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李璘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就是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
虽然无权无势,但人家最起码有钱。
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他负责镇守江陵道,说白了就是手握金库的钥匙。
就拿这个考验干部?
如果是长安盛世的背景下,他自然不敢有什么二心。
偏偏是正值乱世,自己把持大唐的金库,而且还有王爷的身份。
最后在加上史思明等人的挑唆,永王李璘几乎是二话不说,当即便决定——反了!
利用朝廷的金库,大肆招兵买马,如今已经聚集了近十万之众!
要知道当初他们赦免史思明,就料到日后还会有一场大战,只是为了获取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罢了。
因此大唐三颗将星,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全部都在北境。
凭借这三人的才能,加上这半年时间的休养生息,想要拦住史思明那些败军之将,应该是不成问题。
只是南边的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永王李璘毕竟是皇帝的亲弟弟,而且谁都知道李亨当年对这个幼弟,几乎是当儿子来养的。
他们二人可谓是兄弟情深,就算是如今永王造反,各地将领也是有些畏手畏脚。
如果他们在对战中伤到了这位永王殿下,届时就算能够成功平叛,估计也是有过而无功。
因此即便这位永王是以平叛之名,行造反之事,各地将领全都选择了——装傻。
他们还真就相信了永王的意图,各地郡守都把城门大开,欢迎永王军队入城,这可把朝廷给着急坏了。
“陛下,自古无情帝王家。”
“自打您登上帝位的那一刻起,就连您的亲儿子,都随时有可能背叛你,更别提你这个弟弟了。”
“根据不良人密报,漠北回纥部落出动二十万大军,准备帮助史思明攻下长安。”
“如果您还是犹豫不决的话……那可就是亡国之君!”
李泌看李亨还是不想对这个幼弟下手,当即这言辞也就激烈了一些。
李亨闻言当即就勃然大怒道:“放肆!”
“李泌你好大的胆子,胆敢用这种语气跟朕说话,你就不怕掉脑袋吗?”
反正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李泌当即也就是直言不讳了。
“陛下,您大可以先斩下臣的头颅。”
“只是如果永王不人头落地的话,各地郡守和将领对朝廷将再无敬畏之心。”
“届时,人头落地的就是你啊陛下!”
“陛下,您想想帝师临行前,对您的交代……”
最终李泌在谈及帝师后,李亨的理性终于是战胜了感性。
“李泌,你说得对。”
“他起兵造反,挪用财库,本来就是大逆不道。”
“既然他不把我这个哥哥放在眼里,那也没必要对他留情。”
“只是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北境之患,应该派谁去剿灭永王之患呢?”
朝廷这边在漠北也有密探,他们已经得知了登里可汗一统漠北的消息。
只是袁天成跟登里可汗合作的消息,就算是史思明都被蒙在鼓里,李亨和李泌都不得而知。
因此他们在北境派了重兵把守,就是为了提防史思明和回纥部落合作,如此就没有大将可以去解决永王之乱了。
不过就在李亨愁眉苦脸的时候,李泌当即给他举荐了一个知名人才——高适。
“高适?”
“他不就是个写诗的吗?”
起初李亨对高适并不感冒,在她看来这不过是个诗人。
若是长安盛世还能锦上添花,如今时逢乱世他如何能雪中送炭,力挽狂澜啊!
“陛下有所不知,这位高适多年以前,便拜在了哥舒老将军的帐下。”
“他们在潼关跟安禄山对峙半年之久,其中这位高适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哥舒翰对他更是倾囊相授。”
“况且乱世出英雄,即便是诗人也有不容小觑的力量,就比如……李白!”
李白这个名字,非但现在是家喻户晓,在当初的大唐也是名声在外。
早年间李白入朝为官的时候,当初还身为太子的李亨,对于他的诗句那都是赞不绝口。
只可惜此人傲气十足,心气也太高,不愿屈服于权贵。
最后得罪了高力士和杨国忠,甚至贵妃都看他不爽,自此被贬离京。
当初李亨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就想有朝一日他若为帝,一定要让李白入朝为官。
只可惜如今生逢乱世,大唐内忧外患都还没解决,他也没有余力去打听李白的消息。
从李泌的口中再次听到了李白这个人名,李亨也颇有些好奇的问道:“最近也有李白的消息?”
李泌闻言点了点头头,只是他的脸色却有些难看。
“确实有人打探到了李白的消息,只是……只是他却加入了永王的阵营。”
“而且他还给永王写下十几首诗,全都是歌颂永王英雄事迹,这才有无数的人杰投奔永王。”
“陛下,即便是乱世之中,咱们也不能小觑文字的力量啊!”
李亨在听闻李白竟是投靠了永王,脸色瞬间大变。
“你说什么?”
“李白虽然不懂为官之道,但也是个有大才的人,绝非那等奸逆之徒。”
“他为何会投靠永王呢?”
李亨着实有些想不通了。
因为当初杨国忠也拉拢过李白,结果非但被拒绝,甚至还羞辱了杨国忠一顿。
要知道当初杨国忠的地位,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即便如此,李白都没有选择摧眉折腰事权贵。
如今永王的这支队伍,不管是声势还是实力上面,相较于杨国忠甚至安禄山,那都差了太多太多。
李白为何会在这时候犯糊涂呢?
“陛下,永王打着平叛的旗号,外加各地郡守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也迷惑了天下人。”
“如今怕是有不少人都认为,永王的目标是史思明,而并非是想要造反。”
“正是因为如此,李白才会误投到永王的帐下啊。”
李亨闻言脸色微变,此时他才反应过来,李泌这是拐弯抹角的点他啊!
李白拜入永王帐下,明显就是被混淆视听了。
如果自己在不给永王定罪,会有越来越多的“李白”,纷纷拜入永王帐下来反抗朝廷。
这已经不再是李泌逼他做出决定,而是这时局这天下要逼他做出决定啊!
(http://www.xinhaiwx.com/book/G27Q-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