宝堂的体量实在差点意思。

如果只是单纯想出手或挣钱,胖老板倒是首选,毕竟双方离得近,合作次数多。

关键她是为了打名气、立人设。

拢共就剩四锭银子,是真没法挤出一个名额给他。

诸葛皎皎只能回绝。

随后花了半个小时,诸葛皎皎为四锭银子选定了买家。

其中一个买家是京城那边的某公司总经理,不差钱,只有收藏古董这一个爱好,在群里颇为知名,双方之前已经有过一次合作。

另外三个都是同行。

但和一般同行不同。

这三个买家分别属于三家大型拍卖行。

以这些动辄一件拍品就几十上百万的拍卖行的体量来说,按理说完全没必要买她的小小银锭。

实则不然。

这些拍卖行的拍品好归好,可银锭本身的价值顶天也就几十万。

小银锭更是只值几百几千。

让这些拍卖行直接放弃银锭这块业务吧,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很伤相关爱好者的心。

滥竽充数吧,又败坏自家口碑,会让优质买家望而却步。

诸葛皎皎手中的极品小银锭正好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在同类型中,它们属于顶尖,价格却贵不到哪儿去。

就好比是顶尖大学的附属幼儿园。

他们把银锭买回去,自已找人寄拍,自已再拍下或由其他客人拍下,说起来有面儿。

相关交易记录更能成为行业参考。

所带来的隐形利益远远超过几万块钱。

这些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不是最近才加的诸葛皎皎。

而是去年腊月份加的。

随着她在行业里崭露头角,她也算是上了这些拍卖行的名单,尽管可能只是备用名单。

拍卖行为什么会买银锭这类东西的背后原因,则是傅青主跟她说的。

这三锭银子是她跟拍卖行的首次合作。

基于此,可想而知那套花钱的拍卖出售将省去一些不必要流程。

诸葛皎皎高兴极了,搂着陈节亲了一口。

“小朋友,距离姐姐买大房子又近了一步,你可真是我的福星。”

陈节嘻嘻笑道:“能帮到姐姐,我很开心。”

“真棒!顺便告诉你,五锭银子卖了二十万,里头有你的十万,等钱到账,我帮你存起来。”

“好。”

“我再来看看另一个袋子里都有什么。”

诸葛皎皎打开另一个袋子一瞧。

里头是七枚花钱。

和之前小朋友在董老抠儿的店里买的花钱一样,这七枚花钱用料扎实,包浆自然,字口清晰,窗口,是明朝花钱中毫无争议的上品。

但这七枚花钱上的文字更加俊秀,背后的图样也更简朴流畅,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

“你又去董老抠儿那儿买花钱了?”诸葛皎皎问道。

陈节摇头:“不是,这是王铁匠送我的,姐姐还记得王铁匠吗?”

诸葛皎皎回忆了一下:“是之前送你那套花钱的王铁匠?我记得你爷爷给他设计了花钱版模?这些难道就是……?”

“对。”

“有趣。”

“姐姐,这七枚花钱……?”

“它们应该会比董老抠儿那儿的花钱值钱,保守估计能卖四十万到五十万吧,不过……。”


    (http://www.xinhaiwx.com/book/3TO1-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