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奶爸带娃搞发展,赢麻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都想把东西留着自己用

 

可这一问,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他震惊不已。

原来,苏厂长也接到了通知,那些粮食全都被征用了。

包括草洼村在内,所有参与互助合作村子收获的粮食,都被接管了,具体去向不明。

虽说村里都收到了另外调配来的粮食,可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大不如前。

平均下来,每户人家也就分到两百来斤麦子。

虽说大家手头还有些存粮,可心里总归是充满了担忧。

等王泉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粮食早就被运走了。

不仅如此,村里的猪也被收购了一大半,成年猪总共还不到五百头,可这些原本计划供应给轧钢厂的猪肉,就这么没了。

剩下的猪,体重大多在几十斤到一百来斤,还得再饲养一段时间才能出栏。

鸡鸭的情况也是如此,大部分被强行收购,只剩下三分之一能由村民自由支配。

好在鱼塘还在,里面的鱼没人来收。

而且他们种植的蔬菜,也没被人惦记。

毕竟现在正值夏天,蔬菜供应相对充足,要是换成冬天,估计也很难保住。

这种情况,让大家心里都特别不痛快,怨言纷纷。

其中草洼村的情况最为严重,因为他们被收购的物资最多。

原本村民们没打算卖掉这么多东西,听到外面的消息后,都想把东西留着自已用。

可无奈,这些事根本由不得他们做主。

孟大柱实在没辙了,村里的粮食和牲畜被大批收购,村民们怨声载道,可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只能拜托王虎去打听打听,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

王虎接到嘱托,赶忙去四处询问。

可问到王泉这儿的时候,王泉也是一头雾水,满脸茫然。

他这段时间都在忙轧钢厂生产线的事,对村里这些突然的变故,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无奈地对王虎说,自已真的什么都不清楚。

王虎无奈而归,孟大柱得知消息后,心里愈发焦虑。

好在这事惊动了苏厂长,苏厂长深知事情的严重性,要是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村子和轧钢厂的关系,还可能对后续的生产造成阻碍。

于是,苏厂长赶忙拿起电话,多方联系打听。

经过一番周折,总算是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农业部门盯上了他们这些村子收获的粮食。

这些年,在和轧钢厂的互助合作下,村子里的粮食产量稳定,每亩能达到两三百斤的产量,这在周边地区可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农业部门经过考察,觉得这些麦子的品种优良,非常适合拿去做种子,用来推广种植,提高其他地区的粮食产量。

然而,基层工作人员在执行收购任务的时候,工作做得极其不到位。

他们没有提前跟村子里的人沟通解释清楚收购的原因和用途,就直接按上级指示进行收购,这才导致村民们产生了极大的误会。

大家还以为是有人恶意抢夺他们的劳动成果,心里自然是又气又急。

王泉得知真相后,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觉得基层工作如此粗糙,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麻烦,实在是不应该;另一方面,他也明白,如果这些粮食真的能作为优质种子,为提高更多地方的粮食产量发挥作用,那从大局来看,倒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王泉知道,不能因为这点别扭就意气用事。

于是,他强压下内心的不满情绪,主动承担起了沟通协调的工作。

他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村子之间,耐心地把事情的缘由一五一十地告诉村民们,着重强调了这边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种子,让大家千万不要担心。

毕竟冬小麦要到下半年才会播种,时间上还是比较充裕的,完全来得及。

村民们听了王泉的解释,心里的疑虑和担忧这才渐渐消散。

大家深知,在这种大事情面前,个人的得失还是要服从大局。

于是,不再抱怨,纷纷调整心态,继续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开始忙着种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

王泉总算是把这一堆糟心的事情处理妥当。

经过这一番折腾,他也深感疲惫,但他知道,轧钢厂那边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

于是,他抖擞精神,把全部的心思都重新放回了轧钢厂的生产工作当中。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经历了这次粮食收购的风波,但好在物资供应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各类原材料都相对充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轧钢厂的生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没有出现丝毫的延误,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小麦被强行征购,轧钢厂所获补贴甚少,日子一下子变得紧巴巴起来,往后也得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了。

王泉这段时间可没心思去惹是生非,也不敢在这节骨眼上肆意妄为。

家里的饮食标准大幅下降,以前顿顿白面馒头,荤素搭配丰富多样,如今却变成了白面与二合面参半,蔬菜供应也是时有时无。

不过,两个孩子的待遇还是有保障的,能吃上白面,也能吃到荤菜,可大人们就只能偶尔改善下伙食了。

实在是周围的人都饿得两眼发直,王泉家要是做了点好吃的,立马就会吸引众多目光。

家中有母亲和大嫂操持,他也不好频繁从外面带做好的肉回来。

好在他在采购科有熟人,偶尔拿点肉回去给孩子改善生活,倒也没引起旁人的怀疑。

本以为日子就会这样艰难地熬下去,谁能料到,王泉因之前的一些作为,逐渐进入了众人的视野。

蒸汽耕地机陆续制造出来,并被投放到周边的公社和生产队使用。

但问题来了,相关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蒸汽耕地机虽说相对落后,可毕竟是机器设备,使用方法必须有人指导。

上面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抽调了不少学生过来帮忙,依旧无法满足需求。

无奈之下,作为蒸汽耕地机最初设计者的王泉,也被拉了出来,带队前往乡下,指导农民们如何使用机器。

就这样,王泉又回到了忙碌奔波的状态,每日在四九城周边的各个公社间穿梭,连回家的时间都少得可怜。


    (http://www.xinhaiwx.com/book/44UZ-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