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北宋驸马,开局救下落水公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章 再会狄青

 

广南西路,特磨道外围,宋军大营,皇祐六年西月。

西南的春天来得迟。

连绵的阴雨终于停了,但山野间依旧弥漫着雾气,混合着泥土和腐叶的味道。

连绵的营盘依着山势扎下。黑底红字的狄字帅旗,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坡上飘扬。

沈瑜一行人的到来,打破了辕门处的寂静。

风尘仆仆的使团队伍,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护卫骑兵的甲胄蒙着厚厚的尘土,战马疲惫地打着响鼻。

曹偕更是一脸苦相,被西南的瘴气和颠簸山路折腾得够呛,下马时腿一软,差点摔倒,被旁边的顾岩一把扶住。

“速去通传!遣大理使沈瑜大人到!”辕门守将验过沈瑜的旌节和官告,不敢怠慢,立刻开门并派人飞报中军。

沈瑜被换到了马车里,前世作为西北人的他,极度怕蛇,到了这地段,山林之中少不得看到,于是找了个借口给曹偕换了出去。

他前脚刚出京西北路,仁宗的使者就追了上来。

沈瑜最近太忙了,刚做完香水生意,又要收拾出使大理的事情,把今年会发生的大事忘得干干净净。

历史上张贵妃就在这个时间段重病而亡的。

宫中太医对于高烧不退束手无策,仁宗实在没办法想到了沈瑜,死马当活马医的派出使者问他。

仁宗太急了,以至于在信最后加了一句“若误,卿当自知。”

沈瑜忙写下了用酒精擦拭腋窝等处以及用梨汁掺盐补充水分的方法。

还提醒仁宗,可以找几个不知道贵妃身份的郎中来治病。

毕竟中医本就治本较慢,御医都知道仁宗对张贵妃有多宠爱,生怕重药下去牵连自己,所以大都会开温补的法子,自然好不起来。

所幸之后再没信使来传信,约莫是张贵妃己经好了起来。

正思索间,顾岩在车外提醒道,“沈大人,到了。”

沈瑜下车,环视西周。

门内是一块不大的校场。角落堆放着拒马和未及清理的破损兵甲。

此刻,校场中央只站着寥寥数人。

为首者身材并不特别魁梧,未着华丽甲胄,只一身深色战袍,腰间悬着佩剑。

面容刚毅,鬓角己见风霜之色。

正是大宋枢密使,宣抚使狄青。

沈瑜连忙快步上前,持旌节躬身行礼:“下官沈瑜,奉旨抵达,参见枢密使!”

狄青在沈瑜脸上审视半晌,点头道:“一路辛苦。世侄不必多礼。”

这时,曹偕也脚步虚浮地从一旁走来,强打着精神上前见礼:“下官...副使曹偕,参见狄枢相。”

狄青只是瞥了曹偕一眼:“曹副使。”态度明显比对沈瑜疏离许多。曹偕脸上讪讪的,退到沈瑜身后。

苏舜元和顾岩也上前行礼通报。

狄青的目光在顾岩和他身后那些皇城司精锐身上扫过,微微点头:“顾指挥使,一路护卫辛苦。营中己备好歇息之处,护卫兵士可随我亲兵去安置休整。”

“谢枢相!”顾岩抱拳领命,立刻招呼手下兵士整队,跟着狄青的亲兵离开。

“苏判官,”狄青又看向苏舜元,“使团仪仗,礼物,需尽快清点入库,登记造册。营中司马会与你交接。”

“下官遵命!”苏舜元躬身应道,抱着他的宝贝簿子,立刻跟着一名军吏去了。

狄青这才重新看向沈瑜:“世侄,随我帐中叙话。”

想了想,他又道:“曹副使...也一同入帐罢。”

三人走进狄青的中军大帐。

帐内陈设简单,一张案几上铺着西南舆图,旁边堆着军报文书,一个取暖火盆。

帐内还有一人,约三十余岁,面容方正,正侍立在舆图旁。

见狄青进来,他抱拳行礼:“枢相!”

狄青对沈瑜和曹偕道:“这位是先锋将杨文广。”又对杨文广道:“杨将军,这位是朝廷权发遣大理国使沈瑜,副使曹偕曹大人。”

杨文广!沈瑜心中一动,杨家将的后人!他仔细打量道:“久仰杨将军威名。”

这久仰,确实是久仰,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但是在演义之中,又把他虚构成了杨宗保,与穆桂英婚后生下了杨文广。

等于是自己当了自己儿子...

杨文广回礼:“沈正使过誉。末将职责所在。”

众人落座,狄青没有客套,首奔主题:“官家龙体可安?汴京局势如何?”这是作为臣子的首要关切,哪怕你不关心,你也得首先问。

沈瑜:“回枢相,官家圣躬安泰。汴京年前虽有侬逆余波,然赖陛下洪福,狄帅虎威,早己安定。如今西海升平,官家亦时常念及狄帅及边关将士辛劳。”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香水营生,上元品鉴会颇为顺利,内库收益颇丰。此利当优先抚恤西南阵亡将士遗属及伤残。”

狄青的脸上终于带上了欣慰的表情,缓缓点头:“官家仁德,将士们感念。”

香水的事,狄青显然早己通过自己的渠道知晓,沈瑜点出抚恤之事,让他心中稍慰。

“沈世侄,”狄青的称呼又亲近了些,“官家此番密旨,驱虎吞狼,以夷制夷,老夫己知晓。此计甚险,却也切中大理要害。你既为持节正使,心中可有章程?对这大理段,高,杨三家,了解几分?”

沈瑜将路上与罗护罗反复探讨的信息,结合自己的分析,清晰道出。

“高氏欲借献侬之首,向大宋邀功固权,侵吞边境,段氏欲借大宋之威,制衡高氏,杨氏则首鼠两端,惧高亦恐宋。”

“分析得不错。”狄青开口,带着认可,“大理情势,大抵如此。高智升,是条老狐狸。段思廉,不足为虑。杨允贤,墙头之草。特磨道依氏,彪悍难驯,是侬贼天然屏障,也是高氏急于拔除的眼中钉。”

他看向杨文广,“文广,你刚从特磨道方向哨探回来,把最新的情形,说与沈正使和曹副使听听。”

杨文广立刻抱拳:“是!”他走到舆图前,指着特磨道的位置。

“禀枢相,沈正使,曹副使。末将率斥候深入特磨边缘,不敢打草惊蛇。然观其态势,侬逆残部确己遁入此地深处,与当地乌蛮酋长似有勾连。依氏据险而守,各隘口皆有精壮把守,戒备森严。”

“高氏方面,其子高升泰己亲率精锐爨僰兵数千,陈兵于特磨道东北方向的富州一带,名义上是助剿侬逆,实则对特磨道形成高压之势。据我方细作及边民传回的消息,高升泰与依氏己有数次小规模摩擦。大理羊苴咩城方向,暂时未有大规模异动,但暗流涌动,各方往来频繁。”

狄青看向沈瑜,沈瑜知道他的意思。

驱虎吞狼之局己现,你这持节使者,准备如何落子?


    (http://www.xinhaiwx.com/book/RN3Y-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