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奶爸带娃搞发展,赢麻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0章 全靠自学成才

 

这些专家可都是行业内的精英,接连抛出一系列专业性极强的问题。

从设计理念到技术思路,从各部分的技术要求到具体实施细节,事无巨细,一一询问。

王泉站在众人面前,不慌不忙,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答如流。

面对专家们一轮又一轮的“考验”,他始终应对自如。

若不是他平日里刻苦钻研,积累深厚,恐怕在这些专家面前,早就原形毕露了。

专家们反复询问了许久,终于彻底信服。

“王技术员,你真是年轻有为啊!对了,方便问一下,你是哪所高校毕业的?”

一位专家好奇地问道。

王泉大方地回答:“我初中毕业于某某国中,民国三十七年就参加工作了,没上过大学。”

“什么?你竟然不是大学生?”

专家们听到这个回答,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面面相觑。

杨厂长见状,赶忙解释道:“王泉同志是我们轧钢厂的元老,他说的句句属实。

他虽然没有高等学历,但全靠自学成才。

在我们厂,他可是出了名的技术能手,之前设计的磨面机、脱粒机、蒸汽耕地机等,都为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

“等等,那些机器都是他设计的?这可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吧?”

一位专家追问道。

杨厂长满脸骄傲,自豪地说:“没错,都是王泉同志的杰作!这些年,他为咱们厂立下了汗马功劳!”

“嘶……”

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的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在场的专家们虽然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创新能力上,却很少有人能像王泉这样,仅凭自学和实践,就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

看着众人惊讶的表情,王泉谦虚地说道:“大家过奖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我不过是在轧钢厂工作多年,对这里的设备和生产流程比较熟悉,才能侥幸取得这些成绩。

只要大家肯努力钻研,不断学习,肯定能取得比我更出色的成果。”

众人听了,只是无奈地笑笑,心里却明白,有些人的天赋和创造力,绝非仅仅靠努力就能企及。

这场接待工作在杨厂长的精心安排下圆满结束。

没想到,李副厂长也赶来凑热闹,王泉也被拉去一起陪酒。

大家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圆满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

几天后,工业部正式批复了轧钢厂的改造升级计划。

不仅热轧生产线要进行全面改造,其他生产线也要以此为契机,进行技术革新。

这一消息在厂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车间里议论纷纷。

工人们担心生产方式的改变会让自已一时难以适应,增加工作难度。

但杨厂长和领导班子态度坚决,改造工作迅速启动。

而此时的王泉,正准备再次启程前往陕北种树。

就在他向杨厂长报备行程时,却被杨厂长拦下。

“王泉啊,你先别急着走,再等几天吧,也不差这几天时间,对吧?”

杨厂长语气温和地说道。

“嗯,这倒也不急。

只是厂长,是不是还有其他安排?”

王泉疑惑地问道。

杨厂长笑着说:“当然有!你们研发的新技术已经成功通过验证,上级肯定会发放奖励。

你作为这项技术的核心人物,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呢?必须等奖励颁发之后再走。”

“原来是这样啊,行,那我就再等等。”

王泉爽快地答应下来。

王泉继续留在厂里的消息传出后,整个轧钢厂再次沸腾。

随着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新的车间破土动工,老生产线的改造规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大家都知道,因为王泉的这次立功,轧钢厂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轧钢厂,许多上了年纪的人,猛然间忆起了几年前的事。

那时,王泉在轧钢厂可是个影响力非凡的关键人物,一举一动都能掀起波澜。

谁能料到,几年光阴匆匆而过,王泉的光芒不仅未减半分,反而愈发耀眼夺目。

此时,不单单是厂里的工人,就连后勤部门、负责运输的职工以及保卫科的人员,听闻王泉的事迹后,都纷纷赶来,想要结识这位了不起的人物。

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王泉的前途必定一片光明,此时不与之交好,更待何时。

可王泉实在是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前来攀谈的人。

几天之后,轧钢厂召开了盛大的表彰大会。

对于这样的场合,王泉已然轻车熟路,不再有丝毫的激动之情。

以往每次表彰大会,都是那一套流程:佩戴大红花,领取丰厚奖励,发表一番感言,在众人热烈的欢呼与掌声中,结束这一场荣誉之旅。

这次也不例外,只是这一次,站在台上发表感言的除了王泉,还有技术科那些被树立为典型的新人。

这些新人初登这样的大场面,紧张得声音都在颤抖,整个人激动得不行。

而王泉却表现得极为平静,脸上看不出一丝波澜,仿佛这一切荣誉都只是过眼云烟,给人一种无论面对荣耀还是屈辱,都能淡然处之的沉稳之感。

见此情形,杨厂长等人当场宣布,给予王泉晋升一级的奖励,并任命他为技术科副科长。

这可不是徒有虚名的待遇,而是实打实的职位晋升。

与此同时,王泉也卸下了采购员的工作。

之前担任采购员,是为了筹备物资,以及处理与互助合作村子相关的事务,如今这些事情都已安排妥当,自然无需再兼顾这份工作了。

虽说少了采购员那份补贴,但随着级别提升,王泉每个月能拿到十九级的工资,足足有八十块钱,算下来和之前的收入相差无几。

再加上叶倩已经转正多年,每个月也有三十多块钱的工资,如此一来,他们家的收入比刚评上八级工的一大爷易中海还要多上一些。

别看易中海当下收入还算可观,可他已经达到了工人等级的天花板,再无上升的空间。

而王泉才刚刚踏入干部行列,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两人的情况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王泉满心欢喜地领完奖励,便离开了轧钢厂。


    (http://www.xinhaiwx.com/book/44UZ-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