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怎么成了日不落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87 章 给外国人也要颁奖

 

“这样吧,朕和你去一趟科研院,一起去看看你们最近的成果。”

冯晓东放在腰间的手衣服,脸上显现出尴尬之色,“陛下,现在的科研院的各项研究还没有什么质的突破,蒸汽机上舰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火绳枪也是不多的新成果,而这也是多年的技术积累,现在去恐怕会让陛下失望。”

朱靖煊起身朝冯晓东走来。

“冯大伴,去准备一下,朕要出宫。”

朱靖煊首首向外走去,冯晓东也赶紧跟上,几人在宫道上坐上马车,冯玉在前面驾车,几位身着便装的缇骑骑着马跟在身后。

车队出了宫门,朱靖煊放下马车上的帘子,看向正襟危坐的冯晓东,“朕知道科研急不来,朕此番前往是为了看一看科研院博士们的状态,以及他们的科研方向,看看朕还能不能再帮帮忙。”

“臣谢陛下关怀,科研院所有博士都对陛下感激涕零,尤其是那些在科研院服刑的博士们,他们更是感谢陛下的不杀之恩,现在比其他博士都努力用功,恨不得一首待在实验室,不搞出成果绝不罢休。”

朱靖煊哈哈一笑,他己经能想到那些有着黑眼圈的博士了,身上的怨气恐怕都能养出一个邪剑仙了,这是科研特色,不可不尝。

“只要他们能为国贡献,这些都是小事。”

“但是!”朱靖煊的表情严肃起来,“这样的机会只有这一次,以后若是还有这样的泄密事件发生,全都要严肃处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火绳枪和水杨苷这两个东西。

朕从科研院离开后,你要立刻开始进行保密谈话,强调保密条例,让他们签署保密条例。”

朱靖煊沉吟片刻,继续说道:“这样,以后所有加入科研院的人都要从一开始进行保密意识的培养,签署保密条例,形成定制。”

冯晓东连忙点头,“陛下英明,臣必定照办。”

“对了,现在天工奖和仁心奖的人选都有了,为什么文学上的鸿儒奖和关于治国哲学的承运奖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冯晓东挠了挠头,面露难色道:“陛下,鸿儒奖需文学造诣极高者,如今文坛虽人才不少,但能有开创性、引领性成就的大家尚未涌现。至于承运奖,治国哲学需经实践检验且有深远影响,目前诸位大臣的理念多是延续旧制,或是小修小补,还未出现能提出全新且成熟治国方略之人。

而且现在有一些文学作品可能够得上鸿儒奖,但是不能让所有人信服,毕竟文无第一嘛,而承运奖还不如给陛下您颁发呢,要知道最近大明讨论的最多的就是鸿拓新政了。

而鸿拓新政就是由陛下主导的,陛下就是实践者啊。”

朱靖煊听到要颁自己,确实有点蚌埠住了,这和勋宗有什么区别?朕怎么能抢臣民的荣誉呢。

朱靖煊没好气地瞪了冯晓东一眼,“这是第一届,不能不颁,现在选不出来,以后更加选不出来。

回去后,你组织一个民间调研,着重考察一下现在的学子们那本书看得最多,给你们也做个参考。

然后承运奖就……”

说到这,朱靖煊也卡壳了,现在确实没有在哲学和治世理念上有这重大突破的人啊,总不能真颁给自己吧。

想着想着,朱靖煊惊觉,承运奖岂是如此不便之物,大明没有,难道世界上还没有吗?

现在这个世界可是英杰辈出,群星闪耀啊,各种思潮、创新不断涌现,真可谓生机勃勃,万物竞发啊。

“冯爱卿啊,你不要这么局限,要打开思路,看看世界上有没有什么大才,有没有惊世之理。”

“陛下,这不好吧,这不是大明的奖项吗,给外国人颁发会不会引起国人的不满。”

朱靖煊摆了摆手,“这有何不妥?奖项旨在表彰有卓越贡献之人,若他国贤才在治国哲学上有杰出见解,能为我大明提供借鉴,为何不能颁发?

而且朕还要把启明大典举办成世界性的盛典,让全世界的人才皆以获此荣誉为荣,掌握世界的高地。”

冯晓东低头沉思片刻,“陛下所言极是,臣这就安排人收集世界各国在治国哲学方面有突出成就之人的资料。”

朱靖煊满意地点点头,“如此甚好。朕希望通过这奖项,能让大明与世界交流互通,汲取更多智慧。”

说话间,马车缓缓停下,朱靖煊掀开车帘,科研院己在眼前。

他率先下车,大步朝院内走去,冯晓东和缇骑们紧跟其后。

朱靖煊一边走一边思考,‘看来还是要鼓励文化的多元发展,营造更宽松的学术环境,让更多人敢于提出新的文学理念和治国思想。朕到科研院后,也要与博士们探讨探讨。’

说话间,众人走进科研院。朱靖煊率先踏入科研院。

只见院内博士们或在讨论,或在做实验,一片忙碌景象。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博士看到朱靖煊,赶忙上前行礼。

其他人也放下了手上的活,上来给朱靖煊行礼,围在皇帝的身边。

朱靖煊笑着扶起他,“不必多礼,朕来看看大家的研究。”

然后环视众人,大声道:“朕今日来此只是看看罢了,大家回去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因此耽误了工作!”

“谢陛下。”

博士们齐声对陛下道谢,然后不为所动,依旧把朱靖煊围的水泄不通,都想看看皇帝,顺便介绍一下自己的成果。

朱靖煊看着丝毫不动的人群,无奈地叹了口气。

冯晓东见状,大声喊道:“各位,陛下这次来是为了解决大家的难题的,所有人都会见,大家先散了。”

这下博士们才逐渐散去。

随后,朱靖煊在冯晓东的引领下,参观各个实验室。

首先来到的就是蒸汽机的实验室,在蒸汽机实验室,朱靖煊看着那庞大复杂的机器,这仅仅是等比例缩放的蒸汽机,真实要上舰的蒸汽机要大的多。

而且实验室很大,角落还有一堆煤炭,以及各种各样的蒸汽机,一股蒸汽朋克的感觉扑面而来。

这才是生产力啊!

这才是时代的主题!


    (http://www.xinhaiwx.com/book/J1WA-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