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年2月3日
豫州汝南郡·寿春
袁府
………………
“……哼!自己没女儿也不想嫁,却居然让吾嫁女给当年那被董卓接回来时唯唯诺诺的黄口小儿?我家这奴仆当真是一番好算计啊!”
啪嚓——!
伴随着手中书信在这一刻被那位身穿‘明黄色华贵服饰(黄色在这年头还不算忌讳,忌讳的是黑中带红的汉家天子服饰,后世成为皇室专属的时代,得等到唐朝李渊那会儿禁止百姓穿黄衣服开始)’的中年男人,于此用力摔在了身边的书桌上之余————这位面有愠色,并且样貌看上去和袁绍有几分相似的男人,这才很是不悦地对着身旁另一位岁数与其相仿的中年文士,于此吐露出了满腹怨气……
位于华服男人身旁的中年文士,正是对方的主簿阎象。
至于这位作为正主的华服男人,则是这东汉乱世有着鼎鼎大名的乱世诸侯袁术了!
作为当前这大汉朝廷的后将军,袁术这位被后世现代人戏称为‘骷髅王’的冢中枯骨……啊不对,是仅有血缘意义上的袁氏继承人。
对于袁绍写信劝说自己嫁女儿嫁到长安去,给刘皇帝做妃子的提案,显然是不满意的。
倒与什么合理性与自身利益无关。
单纯只是看自家那位兄长不爽的意气用事罢了。
自打两年前的阳城之战结束后,袁绍袁术这对兄弟就因为袁术那封写给公孙瓒的大意为【袁绍不是袁氏子孙】这类胡编内容书信,令袁绍当时极为震怒,兄弟二人关系也自此陷入了冰点状态。
这其实也算是这位在少年时期就游侠义气个性不改的汉末诸侯,向来喜欢感情用事,比起实打实的冰冷实际利益,更加重视‘情义’的一个经典表现。
史实上的袁术这人做事完全没有长远政治纲领。
就跟水浒里面的梁山好汉一样,今天有酒今天喝,明天的事情不操心。
早年他占据南阳这块本来应该是自己经营土地的核心基本盘时,就是各种花天酒地,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
他奢姿无厌的生活,令当地老百姓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
后来袁术被来自北面的袁绍、曹操,南面的刘表、黄祖的夹击,被痛打落水狗,惨的不能再惨了。
流窜到淮南后,好不容易东山再起,但袁术没有远见的毛病一点也没改。
稍微有一点实力了,他就僭越自称【仲家(不是称帝,而是‘天下第二’的意思,史实上的袁术也没直白称帝,而是先自己给自己上了个类似于九千岁的称号,打算做称帝前的先置头衔,结果没想到其他诸侯借此机会直接联合起来把自己拍死了)】,结果没过几个月,僣号的厄运来了。
先是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孙策,让孙策在江东划江自立;
随后,徐州的吕布又与袁术翻脸,双方大打出手,死伤惨重;
紧接着,淮南突降天灾,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下雨,饥民遍地。
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袁术一下子从老天爷的宠儿变成了弃儿。
这便是所谓来的快,去的也快。
一个军阀若是扩张的太快,而他自己又没有政治远见的情况下,庞大的势力瓦解掉,是分分钟的事。
游侠有个性,但终究扛不住压力,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史实上这袁术集团的灭亡也是很有特点。
别的军阀都是被外力消灭的,譬如他的好大哥袁绍。
而这位却是【无敌自破】————在别人没有攻击的情况下,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其本身在作为地方诸侯的争霸期间,本身所具备的基本盘刚好也与袁绍完全相反。
袁绍这个小妾养大的庶子,大概是从小就对血统身份一事过于敏感的关系,总是喜欢拉拢那些出身高贵的地方世家豪强,来为自己这个四世三公的名门充当点缀门面。
而袁术这位当代袁家自打被董先森坑死了原先的家主继承人大哥袁基过后,就已经是血统意义上最最正统但却没人承认的袁家家主,却反而游侠脾气上头的喜欢结交诸如孙坚,纪灵,桥蕤,‘张勋(不是带清那位搞复辟的,只是东汉时期同名将领)’等除开孙坚这位有史料记载算是地方豪强的角色外,其他都是来由听都没听说过的寒门将领。
当真是一对在基本盘方向也要斗气的活宝兄弟。
更为搞笑的是,袁术由于当年在南阳盘剥老百姓,被老百姓抵制吃了大亏。
结果袁术大军开到豫州,就一改往昔作风换了个‘来钱方法’,不再盘剥老百姓了,使得豫州黄巾群起响应,喜迎袁术进城……
那么对方在这个时候用的来钱方法是什么呢?
从袁术在当地已经人相食闹饥荒的淮南,还能保持【荒侈】的日常待遇,当地却完全没有农民造反的相关记载,反倒有沛相舒仲应代替袁术,散【米十万斛】给饥民发粮食的一系列史料来看……那么袁术当时所享受的那些【服绮縠,馀粱肉】来源就很清楚了。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说明袁术所【抄掠】的【百姓】,主要是指拥有庄园配备宾客、徒附、奴婢等各种技术人员的世家豪强阶级!
只有他们才具备生产这些【服绮縠,馀粱肉】等奢侈物,使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条件。
话又说回来,袁术要想过上奢侈生活,不去抢有钱的豪强,难道去抢几乎无产的贫农吗?强盗也要挑选打劫对象啊!
这世上当然是有钱人的钱最好‘挣(物理)’嘛!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以穷人为主的黄巾军残党、白波,黑山贼以及各地的三教九流不入门土匪势力,都纷纷拥护袁术当带头大哥,使得这位史实战绩十战九败的‘常败将军’,手底下好像总是有用不完的兵力的根本原因。
以及为啥世家豪强出身的名士,都在这人和大哥袁绍一样把董先森逼迫的逃出雒阳时,吸引了无数名士纷纷前来投奔观望,但却又都在袁术手下待了极短的时间后,非常嫌弃袁术这‘流寇游侠作风’,转而尽数离去的次要关系。
但大户的钱财再怎么能狠刮地皮,可一旦无法在此期间借着抄大户的浮财完成可持续再生产,就终究会有用完的那天。
这不,到了建安四年(199年)这个距离袁术入主豫州不过短短两年过去的时间,旱灾的持续杀伤力就已经迫使袁术穷困潦倒,估计【抄掠】豪强也无法维持。
士卒不可能【服绮縠】来御寒打仗,【馀粱肉】的数量也不可能让士兵得到温饱,于是【资实空尽,不能自立】,部下也纷纷散去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就终究到来了。
当然,袁术这些散去的部下也够奇葩的。
雷薄、陈兰这些军头不去投奔他人,却偏偏跑到灊山(今天柱山)落草为寇。
最奇葩的是,袁术居然也想投奔这哥俩做山贼!
一个堂堂四世三公之子,却居然想去落草为寇和昔日的老部下门一起当山贼,直接提前千年时间的上演一把水泊梁山剧本。
这事哪怕放到抽象事件遍地的三国乱世,也算是有够劲爆朋克……
后世在演义等诸多文学作品里,屡次被士族文人们添油加醋黑成完全没脑子的大傻x反派一事,看来还真不是没原因的。
只可惜在对方不幸遭到拒绝后,只能欲与兄长袁绍联合,投奔青州的侄子袁谭,但又不幸为刘备所阻挡,最后在回归寿春的途中,于当年6月在江亭病死。
只是这位袁术此刻对来自袁绍那边寄来的书信内容埋怨归埋怨,可看到了这一事件对袁术本身并不算亏的心腹主簿阎象,这会儿则是看准时机的迅速于此进谏了起来道:
“明公,此事虽是出自本初公之口,但也未尝不可一试……未央宫的那位想必也正是看在当前帝位正统,需要依仗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相助,才会出此决策与袁公结姻。”
“这事虽确实会有利于本初公,但也对明公更是占尽好处,有百利无一害啊!”
“如若朝廷复兴,明公进可入朝成就大将军之位位极人臣,倘若朝廷之复兴昙花一现,明公也可退而顺势打出‘迎天子迁都寿春以讨不臣’的理由号令诸侯,将来定然大事可成!”
作为袁术手底下为数不多头脑清醒的谋士之一,阎象此人的进言听起来倒也确实具有一番道理。
可这种做法就意味着自己在外人看来,就像是听从了袁绍这位对方眼中‘名不正言不顺’的家主大哥吩咐,才去嫁女儿给刘协。
他的内心总在这一环上因为感觉膈应,有点过不去心中那一关。
哪怕这事对自己确实有利,可一想到自己会在今后被外人凭借此事认为自己屈从袁绍之下的这点,袁术的内心就总是为此反复纠结别扭到不行。
也就是直到在这一天恰好由朝廷那边派来的名士郑玄作为使者,拜访袁术这边宣布了朝廷打算立袁术之女进宫册封为贵人,并在同时‘正式加封袁术为后将军(虽然袁术之前就有被董先森册封为后将军,但对方当时没领受官职,而是直接溜溜球润到了南阳,这会儿刘协算是给董先森当时册封给对方的官职背书坐实了)’,封阳翟侯的赏赐时————顺势借坡下驴找到了‘这是朝廷册封而非大哥命令’这一借口迅速说服了自己的袁术,自然很快便就此称臣允诺的欣然接受了此番诏令……
相比起袁术此刻正因为对朝廷的赏赐尚算满意,以及对郑玄这位‘临时汉使(这沉迷钻研经学的老头死活不肯前往朝廷长久为官,还是刘协写亲笔信说服对方仅仅只担当一次游说袁术的使者就好,才说动了把自己关在徐州一处山间石屋里整日撰写《孝经》的对方,终于肯出山亲自前往汝南代表朝廷册封对方)’兼东汉著名经学大儒身份的顾忌,暂时倒没有如同史实上对待马日磾那般无理到把对方当场扣下拘束软禁起来,导致对方最后因失节进而忧愤发病而死的那种程度,而是以礼相待直到对方自然离去。
在同一时间收到了郑玄这位朝廷使者一封任命对方为怀义校尉,以及另一封索取传国玉玺归还朝廷这两封诏书的孙策那边,如今的心态就很是微妙了…………
(http://www.xinhaiwx.com/book/588S-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