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时空投影,仙秦飞升被后世发现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8章 发粮

 

“兄弟们,我们今天就造反了!不想再忍受这个憋屈的苦了!既然这个国家已经到了如此不堪的程度,我们又何必再拥护它?倒不如起兵造反,另外建起一个王朝,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刘邦慷慨激昂的声音响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唤醒了每一个人的斗志。

在场的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农民,当然还有刘邦原先在村里的一些手下。他们听到刘邦的话,自然是纷纷拥护。一时间,气势盛大,仿佛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大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一个虎背熊腰的汉子,呆头呆脑地对着刘邦说道。他是刘邦的好兄弟,名叫林雄,天生力气很足,看起来威武霸气。

刘邦目视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平静而又坚定的光芒,他淡淡地说道:“看你那个怂样子,既然我们已经造反了,就没有回头路了,那就是干!”刘邦语气之间的平静,让人感到很安心,仿佛只要跟着他,就一定能够走向胜利。

“要不我们去呼吁其他像我们一样的受苦的人,到时候人多力量大,把我们这个队伍拉大。”另一位年轻人上前说道。他名谢威,乃是刘邦的好友,从小两人就在一块长大,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刘邦豪爽地说道:“好,这个提议不错!兄弟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壮大我们的起义队伍?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做了,那就不要害怕,一个字,干不干?”

队伍中都是一些热血的年轻人,虽然有少部分老人,但他们都早已不想再过着这样有上顿没下顿、说不定哪天就饿死的生活了。既然刘邦开了个头,这样也好,走一步算一步,反正总不会那样憋屈地活着。

“干!”众人口中都纷纷呼喊着,那响亮的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在场的气势让每一个人的血液都热血沸腾,仿佛有一团火焰在心中燃烧。

就这样,刘邦的起义队伍正式形成了。他们和刚才起义一样,不断地呼吁同村的人,还有邻村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他们如同一把锋利的利刃,所到之处,那些官兵全部被斩杀干净。

同时,他们也激起众人内心的悲愤,将这些悲愤化为复仇的动力,决心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时间大约过了十多天,刘邦的队伍已经变得十分浩大。从最初开始的几百人,到现在的上万人,队伍如同星星之火,逐渐有了燎原之势。

这天中午,阳光洒在大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刘邦骑着战马,威风凛凛地前行着。在他身边的是林雄和谢威两人,这两人武功都不错,加上又是刘邦的好友,自然作为最重要的将领,跟随在刘邦身边。他们的身后,全部是起义的士兵,这些士兵大部分已经换上了特有的衣服,上身呈红色,下身则是漆黑的盔甲,而一个大大的“刘”字,则象征着刘邦起义的队伍,正逐渐成型,有着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里是哪座城池?”刘邦淡淡地问道,他本就是一个心怀大志的人,此刻隐隐约约有些帝王的威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推翻秦王朝、建立新王朝的那一天。

“回禀主公,这座城池名为浔阳城,里面的官兵应该全部跑光了,但城主府还在。”一个手持羽扇的年轻人在刘邦的身后说道。此人名为叶文,乃是刘邦招纳的贤士。他面容温文尔雅,如沐春风,一副书生的模样,倒是有些绝尘的气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睿智和沉稳,仿佛能够看透一切局势。

“听闻这城主,奢华铺张,欺凌百姓,周围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恨他的。”叶文继续说道,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力量,让在场的人都能够清楚地听到。

林雄满脸粗犷地说道:“原来如此,既然这城主不是个好东西,我们也没什么好顾及的了,直接进去杀了便是。”他这个急性子,这么多日来,看见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兵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心里的那个爽啊,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将那城主斩杀于刀下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快意。

刘邦却一脸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怎么就知道打打杀杀?如果我们进城,就一直这样打杀的话,那和强盗有什么区别?百姓还会信任我们吗?我们起义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暴秦,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是成为新的暴君。”刘邦深知,打肯定是要打的,但不能一味的打,只有收腹民心,才能真正的顺天下之大势,步步为营,笑到最后。

叶文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说道:“主公说的在理,我们可以先进去,查看一番,让众将士们驻守在城外。到时候跟城中百姓说清楚我们的来意和目的,自然将会受到他们的爱戴。百姓们一直以来都深受暴秦和那些恶官的欺压,他们渴望有一个能够拯救他们的人出现。我们只要展现出我们的诚意和决心,他们一定会支持我们的。”

刘邦淡淡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他心中对叶文的建议十分认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策略。

于是,刘邦带着林雄、叶文等人,卸下了盔甲,换上了一身华丽的丝绸长衫。那丝绸长衫虽然与他满是沧桑的脸显得有些不符,但既然做了这个主公,那身上自然不能太寒酸。他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浔阳城,让百姓们看到他们的希望。

城中早已没有驻守的士兵,那些官兵在看到刘邦来势汹汹的队伍时,早就吓得丢弃了身上的盔甲,纷纷逃命去了。在这个战乱纷飞的时代,没有人不想活命,他们深知与起义军对抗只有死路一条。

这座城池,往昔的喧嚣与繁华早已如烟云般消散,徒留下一片死寂与荒凉。街道上,冷冷清清,少有人迹,偶尔能听到一两声孩童的抽泣,在这空旷的城中回荡,更添几分凄凉。

刘邦一行人漫步在这寂静的街道上,心中满是沉重。他望着四周,不由得长叹一声:“唉,这战火纷飞,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啊。”言罢,他注意到不远处有个孩子正坐在地上哭泣,心中一阵酸楚,便吩咐身旁的林雄:“把我们身上的大饼分给那个孩子吧。”

林雄闻言,立即照做。那孩子见到食物,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仿佛久旱逢甘霖,双手颤抖着接过,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模样让人心疼不已。

就在这时,从一间破旧的屋子里走出一位老者,他拄着拐杖,面容枯槁,显然已经多日未曾进食。老者一边咳嗽,一边有气无力地道谢:“多谢诸位壮士的好意,老朽在此替那孩子谢过诸位了。”

刘邦望着老者,心中五味杂陈,他轻声安抚道:“老人家,您别客气。你们这是多久没吃东西了?”

老者闻言,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他哽咽着说:“别说米饭了,我们连一口汤都喝不上。城中的士兵撤走时,挨家挨户地搜刮粮食,一点都没给我们留下。”

“这些士兵,真是毫无人性,连百姓的粮食都抢!”叶文虽平日里风度翩翩,此刻却也难掩怒色,愤愤不平地说道。

“是啊,他们就知道欺软怕硬。想当年我们做苦力的时候,他们可没少欺负我们。”林雄想起往昔的苦难,语气中满是愤慨。

他继续说道:“那时候,我稍微干得不好,就要挨鞭子,身上全是血淋淋的伤疤。那些记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谢威也附和道:“谁说不是呢?大家都是人,可他们却早已失去了良知。”

在场的起义百姓,大多都是因为受不了秦朝的暴政,才纷纷揭竿而起。否则,谁愿意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去冒造反的风险呢?

刘邦沉思片刻,然后对林雄说道:“林雄,你去城外挪些粮食过来,分给城中的百姓。”

他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他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的疾苦,此刻心中满是怜悯。

“大哥,可是那些粮食是给将士们吃的,而且都是东拼西凑来的。如果再分下去,恐怕撑不了几天。”林雄面露难色,缓缓说道。

他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没有粮食,将士们如何打仗?他平时是不敢反对刘邦的,但此刻却不得不站出来说。

其他人闻言,也是面面相觑,心中充满忧虑。在这个干旱的年代,粮食本就稀缺,还要每天发军饷,没有补给供应,军队的士气如何凝聚?

老者听到刘邦的话,心中满是感动,他颤抖着嘴唇,微弱地说道:“长官,您不用这样的。这城中已经没多少人了,大家也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就算活下去,也没什么盼头。”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绝望,让众人不禁心中一震。这是对生活彻底失去了希望的表现。

“老翁,您不必多言。就算这城中只有几口人,我也要匀出一些粮食分给大家。否则,我良心上过不去。”刘邦再次命令道,脸色变得十分严厉。

他冷声说道:“快去执行我的命令,难道我的话不好使了吗?”

这是他第一次发怒,林雄见状,也不敢再多言。他深知主次之分,不敢越过这条红线。在众人面前,他必须给刘邦这个面子,否则等待他的将是砍头的命运。

没有过多的犹豫,林雄便向城外跑去。

刘邦望着老者,又问道:“老翁,这孩子多大了?他的父母呢?”

那孩子听到“父母”两个字,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他嚎啕大哭道:“我爹被抓去做苦力了,死在了那座山下。我娘因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也走了。”

一个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却能把这件事陈述得如此清楚,可以想象这件事对他造成的伤害有多深。

众人都沉默不语,满城的空旷本身就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息,此刻更是让人忍不住落泪。

“这一切都是荒乱无道的政策引起的,导致宦官横行,民不聊生。”叶文带着憎恨说道。他的父母也是被奸人所害,因为不想交那么多税,被官府打入天牢,最后活活毒死。

这也是他跟随刘邦的原因,因为他想推翻秦朝,重新建立一个太平盛世。

沉重的悲伤在空气中蔓延开来,偶尔走过几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他们手里拿着破旧的袋子,里面装着几两大小不一的米。他们缓缓地从众人面前走过,那背影显得格外凄凉。

“这片城中的壮丁全部被拉去做苦力了吗?”谢威有些疑惑地问道。

“因为这个城主在西边的山上发现了一座煤矿,需要大量的人去采集。几乎每家每户的年轻男子都被抓去了,留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只能苟且偷生罢了。”老者缓缓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悲伤。

可以想象,这些行为对百姓的伤害有多重。这也更加坚定了刘邦起义造反的决心。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林雄带着几个士兵回来了。他们骑着一辆马车,马车上装着几袋米和一些布料。这些都是他们搜刮官府得来的。

刘邦没有丝毫犹豫,对着众人说道:“把这些东西都给我卸下来!谢威,你去把城中那些余留的百姓全部召集起来,就说要发粮食了。”

他缓缓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是!”谢威领命而去。

……

不一会儿,那些面色枯黄、身材弱小的百姓们便纷纷赶来。他们神情十分激动,因为居然有好人愿意发粮食给他们。他们已经十多天没有吃饭了,如果再不进食,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

“谢谢长官!”那些难民神色感激地说道。刘邦这无疑是在救他们的性命。

“父老乡亲们都不用客气,每个人拿一袋回去。这世道虽然艰难,但我们做人的良心不能变。”刘邦也是心有感慨,对着众人客气地说道。


    (http://www.xinhaiwx.com/book/D2QX-6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