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皇帝修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严府书房的谈话

 

“你想打那些寺庙的主意?”

就在严世蕃即将走出书房时,背后传来了一道慢悠悠的声音。

当即,他便脚步一停,脸上本有的欣喜,也散去了不少。

“爹,难不成,您老另有打算?”

“只要您开口,儿子忍痛放了就是,底下那些人,我来约束。”

严世蕃转过身来,脸上带着肉痛之色。

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真要放手,那也太糟蹋了。

况且,就算他不动,底下那些闻风而动的官员,可就未必了。

一想到他爹如果反对,不仅没好处捞,还要费心去约束手下。

严世蕃便更觉得心口堵得慌了。

因此,这话显得有些不情愿。

“放了?倒是难为你这片孝心了。”

昏暗的书房里,严嵩坐在书案后,让人看不清他此刻的脸色。

严世蕃一听,感觉这话怎么听都不对劲。

他不免看向自家老爹严嵩,露出了询问之色。

这各省佛道寺庙里,莫不是有什么玄机在里面?

还是说,里面牵扯了更不能触碰的因素?

他是了解自家老爹的,更是在这两年的“毒打”下,学乖了,有了自知之明。

所以这件事,严世蕃没有要顶撞的意思,更别提一意孤行了。

这两年因为自己城府浅,手段不够聪明,吃的亏还少吗?

“爹?”

严世蕃一边喊,一边走向书案,将手中的密报放下。

书案后的太师椅上,严嵩轻轻靠在椅背,浑浊的眼睛有些无神,仿佛在发呆。

见此一幕,严世蕃不由又喊了一句,

“爹,您说句话啊。”

“以前怎么不拿?”

这时,严嵩忽然开口问道。

他仰躺在椅子上,目光停留在房梁上。

依稀记得,这是底下官员孝敬的主梁。

从云南的深山里运送过来,打着替皇上修道观的名义。

而这样夹带私货的事情,并不罕见。

皇上当时或许知道,也或许不知道。

不过到底选择了默许。

道观建成了,什么都是小事。

只是花点银子,死点人罢了,大明还倒不了。

但要是放在今天,就难说了啊。

想着想着,严嵩的眼神,变得晦暗不明起来。

而面对他的这个问题,严世蕃下意识回答道,

“那自然是因为这帮和尚识趣。”

“皇上崇道修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佛道式微,他们也懂得不张扬,上下打点,互相勾结。”

“该有的孝敬向来十足。“

“更何况,安抚百姓这点,也省事很多。”

一口气下来,他列举了佛道存留至今的各种原因。

“现在呢?“

看到好大儿还要说下去,严嵩直接打断问道。

这次,他不再仰躺着,而是一点点坐正。

明明是八十几的老叟。

可当严嵩坐正后,却透露出一股瘆人的气场。

就好像端坐在太师椅上不是凡人,而是披着人皮的猛虎。

见此一幕,严世蕃当即下意识后退两步。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脸色瞬间复杂了许多。

他爹,好像更可怕了。

前两年他还能察觉自家老爹,有种老迈昏聩的感觉,可是现在,却有种返老还童的味道。

无论是精力还是手段,都叫人望而生畏,愈发炉火纯青了。

严世蕃不由开始回想自己儿时老爹的身影,却发现记不太清了。

大概是,眼前的老爹,更让人记忆深刻。

沉默片刻后,严世蕃欲上前两步分说。

但是在严嵩那深不见底,恍若深渊的目光注视下。

他还是顿住了脚步,深吸一口气回答道,

“现在不管如何,他们敢卷入辽王之事,就是取死之道。”

“除了皇上,谁也保不住他们。”

“皇上更不可能去保他们。”

自古争龙之事,向来没有缓和的余地。

要么生,要么死,别无他路。

“多想想,这胆子,哪来的。”

严嵩慢慢收回目光,开口提点道。

“无外乎利欲熏心罢了。”

对此,严世蕃颇为不屑。

这等掉脑袋的事情,旁人都不敢乱来。

现在倒好,一帮和尚生出了乱心。

“两京一十三省,各地寺庙僧人,皆是利欲熏心之辈?“

严嵩闻言一笑,语气带着好笑。

然而严世蕃却正起脸色,指了指书案上的密报,

“这重要吗,爹?”

是啊,这并不重要。

佛道势力贸然参与争龙事件,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无论背后有什么勾结谋划,佛道势力是肯定要凉的。

在这种局面下,拿到手的好处才是好处。

人家都主动递来刀子了,焉有放过的道理?

更何况,大家是借公谋私,人人沾光。

有朝廷顶在前面,怕什么?

以前不都是这么干的吗?严世蕃心想道。

“你倒是一直这么实诚。”

对于好大儿的想法,严嵩不由哑然失笑,说出了这么一句。

他的这个儿子,不是在想办法搞钱,就是在想办法搞钱的路上。

吃了几次亏,上了几次当,依旧“不忘初心”啊。

“爹,这官当得,不就是为了这么点俗物嘛。”

听到严嵩这么“夸”自己,严世蕃当即找个椅子坐下,有些不满说到。

当官不为钱,也不为权,那还有什么意思?

更何况,皇上看重他们,不就是因为能捞钱嘛。

不然逢迎上意的人那么多,凭什么是他们严家父子上位?

这年头,没点本事,不会搞钱,不懂逢迎,能当奸臣?

“就是皇上,不也整天为了这些俗物。。。”

他的话没有继续下去,不过已经很清楚了。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搞钱。

一文钱难倒一好汉。

没有钱,什么事都办不了。

“吃独食,遭人恨啊。”

严嵩深深的看了一眼好大儿,再次提点道。

这块肥肉太大,光靠严党想吞下去,怕是会被噎死。

当然,严嵩更是在提点好大儿一件事。

路子是对的,可手段却不能像以前了。

以前皇上沉迷修道求仙,很多事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只要能办成事,什么都好说。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皇上不仅要事办成,还不能伤了根本。

以前根本是地主豪强,世家贵族。

现在,是百姓。

这种既要也要的行为,向来被人所排斥。

奈何,谁叫他们面对的是皇上呢。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皇上。

大权下放,修道有成,长生有望。

这般条件下,再乱来,可就真是取死之道了。

“皇上那份,自然不会少。”

“爹,儿子心里有数。”

严世蕃皱了皱眉,开口道。

这件事,本来就要打着皇上和朝廷的名义,才能行事。

“刚才你那话不错。”

“利欲使人熏心啊。”

严嵩缓缓站起身,伸手拿起了书案上的密报,仔细看了看。

“爹的意思是,要清流也参与进来?”

听到这话,严世蕃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严嵩不语,只是抬头瞧了一眼好大儿。

记得皇上曾言,做父亲的,难啊。

这点,他深有感触。

和自己比起来,眼前的好大儿,更像是食古不化的顽固之辈。

抱着老一套的想法和理念,不愿更改。

或者说,不肯改,更确切一些。

毕竟改了,可就没这么舒坦,没这么多钱了。

“按照你的心意来吧。”

严嵩放下手中的密报,不再提点下去。

总归,还有他这个父亲在。

皇上就是看在他这点薄面上,也不至于让严世蕃去死。

一张薄薄的纸张飘落在书案上,记载着佛道的密报。

看到父亲这般反应,严世蕃竟心里一慌。

沉默良久后,他试探着说到,

“爹,难道是,皇上?”

从刚才到现在,他爹都在点一件事——动机。

先前严世蕃觉得无关紧要。

肥猪都送到眼前,还主动递了刀子,那就吃呗。

反正有皇上和朝廷顶在前面。

就是出事,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可是现在,严世蕃多想了一些事。

他这才恍然惊觉,如果这一切都是皇上在幕后推动呢?

那这刀子,恐怕就不仅仅是刀子了。

谁跳出来,谁就要替皇上做刀。

只是这样还好,就怕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啊。

猪都杀了,还要刀子作甚?

更何况,佛道只是式微,不是没有底蕴。

真要动手,怕是要结下不少仇家。

到时候牵连起来,可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了。

思及至此,顿时给严世蕃吓出一身冷汗来。

他忍不住看向自家老爹,

“皇上又要钓鱼?”

这算是很委婉的说法了。

实际上,严世蕃更想说,都这种局势下了,皇上他老人家还不消停啊?

是真不怕动摇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吗?

“世蕃啊,真是难为你想到了这层。”

严嵩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倒是颇为欣慰的点头道,

“只是眼光还不够,不怪你。”

“怕是少有人能看懂皇上的意思。”

“钓鱼?呵呵。”

在严世蕃迷茫的注视下,严嵩背起双手,慢悠悠的道出关键,

“先前精舍,徐阶请奏了一件事,檄文,该怎么写。”

“皇上吩咐,让内阁代笔。”

“如今,这个代笔的时机,已经送到了。”

“檄文?代笔?”

严世蕃静静的听着,眉头却一直未放松下来。

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吗?

看到他这般反应,严嵩提示道,

“你还记得辽王造反,为了师出有名,发布的檄文说了什么?”

“清君侧,诛奸臣?”

严世蕃点了点头,迟疑回答道,却更迷惑了。

他不由看向他爹,希望能得到答案。

而严嵩本就有提点的意思,自然不会藏私。

“这些年,请奏的奏疏上,我大明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可到底如何,大家心里有数,皇上心里,更有数。”

“辽王一反,彻底将这块遮羞布扯下。”

严嵩说着,迈步走到一烛台前,拿起一根签子,轻轻拨弄起来。

原本有些昏暗的烛火,在他的挑动下,恢复了不少光亮。

只是棉芯到底烧焦不少,不复先前的正好。

见此情形,严嵩放下签子,拿起了一把小剪刀,认真对着烛台衡量一二。

似乎在想,从那里剪下最好。

“到底是要推出来一批人的。”

“可谁肯呢?”

“辛苦爬上来,不愿啊。”

严嵩没有下剪刀,而是转过身看向好大儿,

“这不,皇上推了机会来。”

“好大一块肉啊。”

这位内阁首辅,此刻带着微笑,目光沉静,宛若幽潭。

“咔嚓。”

一截烧焦的棉芯,自烛台掉落下来,十分的干脆。

“你看,刚刚好。”

严嵩放下剪刀,笑着指了指重新光亮的烛台。

见此一幕,严世蕃已经瞪大眼睛,只感觉后背冷汗不断。

他猛然大口呼吸起来,仿佛听到了什么禁忌的话语。

错了,一切都想错了。

皇上不是在钓鱼,而是在挖一个大坑,想要杀人啊。

遮羞布被辽王扯掉,总不能一直如此。

所有人都清楚这点,更明白,大家都需要一块新的遮羞布。

然而正如严嵩所说,谁也不愿意站出来,牺牲自己,成就大家。

都是辛苦爬上来的官,谁也不傻啊。

于是,就有了这块肥肉。

严嵩先前说好大儿那句“利欲熏心”好,就是好在这里。

看穿了这是一个局,也没用。

谁能忍住这么一块大肥肉,从眼前溜走呢?

这是一个饵,谁上钩,谁就是新的遮羞布。

甚至想逃避都不行。

决定权在皇上手上,在内阁手上,在底下官员手上,可就偏偏不在中间这帮人手里。

既然是遮羞布,自然重量越重越好,人数越多越好。

说简单点就是,借佛道参与造反这件事,钓一批足够分量的官员出来。

然后,杀了他们,祭天,做新的遮羞布。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力回击辽王造反的说法。

还能趁机收拾一波贪官污吏,顺带打压佛道,回收田地资产等等。

最主要的是,民心。

同样的,逼迫矛盾升级,让局势更乱。

在这个基础上,所有人只会沉默。

毕竟,真的很需要一块新的遮羞布。

表面的公平,不仅嘉靖要,其他人也要。

这是保障他们权益的基础。

而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最受嘉靖的喜爱。

内阁这边,也能代笔出一篇师出有名的好檄文。

“我这就写信给底下人,让他们老实点。”

严世蕃愣愣盯着地上的那截烧焦的棉芯,猛然回过神,立刻就要去行动。

“来不及了。”

严嵩扶着书案,缓缓坐下,说话更是不急不缓。

他将桌案上的密报,轻轻向前推去,

“这肉,是真香啊。”

一句话,直接将严世蕃听愣在原地,忍不住扶额,感觉天旋地转。

蹭蹭两步,他退到椅子旁,最后重重坐下来,瘫倒在上面。

“皇上,好狠的心啊。”

“祖宗的江山,都敢拿出来冒险。”

严世蕃瘫坐在椅子上,似是自言自语道。

这般谋划,这般狠辣。

皇上他老人家,到底藏着什么后手,如此自信?

书案后,严嵩瞧了好大儿一眼,眯了眯眼睛,没有说话。


    (http://www.xinhaiwx.com/book/FMWH-3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