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怎么成了日不落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8 章 研制所,世界工厂

 

看到这副场景,在场的将领都哈哈大笑。

一个人用手指着那人,笑着说:“你小子,让你以前不好好学习,现在知道后悔了吧。”

“您这话说的,在座的有几个读书多,还不是认识几个字,谁像您一样,是进士出身,啥都懂。”

在大明,有着一整套文官军事化培养体系,也就是兵备道体系。

兵备道由文官担任,其负责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军事训练与管理、 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治安维稳、城防建设等。

兵备道受巡抚、总督等地方大员节制,但也首接由兵部管辖。

对于这些出任兵备道的文官而言,他们很多人要在军事体系中浸淫十多年,切身体会大明的军事体系。

哪怕是再不知兵的人,和军队待了十几年,都会变得知兵。

所以大明有许多打仗厉害的文官,比如王倬、叶梦熊、卢象升、曾铣等人。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和明朝都是以文御武,但是结果却截然相反。

刚说话的就是京营的兵备道——梁山哲,同时也是按察使副使,正西品。

梁山哲听到这话,用手指着那人,哈哈大笑:“你这小子,皮痒了不是,咱俩去练练?”

那个人露出了谄媚的笑,说道:“别呀,梁大人,我什么水平哪敢啊。”

梁山哲哼了一声,“谅你也不敢,我当年在安南打仗的时候,你还吃奶呢。”

朱靖煊看着眼前的场景,心情格外舒畅,他看了一眼天色,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于是站了起来,说道:“诸位。”

京营众将一同起立,对着皇帝俯首听令。

“现在是多事之秋,京营要持续改革,不断提升战力,时刻准备出征杀敌,建功立业!”

“诺!”

等朱靖煊走后,张家烈上前一步,面对大家。

“诸位,刚刚得到消息,蒙古异动,陛下命令调动一万精锐,前往榆林和大同。你们谁愿前往?”

众将听完,全都激动了,要知道京营己经很久没有大规模出征了,一万人,这就是一场中小型战争了。

这可是光宗耀祖、升官晋爵的好机会。

“都督,我愿前往!”

“我愿前往!”

“还是我去吧,我有经验!”

“你有个蛋的经验!”

“女娲!”

下面的人争执的脸红脖子粗,谁也不想让着谁。

他们吵了一会后,逐渐消停了下来,都盯着张家烈,渴望着自己领兵前往,大败敌军,走上人生巅峰。

“此次行动是陛下登基以来的第一次,不容有失,而且还要打得漂亮,所以本都督决定让老将前往。”

说完,几位三十几岁的将领叹了口气。

“汤孟阳听令!”

“末将在!”

“命你率五千精锐前往大同,等候命令!”

“诺!”

“姜昌吉听令!”

“末将在!”

“命你率五千精锐前往榆林,等候命令!”

“诺!”

“其中,以汤孟阳为帅,指挥全军。”

安排好出征的将领后,张家烈看向了下方的梁山哲。

梁山哲点了点头。

张家烈的意思是粮草、武器等后勤工作要准备好。

梁山哲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两人共事这么久,张家烈撅撅屁股,梁山哲都知道这是什么屁。

“好了,下去准备吧,明天天不亮就出发,秘密前进,不要走漏了风声。”

众将轰然而散。

躺到床上的朱靖煊闭眼沉思着,回顾了觉醒前世记忆后的所作所为。

总体来说还是卓有成效的。

洪灾被救了,军队正在整改,吏治也即将整治,最重要的是奠定了未来数十年的政策基调,那就是改革。

想到这里,朱靖煊就觉得自己还是没白干,谁看到都得说一句不错,这就够了。

想着想着,朱靖煊就睡着了。

第二天,在照例给李太后请安后,朱靖煊想着要去哪里,猛得想起来自己有前世记忆啊。

前世看小说的时候,穿越者都在发明蒸汽机、燧发枪、肥皂这些东西。

那自己也可以搞啊。

刚好大明现在也有研制所,这是烈宗和光宗所设立和发扬光大的。

刚开始主要仿制弗朗机炮等西方先进火炮,后来就开始进行自主研发。

在设立以后,为大明研发出许多先进的器具。

在朱靖煊来到了研制所后,彻底傻眼了。

不是,这己经有蒸汽机了啊,还有燧发枪。

朱靖煊猛得一拍脑袋,对啊,现在美国都独立了,肯定有燧发枪和蒸汽机了。

朱靖煊指着这些东西,询问道:“这些火器是咱们研发的,还是仿制的?”

研制所的博士们愣了一下,其中一个年长的站出来说道:“回陛下,自然是大明自己研发的,而且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

要知道,我们大明还是最大的火器出口国,只不过卖出去的都是老旧的罢了。”

朱靖煊在惊喜后,感觉确实很合理,就大明这个体量,绝对当得“世界工厂”这个称呼。

朱靖煊点了点头,继续听博士们介绍这些先进装备。

“陛下请看,这是最新一款蒸汽机,这个可以将抽水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让采到更深的矿石,还能大大提高纺织效率。”

朱靖煊问道:“除了这些,你们还有没有发现其他用处?”

“陛下,我们认为可以将这放到船上,这样就可以在无风时让船行驶了,但是目前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朱靖煊很惊讶,看来大明还是有很多理科天才的嘛,能想到蒸汽船,就有了铁甲舰的构想了。

“什么弊端,说出来,朕看看能不能帮帮忙。”

这个博士迟疑了一会,还是说道:“陛下,主要是动力不足,现在的蒸汽机不足以推动大型战舰,只够小型的船只。

而且容易损坏,长时间、高强度的运作会减少寿命,甚至是突然停止。”

“朕倒是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参考参考,这蒸汽机不是有气缸吗,你可以多设计几个气缸。

将蒸汽在多个不同压力的气缸中依次膨胀,这样就使得蒸汽的能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效率。”

几个博士互相讨论了一下,觉得这个想法可行。

“陛下,您这个想法很有创意,我们觉得可以试试。”

朱靖煊满意得点点头,能不行吗,这可是后人的智慧。

朱靖煊看了一圈,发现没有蒸汽机车啊,这可是很重要的。

“朕从前在一本书中,看到秦朝时修建了一些驰道,就是用木材铺设轨道,然后用马匹去拉。

朕觉得蒸汽机也可以用在这上面,咱们可以用铁来做轨道,设计以蒸汽为动力的轨道车,然后在全国铺设。”


    (http://www.xinhaiwx.com/book/J1WA-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