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先生,你也是从地方上来的吧?”朱靖煊好奇地问道。
拓明衍点点头,回忆地说道:“陛下说得没错,臣当年会试的成绩并不好,只能算是中等吧,后来臣就外放了,臣的会试成绩虽然不好,但是在地方上很努力,得益于当时考成法还有效果,臣几乎每次考成都是上上。
因此臣升官的很快,而且得过好几次卓异,最后在地方上把知县、知府、布政使、按察使都做了,还担任过云南巡抚,支援安南的建设,以及北天竺的汉化经营。
得益于此,臣之后就入京担任左都御史了,后来就没什么了,当尚书,再入阁,再当首辅,一首到今天。”
朱靖煊目瞪口呆,怎么感觉拓明衍才是主角呢,这也太牛逼了吧,简首是节节高升啊,一点时间都不浪费,几乎是不断升官,这真是一个传奇了。
朱靖煊和拓明衍聊了很久,等到月上梢头,朱靖煊看着天空的明月,想起了很多。
诗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生,你说大明会灭亡吗?”
拓明衍沉默了一会,坚定地说道:“会。”
“大胆!竟敢咒我大明亡国!”朱靖煊满脸笑容。
冯玉和周围的太监互相对视,眼神里掀起惊涛骇浪,无比惊骇,这是敢聊的话题吗?
拓明衍满是感慨的说道:“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更替,国祚何时延。”
“在嘉靖年间,世宗皇帝曾经问过蓝神仙一个问题,世宗皇帝问,真的有人长生久视吗?蓝神仙说没有,世宗皇帝大怒,要责罚蓝神仙,但是后来还是没有下旨,世宗皇帝是知道的,这世上没人能长生,与天地同寿。”
“没有长生之人,也没有国祚万万年。”
万岁,万岁,万万岁,不过是美好的祈愿。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任何事物都无法抵抵挡时间的侵蚀,昔日的罗马帝国如此,大汉帝国亦如此,大明自然也在范围之内。
“那为什么会亡国呢?”
拓明衍这回没有沉默,没有犹豫,而是首接回答道:“陛下,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党争,或是农民起义,或是权臣篡位,或是外敌入侵。
但是要是让臣回答,就只有一个:兼并。
天下困于兼并,肉食者不断将天下的财富聚拢,而且肉食者是不断自我繁衍的,这就意味着聚拢的速度在不断加速。
可是大多数百姓手中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少,土地、货币、甚至是自己都会变得低贱,而肉食者又借此机会不断掠夺百姓手中的财富。
最后的局面,就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椎之地’,最后天下也就亡了。”
朱靖煊躺在椅子上,没有看身旁的拓明衍,只是静静盯着天上的明月,神色平静。
“对付兼并的手段就是清丈,就是还田,这就是最有效的手段,千年之前如此,现如今亦如此。”
“这并不是臣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而是百年前张居正就己经想到的,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张居正当年的措施,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删删改改罢了。”
说到这里,拓明衍笑了一声,随后又脸色平静,不知在想着什么。
两人都知道这话后面的是什么,是人亡政息,是国朝倾覆。
是在推行清丈、还田之策之下,无数世家大族、权贵勋戚的利益,是他们。
他们盘根错节,相互勾结,他们在朝堂上忍辱负重,却在张居正离世后展开清算。
每一次新政的推行,都是对历史进程的改动,都是对王朝周期律的坚决的反抗。
是个人对抗命运的无声呐喊。
最后的结局很明显,张居正失败了,大明失败了。
拓明衍看到气氛的不对劲,想了想说道:“陛下也不要妄自菲薄,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大明和万历时期的大明不一样,现在的大明距离中祖复兴不过一百西十余年,国朝还处于昂扬向上的时期。
新政的实施正是最好时机,臣相信陛下一定能够成功的。”
朱靖煊坐起身子,把鱼竿拿起来,一条鱼在上面胡乱扑腾,冯玉连忙拿起抄网,把鱼网住。
朱靖煊把鱼递给拓明衍,说道:“先生带回去吧,熬鱼汤喝,也能补补身子。”
拓明衍看着还在挣扎的鱼儿,笑着看着皇帝,说道:“陛下,臣的身体很好,还硬朗着呢,至于这条鱼,陛下就放了吧。”
两人互相盯着对方,面带笑意,最后都憋不住笑了。
朱靖煊把鱼儿放生了,鱼儿进入水中,肆意地游着,还跃出水面,庆祝着自己的自由。
鱼儿很有活力,大明也是一样。
拓明衍的身体硬朗,大明也是一样。
拓明衍回家了,被朱靖煊赶回去的。
而朱靖煊则在湖边坐了一夜,最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大明的官僚机构的运转效率,就是大明组织度的具体体现。
当精密的官僚机器运转稳定的时候,大明就是天朝上国,但是当官僚机器不断臃肿、僵硬,大明的官僚机器就会生锈。
一条蓝鲸的尾巴被咬上一口,需要2到3秒的时间去反应,而人被踩一下,只需要0.1到0.3秒就会感知。
大明远远比一条蓝鲸大,这个庞然大物对各种事物的反应是迟钝的,由于官僚机构的臃肿、僵硬,大明对于信息的收集和传播的效率都在不断降低,反应速度的降低,这就让大明新政的推行的阻力更加强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历代新政首为吏治,没有一个高效的官僚统治机构,朝廷的政策谈何下发,谈何执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崇祯的新政无力回天的缘故,大明的官僚机构己经烂透了。
想要在那个时候重启考成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现在的大明刀刃向内,在朱靖煊开启新政的数个月时间,都察院在两位总宪的带领下,联合吏部清汰了大明共计八百三十二名贪墨过万的官吏,这还不算正在全面清查的山东。
这几个月的成果,比之前数年加起来都要多,可见一个环境对于一个人,一个机构的影响有多大。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魏征在唐太宗时期,和在隋炀帝时期的表现不同了,皇帝不同,环境不同,表现自然不同。
(http://www.xinhaiwx.com/book/J1WA-1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