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小说 > 四合院:何雨水重生195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贾张氏说她明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军管会的几位同志,跟着走在前头的傻柱,很快到达了四合院。

他们在四合院里边走边看,首先去了中院正房何家现场查看。到了自已家里,何雨水的小手搂着抱她在怀里的女同志,靠在她的肩膀上,天真烂漫的咬起了耳朵。

“阿姨,我家的钱粮是被中院的贾家大娘拿走的。”

“她被我撞见后,把我赶上了床,还吓唬我。”

在那女同志看来,抱着何雨水走了一路,赢得了这位天真无邪的小朋友的信任,她才会悄悄说出心里话。

何雨水小嘴里嘀嘀咕咕,隔着窗户,小手还对着贾家方向比划。

在军管会通过做笔录,还有一路上傻柱劝他妹妹下来自已走,他们相互有过了交流,这女同志已经记住了何雨水的名字。

外出公干,到达现场没几分钟,何雨水就帮她找出了嫌疑人,这让他们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女同志开心的夸道:“雨水,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阿姨好喜欢你啊!”

接着许诺到:“改天,阿姨带你和你哥哥出去吃好吃的,好不好啊?”

“好耶!阿姨,你真好,我也好喜欢你。”给人以纯真无瑕感觉的何雨水,高兴地拍着小手。

“雨水,你跟着哥哥待在屋里,别出去乱跑,阿姨跟几个叔叔去帮你们抓小偷了哦!”

女同志把何雨水放在了地上,嘱咐了她一声,跟几位男同志讨论起了正事。接着,他们先后去走访了住在中院东厢房的易家、前院东西耳房和东西穿堂屋的几户人家。

贾张氏是一个胖子,平时缺乏锻炼,她每次偷溜进何家的时候,怕被人瞧见,跑的又快又急;偷搬何家的煤球等物品时,稍微干点体力活就气喘吁吁的。

四合院里除了上下班和孩子们放学后的时间,在其它时间段,院子里是比较静谧的。

贾张氏跑动起来脚步重,大喘气动静又不小,加之搬煤球之类的,进出何家还不是一两趟能结束的,街坊们想听不到她闹出的动静都难。

四合院里的街坊,好多都是从旧社会里一起熬过来的,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伙儿在一起久了,怎么可能会没有感情。

街坊们看着傻柱兄妹俩小小年纪,娘死爹跑的,令人心生怜悯,基本上都同情何家的两兄妹。

要不是忌惮贾东旭的师傅易中海,还有怕招惹到了蛮不讲理的贾张氏,担心她会上门撒泼打滚,搅合的自家没个安静日子过。要不,早就有人想为傻柱兄妹出头了。

具有正义感的街坊,瞧见军管会的同志上门走访,为傻柱兄妹做主,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

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什么看到贾张氏从何家偷了几叠碗;什么见到贾张氏从何家哼吱哼吱的背着粮袋回家;什么看着贾张氏呼哧呼哧的搬空何家的煤球等物资…

军管会的几位同志,听得直皱眉,他们也想不到:进入新社会都几年了,四九城里怎么还会有人存有旧社会的陋习~趁着何家没个大人,敢吃两个孩子的绝户。

经过了解,最让他们想不通的是:贾张氏年轻时就守寡,这些年过的不易,接受了四合院里左邻右舍的不少接济,他们娘俩才能挺过来。

明明她也是一个苦难人,为什么要偷光何家,让两个无依无靠还没有自力更生能力的孩子,处于被饿死的险境。

寻找到了目击证人,掌握了详细的证据,几位同志心情沉重的找上了在贾家门口纳鞋底的贾张氏。

前头,他们着急去收集证据,并没有仔细去瞧在贾家门口的贾张氏。此刻,走到她跟前,只见她四十多岁的年纪,有着这时代绝大多数人难以拥有的身宽体胖,肥头大耳的脸上长着一双眼光不善的三角眼。

“贾张氏,对吧!”

“我们是军管会的工作人员,来找你核实点事。”

“何家的钱粮、煤球等生活物资,都是你拿走的吧?”

那位女同志神情严肃的盯着贾张氏问道。

贾张氏一直坐在家门口纳鞋底,眼愁着几个穿军装的人,一会去易家一会去前院的,做贼心虚的她早在心里担心:不会是她偷何家的事被人发现了吧?

她听那女同志说话的口气,就知道:她做的事可能事发了,今天想瞒住估计挺难的。于是,她急中生智的狡辩道:“嗨,我当是什么事呢!就这啊?”

“我和何家做了几十年的邻居了,是在这个院子里看着傻柱兄妹出生的长辈。”

“他们年纪还小,钱粮什么的放在他们家里,肯定把握不住的,甚至说不定还会招来灾祸。”

“我是为他们着想,担心他们守不住,所以把东西拿家里来帮他们保管了。”

“他们哪天想要回,随时可以来我家取的啊!”

“我虽然没上过学堂,家里也不是书香什么滴,但那些戏文,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像‘西门庆醉酒戏嫦娥,武二郎独闯长坂坡;贾宝玉千里走单骑,林黛玉怒拔垂杨柳。’我随口就能来,都能倒背如流了。”

“我是一个明事理的长辈,几位同志,你们回去忙吧!我跟院里小辈间的事,就不劳你们费心了…”

贾张氏睁眼说了一通歪理,几位同志没人接她话。他们听到贾张氏承认拿了何家的东西,急忙走到一旁商议:该怎么处理贾张氏?

几位男同志直截了当的提议:公事公办;而那位女同志,考虑问题比较细腻,她建议道:“何家的两个当事人:一个五六岁、一个十五六岁的,他们面对贾张氏这个四十多岁的成年人,都还不具备自保的能力。”

“贾张氏做出的事,即使公事公办也吃不了多久的官司,可等她出来了,两家住的这么近,万一打击报复,这两个孩子该怎么办?”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是对两个孩子最好的保护。”

“让她把偷了的东西还回去,教育一番算了。往后呢,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多来四合院里关心一下这两个孩子…”

最终,几位同志以保护傻柱兄妹为出发点,同意了那女同志的处理办法。

那女同志走到贾张氏跟前,耐心的做起了法律普及工作:“贾张氏,何家的两个孩子虽然都是未成年,可他们跟你非亲非故的只是邻居,不经人同意进他们家拿东西,那是偷,是犯罪,知道吗?”

“今天,看你态度还算可以,你赶紧把东西还给人家,跟他们道个歉,这事就算过去了。”

“你都这个年纪了,以后,可不能再做这种糊涂事了,别害了自已不算,还把你家的名声给弄臭了…”

贾张氏见到事情能蒙混过去,绝口不承认是偷,倒打一耙道:“好,好,我下次可不敢多管闲事了,做了好事还招人数落,不值当啊!”

“同志,辛苦你们了,那现在就让傻柱来我家搬煤球吧!”

军管会的同志急着要帮傻柱兄妹要回东西,没跟嘴上不饶人的贾张氏多计较。由贾张氏陪同,几位同志帮着傻柱一起搬起了煤球。

可等傻柱要从贾家碗橱里拿回几叠碗底刻有何字的碗时,贾张氏就开始了横加阻拦。

这年月,红白喜事基本是在家里办的,办席的时候,碗、碟、座椅板凳等物品向街坊四邻借用是常事,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的物品上刻字或者标记自家的记号。

几位同志瞧清楚了每个碗底清晰的何字,贾张氏还在睁眼说瞎话的叫嚣,他们彻底知道这贾张氏不是个善类了。

何家兄妹俩丢的是几个月的口粮,而贾家米缸里:白面几乎都要见底了,就连棒子面都没见剩多少,有何字标记的几个布袋倒是完好的躺在那。

涉及到何家丢的钱粮数目时,贾张氏是矢口否认没有拿那么多。随意掏了几万块出来、装了几碗棒子面,就想把傻柱糊弄走。

几位同志见贾张氏的架势,在一旁好言好语的劝说着,希望她能回头。贾张氏到手的东西哪肯甘心全吐出来,脑子一热干脆就开始了撒泼打滚:“街坊们,快来看那,军官会的人欺负贾家的孤儿寡母啦…”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那位心存好心的女同志被气的红了脸;一位男同志拿出了手铐,无奈道:“贾张氏,公事公办吧!走,你跟我们去军官会,配合把事儿弄清楚。”

先前,几位同志和风细雨的态度,让贾张氏产生了错觉:以为他们拿她没有办法。她一心想要保住偷来的大部分果实,哪还顾忌得了那么多,直接躺在了地上又哭又嚎。

遇上了蛮不讲理的人,那是有理说不清,几位同志只能七手八脚的抬起了肥胖的贾张氏,往四合院外走…


    (http://www.xinhaiwx.com/book/H6C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