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女君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6章 312章:吕端论邦媛

 

吕端和赵滋说到这个份上,实际上已经算是君臣君臣坦白了。

话说当初,大家谁看不出来赵炅死的有问题。但是彼时的代王赵滋实在比先帝那几个儿子强太多,加上宋太后的神发挥,大家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反正是你们老赵家的天下。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赵滋既不像赵匡胤只抓重点小问题忽略,也不像赵炅玩弄人心却也能被人利用。他得母后教导,做事力求光明正大,删繁就简,厌恶党争却又真的敢下狠手,田重进那也是和潘美同资历的大将,就因为给皇帝塞了个女人,最终只能老死家中,再无领兵打仗的机会。

而他也不能说不像赵匡胤,比如说,赵滋从始至终都相信邦媛,给予了他一个帝王能给妹妹的最大支持。待遇不比当年的晋王领开封府尹赵光义一样。

当然,吕端说话得凭良心,人家赵邦媛在河北确实是晚天救日之功,而且就河北那个情况,你指望人家事事请示中央,那不是等着玩儿完吗?吕端大事不糊涂,在这一点上,他是极力压制朝中反对声音的。

但吕端即使心中再有国家,再有公益,他也毕竟是一个具体化的人,有自己的私心和利益要维护。赵子不喜欢文官结党,坚决打击武将贪污。偏偏他自己以身作则,让人喷他都不好喷。在宋太后看来,固然是儿子心里压力巨大,就快绷不住了。但是在臣工们看来,有这一位不好糊弄的主上也挺愁人的。

你真是秦皇汉武那种立下不世功勋的,我们受点儿气就受点儿气吧,但你只是一个中上水平,还不太好糊弄,这就让人很发愁了。

因此,宋朝内耗严重,也导致了河北当年猝不及防丢失。吕端是个心里什么都明白的人,只是面对这种问题,他也是堵在中间难受。眼看寇准之凌厉,吕蒙正之沉鹜,他是真心想善始善终,因此格外坦诚。

想到这里,寒冬腊月,老头子搓搓手,叹息道:“官家,而且臣还有一重私心,臣在首相一职,子职就都要避嫌,出任外州为官。想当初,要不是陈尧叟陈尧佐双双在中书门下,御史认为三兄弟不宜一处,陈尧咨也不会以状元之身河北被俘虏,若不是代王,只怕人就没了。”

提起陈尧咨,赵滋印象倒是还不错,但一说陈尧叟他就腻歪了。原因无他,当初战事最紧张的时候。他完全联系不上自己的妹妹,李继龙又刚刚收复行舟,立足未稳。不少人建议迁都。此君建议迁成都,王钦若建议迁建康(今南京),真是巧了,他们一个蜀人一个江南人,要不是寇准给力,把他们全都他的狗血淋头,赵滋说什么也得让他们琼州作伴儿去。

既然想难逃,那就去更南一点儿吧。

只是面对吕端,他还是有些君臣之情的,毕竟老者私德很好,也确实处理政务是一把好手。传授他很多管理帝国的经验,所以他道:“当年朕初登帝位,吕相就曾勉励朕当为汉明(刘庄)唐代(李豫)学习,朕当时只觉得臣子勉力主上,无不以三代或者唐太宗为标杆儿。宰相是不是在看低我?如今看来,吕相公真是慧眼独具。朕觉得自己喜怒不定,终究是伤了一部分忠直大臣之心,就连相公今日也要弃我而去了。”

吕端能怎么办,只好继续道:“臣子举典故是要劝谏君王,但君王读史书只是看到学习前人的得失,官家也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说实话,太祖皇帝结束五代乱世,留下许多弊端,先帝却让这弊端无限放大,官家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尽力,是陈自己老了,心力跟不上了,所以才想要退下来。发送人才济济,总会有天授之才辅佐陛下开创属于您自己的盛世。”

赵滋苦笑,道:“就算真有盛世,那也不是朕一个人的,而是天下万民的。太祖皇帝曾说。天下是一姓之天下,但娘娘却常教导我。这一姓虽凌驾于万民之上,但是荣耀,更是责任。”

吕端正要再夸几句宋太后,不想赵滋却直接站起来,道:“好了,相公于朕已尽责任,再缓一些,周后若无大事,会安排您容修,只是在这之前,有两件事情,还请相公务必替朕办完。”

吕端忙道:“还请官家吩咐。”

“头一样,三省首相一职,责任太过重大。朕虽喜欢寇准,但他对邦元敌意太重,连一向温和的顺滑也不愿容忍,这是朕的底线。所以相公以为,谁可以接替您的职位呢!”

话就问的有意思了,按说宰相离任,官家挽留不成,问一下继任人选是正常的,但官家先说了,他觉得寇准不错,可他有很大的毛病,朕不能忍。这是什么意思?当然是希望寇准你不要有这个毛病。别触犯朕的底线,这样对大家都好。

而对你吕端说这话,就是因为吕端对寇准有庇护提携之恩,寇准虽性情激烈,却难得还肯听他几句。

吕端苦笑,要说是帝王权谋,皇帝还是学了不少的。于是正色答道:“寇准大节不亏。但有些事情上确实太拘泥了。陈会去与他说的,若官家任用他为首相,臣有一计,就是不妨选一个他的仇人在御史任上,也好让他稍有忌惮。”

这事儿虽然不够光明磊落,但胜在见效快,因为寇准的仇人实在是太多了。

赵滋点头,然后又道:“朝中人事复杂,但无非就是两点,一个是都觉得朕对代王太过于优容,而忽视河北的困难。另一个就是姻亲之间包庇太过,就连皇后也让朕十分失望,这件事情相公可有办法?”

吕端这次是真要摊手了,他就是没办法才不想当这个首相的,好吗?

说起前皇后这事儿来,邦元可能不知内情,是因为他没怎么关注,但朝中这些人谁不知道?钱惟演本身作为亡国之君的儿子,外加现任皇帝的大舅哥,按说有个咸菜就不错了,可他自视甚高,就差没想到前朝的长孙无忌了。别的时候还好说。上次因为银夏的事情被石保吉和种世衡联合参奏,要知道,上次契丹大侵略也是往河东方向去的,全靠这两人齐心合力,加上表里山河地形复杂,才守住了大宋这片国土。

在这个情况下,赵官家是不可能忍钱惟演的,当即把他下狱,准备送到外州安置。结果钱皇后就脱了发簪,跑到福宁殿哭哭啼啼。

这件事情弄得赵官家差点儿要废后。还是宋太后出手制止了这场闹剧。

你说吕端自己本身就有这么多姻亲关系,他能怎么办?只好说起另一个别人都不敢说的问题,“其实,现在这个情况,代王殿只要是赵宋皇室,就能在河北收拢人心,而臣下所担心的,无非是将来他权柄过大。这样想的人一是太过狭隘,国家未定忌惮蛋功臣,二来其实也是庸人自扰,殿下是女儿身,这就是对朝廷最大的利好。”

身为女子,如果不嫁人,她就天然姓了别家,不可能再掌着这么大的权利,如果不嫁人,她就没有后代,权力无法传递。


    (http://www.xinhaiwx.com/book/D2GZ-3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