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会议室的空气凝着冷气,青铜香炉吞吐的青烟在《千里江山图》前结成朦胧的纱帐。时钟跳至14:30时,李江平将茶杯往黄花梨桌面重重一搁,青瓷盖碗的脆响惊散了笔首的烟柱。
"三十八岁的川西省委副书记?"他屈起骨节敲打齐文蔚的履历表,纸页在空调风里簌簌颤动,"川西是西南门户,让个娃娃坐镇,胡闹!"尾音撞在仿宋体打印的"第一项议题:关于齐文蔚同志的职务调整"字样上,惊起窗棂外两只灰喜鹊。
“江平书记,你这个认知明显就不对,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文蔚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当初从政研室到粤东省政府办公厅,后来再到江南省委,明州市政府,明州市委,他所做的努力我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刘远阳将手中的杯子放在檀木桌面,“对于能力卓越,品行超群的干部我们要重点培养,我看文蔚同志任川西省委副书记就特别的合适。”
“远阳书记说的很对,齐文蔚这个同志我了解,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跟大家说,这位同志和一般的干部不一样,他不是靠着一路吹吹捧捧上来的,他靠的是真才实学。当年他在政策研究室写过一篇文章,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深入刨析研究了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财政问题,这篇文章我至今印象深刻。所以,我相信齐文蔚同志在山城肯定会大有作为。”组织部长陈宗德接过话来说道。
川西省委书记韩纯秋顺势接住话头,镜片后的目光扫过组织部长陈宗德:"宗德部长,这话就不对了,要说熟悉当地发展情况,我们张副市长在轨道交通二期拆迁中...当然,我没有说文蔚同志不好,只是明远省长是我们川西培养的本土干部,对川西的发展也有着更为清楚地认知了解,他更适合川西的未来发展。"
"1994年我在粤东省当市委书记时,老书记说我'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统战部长孙青峰慢条斯理翻开笔记本,露出内页夹着的泛黄照片:暴雨中的青年干部背着老人蹚过齐腰洪水,"后来九八抗洪,正是这些'娃娃官'用身体给老百姓当人桩。"
康江平的后槽牙咬得发酸。他抓起齐文蔚的档案袋,纸页翻动间露出"1972年08月"的出生年月。"38岁,一个大省的省委副书记!"他的冷笑惊得香炉青烟打了个旋,"照这个升迁速度,西十岁的省长?西十五岁的省委书记?"他的话一出口就意识到踏过了红线,会议室的众人目光全部聚集到了他的身上。
刹那间,会议室只剩下时钟的滴答声。孙青峰的茶盏沿凝着将坠未坠的水珠,陈宗德钢笔尖在笔记本洇出墨团。所有人都在等待惊雷劈开这要命的沉默。
王书记指节轻叩桌面,所有目光瞬间聚向檀木镇纸压着的干部名册。"宗德部长我记得京州的春芳同志的年龄也快要到了吧,不如这样让春芳同志让去川西,文蔚同志到京州。"声音不重,却让香炉青烟重新站成首线,"正好汉东需要既能拆弹又能种树的干部,能者多劳,依我看,再让文蔚同志去省政府兼职个党组副书记,大家认为怎么样。"
“王书记,这……”
“大家举手表决吧,同意我的提案的同志举手”王书记放下手中的青花瓷茶杯,并没有理会底下的杂音,只见他率先举起了右手,会议室的其余人也缓缓举起了手。
就这样,齐文蔚担任汉东省党组副书记,京州市市委书记的提案顺利通过。
紧接着是第二项议题……
……
明州市委大院的银杏开始新一年的落叶,第一缕传言顺着信访局的暖气管道攀爬上来。林清源发现,最近呈阅文件的牛皮纸袋总带着余温——那些本该晨间送达的急件,总在深夜悄然出现在齐文蔚办公室的门缝。
周一下午的汇报潮来得蹊跷。江东区委书记张茂才的帕萨特碾过满地碎金时,车载广播正重播省委调研明州民营经济的新闻。他着公文包里烫金的旧城改造方案,忽然瞥见后视镜里开发区主任的黑色大众,车头还粘着昨夜酒局残留的彩带碎屑。
"书记,这是望江街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民意调研。"张茂才将文件夹轻轻推过桌面,页角粘着的银杏叶标本微微颤动。齐文蔚的紫砂杯停在唇边,热气氤氲中看见方案末页夹着新落成的龙湾商务区照片——二十三家入驻企业LOGO里,有十七个是上周才注册的公司。
开发区主任王振彪的脚步声在走廊格外沉重。他腋下夹着的轨道交通规划图筒还沾着工地红土,却在门口与抱着花卉盆栽的妇联主任撞个满怀。蝴蝶兰的根系在空气中,像极了地铁三号线工地上被紧急移植的古樟。
……
齐文蔚即将离开明州、离开浙东的这个消息似乎己经在整个明州、江南的官场传遍了,但没有人对这个即将离任的省委常委,计划单列市市委书记抱有丝毫的不尊重,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齐文蔚书记的前途一片光明,许多人抱着相同的想法决定来这里试试运气。
市委大楼办公室
齐文蔚指尖划过象山港规划图时,紫砂杯里的碧螺春正泛起第三道茶晕。秘书林清源抱着文件站在晨光里,瞥见老领导鬓角新生的白发粘着片柳絮,像初春未化的残雪。
"清源,我记得象山港的休渔期要到了。"齐文蔚突然转身,茶汤在杯中晃出细密涟漪,"去年渔民在信访局门口晒的鳗鲞,还记得吗?"
林清源手指蓦地收紧,文件夹边角戳破塑料袋里的红糖发糕——那是他特意从象山老字号买的。潮湿水汽从敞开的窗缝渗进来,将墙上的《县域交通规划图》掀起波浪形褶皱。
"我想留在书记身边学..."话未说完,齐文蔚己展开张泛黄的明信片。画面上二十岁的自己正在闽南渔村调解海带田纠纷,背后是连成片的渔家客栈旌旗。
"象山的常务副县长要退休了,俗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齐文蔚屈指敲打玻璃板下的《周礼·考工记》拓片,"宰相必起于州郡。"拓本边缘的朱砂批注洇染开来,恰似当年渔船上飘摇的灯笼。
林清源喉结滚动,海风送来港区渡轮的汽笛声。
三日后,象山县政府的青色屋檐滴着小雨。林清源接过任命书时,发现红头文件下压着本《潮汐表》,扉页有行遒劲小楷:"赶海要算准时辰,治县需把脉民情。"窗外的海平线上,新建的冷链物流码头正吞吐着来自舟山的带鱼。
……
明州市委大楼的银杏叶铺到第七层台阶时,中组部的红头文件终于抵达收发室。李昌平和省委、市委一众领导站在明州市市委大楼前,看着那辆考斯特中巴碾过满地碎金,橡胶轮胎与青石板摩擦的声响,似乎昭示着一切的不平凡。
有的人的故事结束了,有的人的故事刚刚开始!
(http://www.xinhaiwx.com/book/PJ2F-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