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四合院:1951从左家庄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章 人生赢家!

 

“哎哟,真分家了啊,你住城里边来?”

阎埠贵刚也是随口一说,没想真猜对了。

王益民解释说:“三大爷,您是知道的,我家两兄弟,我大哥要了左家庄的祖宅,我呢不想让我爸妈为难,就只好搬到这边院里了。”

“是这么个理儿,你搬来也好,你家那作坊是不错,挣钱。但城里边啊,住着比村里好。”

阎埠贵说着违心话,这王益民亏大了,谁让是小儿子呢。

“成!三大爷,我先不跟您说了,我来的时候在东直门外边遇到何叔了,他让我给雨水带包子。

我得趁热给人送过去。”

王益民拿着纸包,就要走,都没急着进家门。

“那快给送过去,回头你搬过来了,有的是说话的时候。”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框,心想着等王益民搬家,他就去搭把手,总能占点便宜,不就赚到了吗。

“哎!”

王益民应了一声,就往院里走。

前院到中院是直接走中间的穿堂,也就是北屋的中间,留了一条通道。

京城有些院子就是这么规划的,不过大多是走边上,浪费一间耳房作为通道。

这会他看了看,穿堂左右各有一间北屋,这就是两户人家。

而北屋往外,各有两间耳房,又是两户。

加起来正好六间房,加一间穿堂,跟外院南房是一样的,这就是这院子的宽度。

走过穿堂,就到了中院,迎面就是中院的北屋。

那屋子就是何大清的家。

何大清祖上是厨子出身,也挣了不少钱。

除了中院北屋三间房,还有一间东厢房,跟阎埠贵家的房子一样多。

“雨水,何雨水。”

他站在北屋与东厢房中间的位置呼喊起来,因为搞不清何雨水这会在哪个屋,也不能贸然进去。

谁知道这一呼喊,倒是把别的住户给叫出来。

只见东厢房靠右边的屋子门帘掀开,走出一个国字脸的中年男子。

“哟,这不是前院老王家的益民吗。”

易中海倒是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小子之前读初中在院里断断续续住了好几年,就是有两年不见,长个了,人看着也成熟了不少。

“一大爷,您在家呢。”

王益民看着易中海,这位在给轧钢厂的娄老板打工,也就是在轧钢厂上班。

与前院的阎埠贵,后院的刘海中,分别为院里的三个大爷,这是解放前留下来的老传统,一个院一个大爷,调解邻里纠纷。

“在家呢,今儿放班。益民,你这是找雨水?”

易中海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大爷,是这么回事。我分家了,往后一个人搬到前院来住,我爸妈跟着我哥、嫂子住在左家庄。

今天我过来转转,在东直门外边……

就这,给雨水送包子来了。”

他长话短说,要住进来,就得说清楚了。

而这会中院的不少邻居都围拢了过来。

他就看到了拿着布鞋的贾张氏,人住在对面的西屋。

“益民,搬到咱们院里来住,这是好事啊。搬家的时候招呼一声,大伙都来搭把手。”

易中海挺高兴的,他就喜欢院里的年轻人多起来,有朝气。

再说王益民也不是外人,本就算是在院里长大的。

看这会给雨水带包子,也是个愿意帮忙的好小子。

就在这时,东屋的门开了,走出来一个小丫头,迷迷糊糊的看了过来。

易中海忙说:“雨水,这是前院的王益民,你该叫益民哥,你爸托他给你送包子……”

“嗯!”

何雨水一听,也依稀想起来了,还有印象。

“益民哥好。”

“哎!雨水都长这么高了,给你包子,还是热乎的。”

王益民把包子都递了过去,又说:“你爸,我何叔太客气了,非要送我包子,我刚吃了饭出门,真吃不了。

雨水,你吃不完就放着啊,里面有四个大包子。”

他这算是刚来院里,人的名,树的影,有个好名声,遇到事儿了,也容易颠倒黑白不是。

“嗯!谢谢益民哥哥。”

何雨水甜甜的笑着。

王益民也没多待,更没去后院转悠,送了包子就回前院去了。

拿出钥匙开了东厢房的门。

三开间的厢房做了隔断,两间并在一起当做外屋和客厅,另外有一间里屋。

面积在四十平米左右,屋外有抄手游廊,也能放一些杂物,下雨天不飘雨到屋里。

屋前就是庭院,公用的,面积还挺大,估摸着有两百平以上,跟中院的庭院差不多。

换了别的三进大院,他家所在的前院,就是别的院子的中院。

他家屋子右手边过去就是北屋的耳房,有一个角落,可以用来晾晒衣服。

而屋子的左手边是抄手游廊和墙壁。

也就是从垂花门进来,可以走抄手游廊到他家门口,不用淋雨。

游廊本就是内院的主人家用来休闲打转的,淋雨就不像话了。

“吱呀!”

他打开门窗透透气。

之前爸妈来过,屋里打扫得挺干净了,家具也有,但没有铺床,也没行李。

但他打开柜子,见到了几床棉絮,有一床还是新的。

看来爸妈之前就想好了,让他搬过来,在这边娶媳妇,开枝散叶。

“不错不错。”

王益民认真打量了屋里屋外,加起来五十平米左右,另外有一个五十平米的铺子。

年纪轻轻就有了资产,还是在京城这地段,妥妥的人生赢家了。

他也不嫌屋子面积小,要知道记忆里,他有同学家里七口人住一间屋的。

之前也听说过,京城的城里边,如今人均住房面积也就三、四平米,实在住不下,才往城外修排子平房,员工宿舍等等,缓解住房压力。

“王益民,王益民……”

随着呼喊声响起,就见一个年轻人到了门口。

“贾东旭!”

王益民看到了这位,他读初中时,一个学校的,但不是一个班。


    (http://www.xinhaiwx.com/book/HP4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