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
冀州·邺城
袁府
………………
作为自古以来便有着‘九州之首’称呼的冀州,这块土地最为肥沃,同时也存在着百万民众的富裕州郡现今掌控者————自打【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的前年开始,就以渤海太守身份借助着公孙瓒的兵势、迫使原冀州牧韩馥相让冀州大权,进而一跃晋升成了河北最强诸侯的袁绍,如今的内心却是颇为纠结。
这位方才四十出头,姿貌威容,仪态不凡,头戴着当下王公名士之间最盛行的幅巾,颔下长须修剪得一丝不苟的英武中年男人,倒不是担心近些年与其一直在州郡边界敌对的白马将军公孙瓒。
那位颜值与自己不相上下的新任前将军固然勇武有余,可那尚且不如自己帐下那帮谋士团的智略,以及近日还和‘被朝廷调走的老上司刘虞(为了防止刘虞真在这个193年的冬天被公孙瓒在史实上噶了,急缺人才的刘协自然选择用一纸诏书干脆把两人分开,调遣这位喜欢用怀柔手段的宗室能臣,去治理和幽州同样胡人不少的并州去了)’彻底闹掰分开一事,就更是让对方认定已经不成太大威胁。
真正令对方当下感到头疼与威胁的存在,自然来自于经历了动作霍乱过后居然没有彻底衰落,而是有如奇迹般地在刘协这位‘有类光武’的明君振作下,开始恢复了些许生气中兴迹象的东汉朝廷:
“关于这份来自朝廷,想迎娶我袁家一位适龄女子入宫为妃,打算令吾推荐一位子嗣入朝为官的书信……你们怎么看?”
啪嚓——
伴随着此刻的袁绍将手里那封由刘协亲笔书写的信纸,随手扔在了手边的长桌上。
那些先前已经听过对方身旁侍者念过内容的帐下谋士团成员们,这会儿则在集体沉默了片刻后,才由一位相貌略显苍老,但实际年龄不过与袁绍相仿的矮胖方脸男人,最先于此站出表达了看法:
“此乃朝廷向袁公释放善意的表率,袁公如今既打算暂时不与朝廷发生纠葛,倒不如先尽数一口应承下来,以待日后观望朝廷那边究竟是当真中兴还是回光返照……”
这矮胖方脸男人也不是什么外人,正是冀州别驾田丰,字元皓,钜鹿人。
其性情正直刚强,好出奇谋,在冀州颇有威望。
是袁绍得到冀州之后倾心笼络的谋士。
但在田丰这番缓兵之计的详细内容尚未说完,并不希望看到对方这个冀州本土派,在这种时候于袁绍面前有所表现的郭图这位豫州颍川外来谋士,则当即便在见到袁绍脸上浮现出了些许意动之色的同时,立即出言表示了反对:
“不可,元皓公此言谬矣!”
“朝廷前者提议姑且不提,可后者明显是想寻求袁公舍弃一子派入长安作为质子,如今袁公既雄踞河北,手下兵精粮足以待天下有变,就算真要与朝廷暂且虚与委蛇,也无需以三位公子之一的性命冒险!”
在见到有郭图带头表示反对意见的同时,淳于琼这位和郭图一样属于同乡的豫州外来派人士,也很快就跟进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郭公所言正是!信件里仅仅只是提到求娶一位袁家女入宫为妃,却对是否要立袁家女为皇后,拜袁公入朝为大将军这两点只字不提,可见朝廷此番诚意仍是不足,不可尽信啊!”
“嗯……说得好,而且吾膝下没有女儿这点也是个问题,虽也不是不能找个义女,可如若没有我袁家血脉的话,那倒显得我袁家在诚意之上落了下乘,反而有羞辱之嫌……”
听到这里,这位耳根子软还好谋无断的老毛病,很快就于此发作了的袁绍,当即则是又陷入了一阵犹豫之中……
坦白点说,他内心其实是不怎么看得起如今正端坐于未央宫内,连弱冠之龄都未达到的刘协皇帝。
别说他这会儿其实没有嫡女了。
就算真有也不怎么乐意嫁出去。
原因不为其他。
纯属这个在某种意义上与对方那位已经被董卓干掉了的太傅袁隗一同,都作为开启了汉末诸侯乱世序幕祸首之一的男人,在过去的四年前可是差点就与其叔父,成为了汉灵帝死后诸多乱象博弈中的真正赢家!
要不是这个过去曾潜伏在大将军何进麾下为其出谋划策的袁氏子弟,极近全力不断拱火挑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和其实是皇权衍生势力的十常侍宦官集团们互相内斗到你死我活,毫无任何转圜之地的地步。
那十常侍那帮公公们早就在汉灵帝挂掉之后,便与何进这帮外戚集团们‘和平分手(虽然汉灵帝有留下遗诏让十常侍们扶持刘协上位,可十位公公里面其实只有两位公公打算遵照先帝遗诏照办,其他八位公公都颇识大体的光速滑跪选择对何进退让,表示纷纷资瓷刘辩继位当皇帝)’,纷纷告老还乡带着这大半辈子刮来的不少财富回老家养老,又或者是给汉灵帝看坟去了。
根本不会闹出两边都血拼到你死我活地步,结果害的何进这被袁绍袁隗叔侄俩耍的团团转的逗比大将军,孤身进宫结果却被临死反扑的公公们噶了,导致外戚宦官这两大皇权衍生势力尽数同归于尽。
而以袁隗为首的世家文官集团,则在那之后借着权力真空环境短暂迎来了大获全胜。
只可惜袁绍此人当时的手段与头脑都实在太嫩太天真了点,自以为帮助叔父袁隗赢得了如此胜利之后,袁家未来的继承人会是自己这个小妾养大的庶子。
却殊不知在袁隗这位宦海沉浮位列三公的叔父兼袁氏一族族长看来,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只不过是在为对方那位在史书上虽名不见经传,可其实正是对方亲生嫡子的太仆袁基,所铺平日后人生仕途的一块垫脚石而已。
袁术这个嫡次子都在世家文官集团大胜过后,被加封为了后将军这个袁隗曾经担任过的职位,八成日后是要走袁隗的路子继承三公宝座。
但却唯独在此次汉灵帝死后雒阳大乱的事件里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袁绍本人,和其他百官一样在乱后封赏时官职未曾有丝毫变动……
【极力挑起外戚宦官内斗】,【瓦解了西园八校尉】,【苦劝何进招董卓入京】,【矫诏杀掉许相樊陵】,【奋兵攻破北宫端门】,【杀光了所有宫中宦官】的六条主要功劳苦劳,那会儿可是都尽数化作一团乌有。
不但官职未获半点寸进。
在雒阳城内的手中军队,也在董卓表面顺应袁隗意思,开始在朝中讨论废立皇帝的事情后,被叔父转给了董先森这位白手套手上,自己什么都没了。
白忙碌几年功夫下来,却因血统出身问题还是被叔父袁隗摘桃子沦为了小丑。
也正因为在那在胜利过后不过短短数天时间的袁家内部密谈之中,得知了自己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在给堂哥堂弟们做嫁衣的一切真相时。
破了大防的此人才会在朝廷上与当时还没得势,还装作是一副袁氏忠臣模样的董先森,在朝堂上拔剑喊出了那句【我剑也未尝不利】的人生高光话语后不久,就孤身一个人失魂落魄的跑回了河北老家,准备迎接自己堂哥太仆袁基和亲弟弟后将军袁术,未来在朝中位极人臣的得势……
却不料朝中风云突变。
董先森这头由东汉朝廷与关东士族们,长期像后妈那般冷遇刻薄对待了足足百年时光,所由关西豪强们怒火豢养出来的吃人凶兽,终于在那一刻展现出了自己真正的凶威。
本想‘假借董卓之手废掉已经成年可以马上亲政的刘辩,改立更好控制的年幼刘协继位的袁隗(后世很多三国读者没意识到的一件事,其实是董卓废刘辩立刘协的整个时间流程也就三天,但董先森当时却只是一个缺乏威望和资历的边塞武将,如若想只靠自己的意愿带着三千亲兵,冲进当时已有上万其他公卿掌握军队的雒阳城内强行废立皇帝,其实是百分百的找死行为,如若没有袁隗这个袁氏太傅给他当后台撑腰,其他人早就第一时间群起而攻之的把他摁死了,而一个孔武有力看似没有智商的西凉武将担任废立皇帝这种白手套角色,其实是最符合不想弄脏双手的袁隗利益,本书采用的这段往事情节源自b站up主文不醜的推演猜测)’,在这位不讲武德的董先森面前彻底玩脱了。
而且还同时遭到了来自袁绍袁术兄弟们,本着‘你不仁我就不义’的态度,开始效仿后世马超那样在全家都处在董先森麾下当质子的情况下,直接起兵呼唤大汉各地诸侯反董,使得自己惨遭孝不可言的同时背刺!
玩了一辈子官场权术的袁隗,做梦都没想过这来自凉州长期过着羌胡化生活的袁氏故吏一条狗,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一口咬断了他这个主人的脖子,将位于雒阳城内的袁家嫡系一网打尽满门抄斩。
结果却反倒给了袁绍这位本来不是袁隗重视对象的袁家后裔,获得了一个令其快速整合继承袁氏门生故吏,与那散布于大汉天下资源关系网的绝佳机会!
倒也真是时也命也。
本来还以为自己做了嫁衣给袁隗袁基父子,一辈子都没法继承袁氏一族的袁绍,就这么靠着率先发起十八路诸侯讨董的先手机遇,成功抢先小老弟袁术一步的获得了如今一切基业。
反而亲手谋划了这一切局面的袁隗,不但与其嫡生长子袁基一样在雒阳城内一命呜呼,反倒还在死后替袁绍做了嫁衣。
这简直可以说是历史对这帮乱世祸首的最大嘲讽。
现如今当袁绍这位在汉末乱世时期,与本来多半当不上皇帝的刘协一样,都属于事实层面上的最大收益人之一,还在这营帐之中思索着要不要一口回绝安集将军董承那边的来信劝说时……
“说到女儿的话……我记得南边那位倒是恰好符合这个标准,不如袁公推荐汝南的那位自家侄女入宫为妃如何?”
……看不下郭图和淳于琼这种单纯出于更多私利,而想否定这种来自朝廷主动伸出的关系缓和橄榄枝的另一位冀州本土派谋士审配,则终究还是于此咳嗽了两声的,开始对袁绍那边做出了提醒。
“……你是说公路的长女?”
听到此话的袁绍微微皱起了眉头。
虽然理论上都是一家人,可袁绍和向来看不起自己这个‘小妾养的’出身的同父异母弟弟袁术,那关系可是始终都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状态。
但转念一想这送女儿的皮球要被踢到弟弟那边,而不是由自己承接下来的时候,这位已经在事实层面上压过了对方一头的袁家家主,就又感觉这事也不是没有搞头……
见此状况,乘胜追击的另一位冀州本土派谋士沮授,当即则接过了审配尚未道完的提醒,于此对袁绍那边开始声明了其中利弊:
“正是,这样也刚好满足了朝廷那边想要求娶一位袁家女,与袁家暂时缓和关系的条件。”
“至于推荐子嗣入朝为官一事,在下认为袁公次子袁熙应为合适人选。”
“一来袁熙公子目前尚未具备官职仍是白身,二来在朝廷尚有复兴迹象的当下,两头下注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正可谓富贵险中求,在有长子袁谭公子出任青州,幼子袁尚公子尚未到弱冠之年的当下,令性情宽宏大量且宽裕有度的袁熙公子入朝为官,也不失为一招能与已在朝中如鱼得水的弘农杨家,尝试博弈制衡的闲棋落子。”
“如若朝廷未来当真如光武中兴重新崛起,有袁熙公子这条线的袁公,想要入朝成就三公之位不过易尔小事。倘若朝廷不过回光返照复兴失败,以袁公之势也不愁无法将袁熙公子全须全尾的重新接回邺城。”
“善!此事就依公达之言如此行事!”
于是就在这会儿总算下达了定论的袁绍这边,正于这个临近新年时分的初平四年末尾关头,又与府上众人讨论起了要到什么时候,才把自家那位次子送入朝中为官的这些细枝末节小事之时————正于天空开始降下鹅毛大雪的未央宫内,坐视着文武百官上朝汇报今年各类事项总结的刘协,这会儿却是正通过系统那边的心灵通讯频道,径直观察起了位于上林苑皇庄那边正在举行的一些‘隐秘仪式’…………
(http://www.xinhaiwx.com/book/588S-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