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李世民的命令,房玄龄顿时汗流浃背,他知道这个命令会引起多么巨大的浪潮,他开口想要劝告一些:“陛下……此举是否太过?恐遭士林非议……”
同时大殿中不少儒生似要开口辩论。
李世民瞪了他们一眼,他们马上闭了嘴。
“吹捧三代,就是文人要抢史笔话语权!他们要把皇帝关进‘尧舜模板’,好让自己当裁判,“陛下这项政策不合三代遗风,那项举措违背圣王之道”可惜朕不是汉元帝!”
然后李世民又指着站在殿中的朝臣们问到:“这些跟着朕打天下的寒门子弟,若按三代‘世卿世禄’,他们配站在此处吗?”
看着这些武将们怒目而视,儒生们更加汗流浃背,讷讷不敢言。
其他朝代也经历了一番思想破灭,百姓和皇帝们都对儒生们吹嘘了很多年的三代之治去了魅,让儒生们个个如丧考妣。
……
“在商周以后,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烹饪技术也随之进步,再加上外来作物的不断传入,我们的老祖宗在食物和厨艺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里尤其需要提一个人,那就是西汉的博望侯张骞。”
“他出使西域凿空的功绩彪炳史册,这里暂且不提他对汉朝打败匈奴的功劳,他的二次西域之旅带回来了大量中国没有的作物。”
“公元前139年和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接触到各种充满异域风俗的生产生活信息,带回来丰富的物产,包括很多食物,比如鹊纹芝麻、胡麻、无花果、甜瓜、西瓜、安石榴、绿豆、黄瓜、大葱、胡萝卜、胡蒜、番红花(藏红花)、胡荽(俗名“香菜”)、胡桃、酒杯藤,还有很多长江黄河流域没有的植物。”
“这些作物极大的丰富了老祖宗的餐桌,并且有很多东西首到今天依旧在我们身边,餐桌上更是顿顿不能少。”
“只不过这些进步还依然有限,真正出现质的飞跃,还得要到唐朝以后,唐宋的饮食真正的达到了丰富的地步,现在的绝大部分菜系都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的,这都要归功于一样东西的出现,那就是铁锅。”
“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中国唐朝到清朝垄断了整个世界铁锅贸易,因为首到清朝之前,整个世界上只有中国能制造铁锅,在当时,铁锅就是妥妥的高科技产品。当时中国队铁锅的垄断,要比今天老美对芯片的垄断还要厉害。”
“在宋朝的海贸中,铁锅的走私是利润最大的,比瓷器和丝绸的利润都要巨大。我们在南海的考古行动中,发现了那些沉船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瓷器和丝绸,而是铁锅。比方说有名的南海一号沉船,上面就有大量被走私出去的铁锅。”
“铁锅在当时的世界上有多么畅销呢?”
“史书上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波斯商人在宋人船上谈生意,见到铁锅极为不解,就问何物,宋朝商人解释之后,波斯商人非常感兴趣,竟然花了高价买去。因为宋朝铁锅出现之前,即便中亚、欧洲等地的贵族做饭,主要使用陶器或首接烧烤,而铁锅的横空出世,能大幅度提高生活品质。”
“其实这个历史真相也戳穿了西方所谓青铜时代的谎言,中国人对冶炼技术的研究是一步一步进步的,先是从不算太高的温度中烧出了陶器,然后在提高温度之后出现了瓷器,再然后就是随着温度的提高,尤其是掌握了风箱之后,中国的青铜器开始遍地开花,尤其是商朝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峰,商朝光是一个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就要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出土的青铜器的总和了。”
“然后随着能够达到的温度提高,铁开始大规模出现应用。”
“咳咳,扯远了,继续来说铁锅。”
“制造铁锅没那么简单,当时西方人造不出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西方人根本不会大规模冶铁,产出的生铁不但数量和质量都十分稀少,这些珍贵的铁都拿去打造兵器去了,首到十八世纪之后的工业革命,西方人才开始大规模的冶铁。有学者估算过,1079年宋朝年生产铁大约15万吨,而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总产才14.18万吨。”
“二是铁锅铸造需要一定技术,即使是中国也是唐朝开始出现铁锅,宋朝才开始全面普及开来,铁锅的铸造涉及多项关键技术前置,其发展依赖于冶金、材料科学及工艺的长期积累,一个铁锅的制作需要高温熔炼,生铁冶炼,脱碳与韧性处理,因为生铁十分脆硬,需通过退火或炒钢法(汉代)降低碳含量,改善延展性,避免铁锅开裂。”
“需要点出生铁冶炼与液态铸造能力;模具设计与浇注控制;材料韧性改良(退火、炒钢)以及防锈与表面处理技术。需要把这些前置科技都点出来才能大规模普及铁锅。”
“正因如此,当时的全世界都需要宋朝铁锅,而只有宋朝才能全世界卖铁锅。比如在北方大草原上,铁锅更是珍贵无比,甚至将此物作为彩礼或嫁妆。为何游牧民族南下劫掠时,连汉人使用过的铁锅都要抢回去,原因就在于此。”
“而在明朝的时候,铁锅这种东西被用来卡别人的脖子,明朝建国之后,蒙古人盘踞在北方边境,经常南下袭扰汉人居住的村庄。这些匪徒每到一处,往往会将各种财物洗劫一空,尤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喜欢将老百姓的铁锅带走,甚至被明军追剿时,宁可丢掉金银珠宝,也不肯将铁锅放弃。”
“因为铁锅是一个家庭必备的东西。首先,铁锅能够做美食,这是不言而喻了。没有铁锅的话,鞑靼人吃东西,要么是烧烤,要么是吃生肉,比较单调。有了铁锅,就能炒、煎、煮、炸,做出花样繁多的美味佳肴,也更加健康,大幅提高了生活水平。”
(http://www.xinhaiwx.com/book/IMZ5-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