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怎么成了日不落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35 章 大明军事会议

 

“唉,你听说了吗?好像杜古里总督的那些的盟旗好像要造反啊!”

“你这消息都过时了,据说他们还找了外国人呢,应该是出卖了什么东西。”

“你们说的都不对,据说是陛下的意思,想让俄国人露出马脚,然后一网打尽。那些要造反的盟旗不过是诱饵罢了,这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

京营,英武楼

朱靖煊看着眼前的地图,跟前的京营将领讲述着目前草原的局势。

“陛下,大致情况就是这样,本次战役预计持续三个月,到时候草原就再无隐患了。”

朱靖煊点点头,对着诸位将领笑道:“诸位,朕在战争方面是一个外行,但是朕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朕只会做三件事,加钱、加钱,还是加钱。

所以朕决定,由内库出资,给前方的将士们人人十两白银,用作赏赐,这些赏赐会在大军凯旋时发放出来,这也是朕的美好祝愿。”

京营诸将全部起身,拱手道谢,大声道:“谢陛下赏赐。”

朱靖煊笑着,看着这些将领,用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坐下,然后继续说道:“会不会前线的部队太少了,要不要再加一点人。”

梁山哲起身回道:“陛下,常言道:‘兵在精,不在多。’前线的兵力己经充足,不说平定叛乱了,就算是和俄国打一场中小规模的战役都是足够的,甚至由于沙俄的兵力投放能力太弱,我们甚至可以打进俄国本土。”

朱靖煊叹了一口气,说道:“朕很遗憾,光宗时朝廷兵威何其盛大,列国无不胆寒,但为何在进行和林战役的时候,不趁机进入沙俄国内,虽然无法长久占据,但是放置界碑也是好的啊,表明这是我华夏国土,这也有利于后人对俄国拥有宣称啊,我们也就有借口了。”

梁山哲思索了一会,说道:“回陛下,这件事也是有理由的,当时虽然我大明兵威达到了极盛,但是光宗皇帝和当时的朝臣考虑到汉武旧事,因此决定罢兵休整,发展文治,修炼内功。

同时也害怕后世皇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所以没有和沙俄进行接触。因为再往北都是苦寒之地,根本没有占据的意义,出兵讨伐根本就是白用功,最重要的是那里不能种地,所以对大明没有什么吸引力。”

朱靖煊点了点头,思维开始发散,刚才梁山哲的一番话让他想起了仁宣之事。

当时大明在永乐皇帝驾崩后,一改先前的对外扩张的姿态,开始了弃土缩边,使得大明逐渐停止了下西洋的活动,错过了世界的黄金时代,走向了闭关锁国。

尽管弃土缩边被后世不断诟病,但是在当时是有缘故的,最重要的就是士大夫的精算之风。

在治国时,不断考虑治国成本,边疆的收支不成正比就在考虑放弃,无论是安南,还是辽东,乃至于西域草原。

无一不是如此,到了最后,大明的精华就剩下两京一十三省了,其他地方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依旧不如永乐时期。

朱靖煊感觉,要是朱棣没有迁都北京,恐怕朝廷对北方的控制也会不断下降,甚至还会出现精算之风。什么洪灾、旱灾频发啊,希望朝廷不断的降低税收,减少干预之类的。

长此以往,在朝中江南士大夫的运作下,北方的官员数量会不断下降,最后大明也就剩下半壁江山了。

要相信腐儒们的实力。

朱靖煊对着梁山哲拱手道:“朕受教。”

梁山哲连忙拱手,口称不敢。

朱靖煊对着张家烈说道:“张爱卿,之前河南救灾时的有功士兵的赏赐准备的怎么样了?勋章和牌匾准备好了没有。”

张家烈起身回道:“陛下,都己准备妥当。勋章样式精美,彰显荣耀,牌匾也刻好了表彰之词,只待发放。”

朱靖煊满意地点点头,“甚好,那些在救灾中舍生忘死的士兵,就该得到应有的荣誉。让他们知道,为朝廷和百姓做事,朕不会亏待他们,既然如此,那就尽快发放,届时朕也会到场,朕要亲自给朕的士兵们授勋。”

张家烈:“臣遵旨。”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军改进行的如何了。张爱卿,具体说说。”

张家烈拿起桌子上的文件,打开后,说道:“陛下,军改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己完成了大部分军队的编制调整,将原本分散的兵力进行了整合,提高了作战效率。

同时,新的武器研发也有了进展,改良后的火器威力更强、射程更远。不过,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部分将领习惯了旧有的作战方式,对新的战术和训练方法接受度不高,甚至还有一些抵触。还有一些新招募的士兵对新的装备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培训。”

朱靖煊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军改势在必行,不能因小阻力而退缩。对于那些不适应新变化的将领,可组织专门的学习,让他们了解新战术的优势,实在不行,那就将他们清理出队伍。至于士兵的培训,要加大力度,确保他们能熟练掌握新装备。

张爱卿,此事就交由你负责,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军改见到成效。朕希望看到一支更强大、更有战斗力的军队,来守护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张家烈抱拳领命:“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朱靖煊继续说道:“此外,政务学院己经建设完毕了,这也意味着军事学院也要进行建设了,这就要求军改的进程要加快,朕要在军事学院建好之后让优秀将领去学习,所以你在军改的同时,要将有潜力的将领和士兵选。”

“臣遵旨。”

“朕要问你,军中识字的士兵有多少?”

张家烈愣住了,沉吟了一会,说道:“陛下,军中的将领和干部基本上都识字,基层士兵的识字率虽然不高,但也不是特别低,臣以为应该有60%左右。要知道上过学堂的人,大多数都去科举了,亦或者去皇家公司求一份安稳的工作。

很少有家庭富裕的人主动来参军,更多的是没有什么出路了才来参军。”


    (http://www.xinhaiwx.com/book/J1WA-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