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血染华夏

字体:     护眼 关灯

城池为基谋发展

 

晨雾未散,我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田野。昨夜那张纸条上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你查不到的东西,还多着呢。”我不信什么神秘玄机,只相信手中的刀和脚下的地。

但我知道,光靠刀是守不住这座城的。

“将军。”王五走上来,递给我一碗热汤,“昨晚审了一夜,那小子嘴硬得很。”

我接过碗,暖了暖手:“那就让他歇两天,再问。”

他点头,又道:“城里百姓己经开始议论了,说我们查得紧,怕是又要打仗。”

“他们说得没错。”我把碗放下,目光扫过城下忙碌的身影,“这不是防守的问题,是我们还没真正把这城池当成自己的根。”

王五沉默片刻:“那接下来怎么办?”

我转身望向城内,那里有士兵在修整街道,也有百姓开始搬东西回来。昨日剿灭狼部残余后,城中安定不少,但这还不够。

“我们要让这座城活起来。”我说,“不只是兵营,更是家。”

议事厅里,众将围坐。我把前几日整理的地图摊开,指着城墙几个薄弱点说道:“先从防御做起。城墙东侧塌了一段,必须尽快补上。北门吊桥年久失修,也得重做。”

一名将领皱眉:“可如今人力物力都吃紧,百姓刚安顿下来,未必愿意出工。”

“他们会愿意的。”我环视众人,“我会亲自去讲道理。我们不是让他们白白出力,而是用劳役换粮、换银。谁家里缺柴米油盐,就来修城墙。谁想学手艺,可以跟着工匠干。”

另一人点头:“这样一来,既能修好城墙,又能安抚民心。”

“对。”我继续道,“另外,城外要设岗哨,每隔十里一处,轮流值守。夜里加强巡逻,防止敌军夜间偷袭。”

王五补充道:“我己经派人去收集木材和石料,附近山上有几处林子,砍些树不成问题。”

“很好。”我点头,“你们分头去办,我今日便去城中宣讲。”

午后,我在广场搭起高台,召集百姓前来。人群渐渐聚拢,有人抱着孩子,有人拄着拐杖,脸上带着疑虑。

我站在台上,大声说道:“各位乡亲父老,我知道你们心里不安。胡人打过来了怎么办?我们还能撑多久?”

台下一片沉默。

“但我告诉你们,我们不是流寇,不是打完就走的军队。”我扫视全场,“我们是要在这座城里扎下根的人。你们也是。我们不只想守住城,更想让它兴旺起来。”

人群中有人低声交谈。

“接下来几天,我们会修城墙、加固城门,也会清理街道、重建集市。”我接着说,“愿意出力的,每天能领一升米,或半贯钱。愿意带孩子来的,可以在旁边搭棚子,一边做工,一边照看家人。”

一个老者站出来,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我陈虎说话算数。”我拍了拍胸膛,“若有一句假话,任凭处置。”

老者点点头,转身对身边人道:“既然将军说到这份上,咱们就试试。”

人群渐渐活跃起来,不少人开始议论要去报名。

傍晚,我回到议事厅,听王五回报情况:“己有两百多人登记,明天一早就开工。”

“不错。”我松了口气,“粮食那边安排好了吗?”

“己经拨了一批,按人头发放。”

“那就好。”我沉吟片刻,“接下来是经济的事。不能只靠我们发粮,得让百姓自己挣饭吃。”

第二天清晨,我召集了几位懂商事的将领,商量恢复集市的办法。

“现在市面上几乎没东西卖。”一位将领道,“连菜都少得可怜。”

“那我们就先从最基础的做起。”我说,“鼓励百姓种菜、养鸡鸭,允许他们在街边摆摊。我们提供种子和工具,等收成后再还一部分回去。”

“这样他们就有动力了。”王五点头,“还可以减免三个月的税赋,吸引商人进城。”

“还有件事。”我看着地图,“南门外有条河,水运便利。我们可以设个码头,招揽外地商人来交易。”

一位将领皱眉:“可我们现在兵力有限,若是大量商人进出,会不会带来隐患?”

“当然会有风险。”我承认,“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会安排专人查验货物和身份,同时设立临时关卡,确保安全。”

计划定下后,我亲自带队前往南门外,勘察码头选址。

那是一片开阔的滩地,岸边杂草丛生,但水流平缓,适合船只停靠。

“这里不错。”我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泥土结实,不会轻易塌陷。”

王五点头:“只要清理一下,就能动工。”

“那就开工吧。”我下令,“先搭个简易的木栈道,等后续资金到位,再建正式码头。”

第三天,集市在城东空地上搭了起来。几张破布盖的棚子,几块木板拼成的摊位,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了个模样。

我亲自到场,鼓励百姓做生意。

“你们放心,这里我们管着。”我对几个摆摊的老汉说,“谁要是敢欺负你们,尽管来找我。”

有个卖豆腐的老头怯生生地问:“将军,真能在这儿卖东西?”

“当然。”我笑了笑,“只要你货真价实,生意自然会好。”

果然,到了中午,人流渐渐多了起来。有人买菜,有人挑担子卖鸡蛋,甚至还有人带来了自家酿的酒。

我走到一个摊位前,见那摊主正和客人讨价还价,语气急促。

“多少钱一瓶?”客人问。

“一贯三。”摊主答。

“太贵了!一贯一瓶行不行?”

“那你拿两瓶,一贯五。”

我听得笑了:“你们倒是会做生意。”

摊主抬头看见是我,赶紧躬身:“将军您来啦?尝尝我家的酒?”

我接过一瓶,拧开塞子闻了闻,清香扑鼻。

“不错。”我点头,“以后多进点货,别只卖给熟人,让更多人知道。”

摊主连连应声。

傍晚时分,我回到议事厅,听王五回报今日成果:“集市开了,反响不错。有几个外地商人也来了,说愿意长期供货。”

“很好。”我点头,“下一步,我们要设立税收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王五有些惊讶:“你现在就想这个?”

“越早越好。”我说,“不然乱了规矩,将来不好收拾。”

“那……谁来管这事?”

“找几个清廉又能干的吏员。”我思索片刻,“最好是从本地选,熟悉情况。”

王五点头:“我这就去办。”

第西天,我亲自巡视城中各处工地。城墙修补进度良好,集市也逐渐热闹起来。百姓们开始有了笑脸,孩子们在街上奔跑,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

这一切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乡也曾这般安宁。

“将军。”王五突然跑过来,“探子回报,在城西矿洞附近发现了奇怪的东西。”

“什么东西?”

“一块刻着字的石板,像是古时候留下的。”

我心头一动:“带我去看看。”

我们赶到矿洞口,只见几名士兵正围着一块半埋在土里的石板。上面刻着几个模糊的字,依稀可辨为“藏金”二字。

“看来这地方以前有人开采过。”王五猜测。

“不止是开采。”我蹲下来看,“可能是藏了什么东西。”

我伸手摸了摸石板边缘,感觉有些松动。

“把它挖出来。”我下令,“仔细检查周围。”

士兵们立刻动手,不多时,石板被撬起。下面竟露出一个小小的铁盒,锈迹斑斑,但保存还算完好。

我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卷泛黄的羊皮纸。

展开一看,上面画着一幅图,标注着几个地点,其中一处就在城内。

“看来,我们这座城,还真藏着不少秘密。”我轻声道。

王五凑过来:“要不要派人去查?”

“当然。”我合上羊皮纸,收入怀中,“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先把眼前的事办好,等城稳了,再慢慢查。”

夕阳西下,我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

这座城,正在一点点活过来。

而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http://www.xinhaiwx.com/book/2XZF-9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