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奶爸带娃搞发展,赢麻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没考虑市场需求

 

于是,大伙一鼓作气,悄悄多搭建了几个大棚,蔬菜产量一下子大幅增加。

王泉一路从周边几个村子看完,回到草洼村时,双腿都有些麻木了。

他心里忍不住吐槽,村民们建设大棚时太盲目,全然没考虑市场需求。

好在当下物资极度匮乏,不愁销路,不然非得吃大亏不可。

刚进村,王泉便看见一辆汽车停在村委办公室前,他下意识以为是上级领导前来检查,并未放在心上。

可刚到家,就有人匆匆跑来传话:“王泉,村长找你,说是有急事!”

王泉疑惑问道:“找我什么事啊?”

来人摇摇头说不清楚,只催他赶紧去。

王泉无奈,只得跟着前往村委办公室。

一进办公室,王泉便看见屋内气氛凝重,村长孟大柱正与一个年轻人对坐,两人神色间透着明显的不愉快。

孟大柱见王泉来了,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赶忙说道:“可算把你盼来了,正到处找你呢,刚有人说看见你回村了。”

王泉笑着回应:“还真是巧,我许久没回来,一回来就被你逮个正着。”

说着,他目光转向那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身着普通棉衣,乍看之下毫不起眼。

但王泉阅历丰富,与诸多领导打过交道,仔细一看,便察觉出此人不简单。

其穿着看似低调质朴,实则透着不凡,显然是有背景之人。

不过,王泉对这些并不在意,他本就不想借他人谋取私利,自然不会对这年轻人另眼相看。

孟大柱赶忙介绍道:“这位同志想在咱们村采购蘑菇、木耳、豆芽,还有各类蔬菜。

可咱这些东西早就和轧钢厂有合作,得优先供应给他们。

我跟这位同志解释了,可他就是不依不饶。”

年轻人没等孟大柱说完,便急切开口:“没错,我对这些物资志在必得。

你们就通融通融,匀一部分给我,行不行?”

孟大柱面露为难之色,将目光投向王泉,盼着他能拿个主意。

如今物资奇缺,连草根树皮都成了充饥之物,蘑菇、木耳这类东西更是稀罕。

这年轻人想必是在别处四处求购无果,才跑到这儿来截胡。

王泉略作思索,便果断摇头拒绝:“实在不好意思,我身为轧钢厂的采购员,必须优先为厂里考虑。

你应该清楚这些蔬菜基地的由来,我们不能开这个先例。”

年轻人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怒气,但还是强忍着没发作:“同志,我来自重要单位,这些物资对我们至关重要,对你们而言或许没那么要紧,分一点给我们,应该没什么影响吧?”

王泉态度依旧坚决:“抱歉,要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们领导直接和第三轧钢厂联系。

到时候,你们从厂里拿货,也是一样的。”

“你……”

年轻人被噎得说不出话,脸涨得通红,不过涵养还算不错,硬是把火气压了下去。

王泉见状,笑着说道:“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先走了。”

说完,也不管年轻人作何反应,径直转身离开。

王泉本就没想着升官发财,一心只想着安稳熬到八十年代。

所以,面对这种可能对自已有帮助的人脉关系,他丝毫没有巴结讨好的想法。

在他看来,有本事就平平安安等到那个时候再说。

要是真有机会,大不了移民去港岛,还能混个外资待遇。

王泉大大方方地走了,孟大柱见此,也有了底气。

那年轻人看着这一幕,不怒反笑,冷哼两声,抬脚便走出办公室,很快驾车离去。

王泉并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没过多久就抛诸脑后。

可他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自已的疏忽大意,日后平白遭受了一番磨难,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在乡下仔细查看一番后,王泉发现各村蔬菜产量颇为可观,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轧钢厂粮食短缺的问题。

时光匆匆,一年过去,轧钢厂原本储备的几十万斤粮食眼看就要见底。

即便工人们一省再省,可重工业体力消耗大,工人们饭量惊人,为保证生产产量和质量,厂里在还能勉强支撑时,并未大幅削减粮食配给。

可到了年底,粮食还是告急了。

如此一来,对蔬菜的需求愈发迫切,只能靠蔬菜来填补粮食的缺口。

所幸到目前为止,轧钢厂一切安好,没出现因工人饿肚子而影响生产的情况。

可眼看到了明年,局势愈发严峻,王泉一时间也想不出万全之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实在不行,就考虑把自已空间里的物资慢慢拿出来售卖,以缓解危机。

王泉正为未来忧心忡忡时,苏厂长也在为眼前的难题发愁。

刚刚接完一通电话,苏厂长满脸茫然,一脸不解。

原来是上级某部门领导打来的电话,起初,领导对轧钢厂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苏厂长还以为自已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更多认可,正暗自欣喜。

可紧接着,领导话锋一转,竟开口求他办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倒也罢了,小事顺手就能解决。

可随后,领导话里话外对轧钢厂的人才夸赞有加,尤其提到一个工业单位竟能出农业方面的人才,着实令人惊叹。

苏厂长刚接到电话那会,满心都以为自已多年来在轧钢厂的拼搏与付出,终于收获了更多的肯定,心里头正暗自窃喜,想着往后说不定在事业上能更上一层楼。

可谁能想到,电话那头的领导压根没谈及他晋升之类关乎前途的事,反倒话锋一转,说起了一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恳请他帮忙。

苏厂长心想,这事虽然突然,但也不是什么难事,顺手就能解决,倒也没太在意。

可紧接着,领导话里行间开始对轧钢厂的人才赞不绝口,尤其着重提到,一个搞工业的厂子,居然能涌现出在农业领域也有出色表现的人才,这实在是太不简单了。

听到这儿,苏厂长彻底懵了,脑子瞬间陷入一团迷雾。

他暗自琢磨,领导话里所指的,大概率就是王泉吧?可这王泉,平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名气了,居然连上面的大领导都听闻过他的事迹?


    (http://www.xinhaiwx.com/book/44UZ-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