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生幻想 > 日在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六章 孙策的犹豫

 

“你们说……这朝廷那边打算任命我继续留在袁公这边作为内应,暂时蛰伏袁氏麾下,设法获取信任,以待将来时机有变窥时而动的做法,到底是好是坏?”

只见在此刻正捧着那封不在由竹简作书,而是改为和后世带明同款的上等金色绫锦织品诏书内容,于此反复阅览了好一会儿的面容俊秀少年,在抬头望向了面前那些昔日作为自己父亲老下属将领+一众兄弟+挚友那边问话之时,这位时年尚且还未满十八岁的将门后起之秀,如今却是发自内心的对于自身未来感到了些许迷惘……

少年的名字不是他人,正是当世大汉破虏将军乌程侯的长子,现任孙氏家主孙策孙伯符。

至于对方这会儿的心中迷惘,倒不是不想上交玉玺这事。

现在身上‘连个侯位都没有(孙坚那个乌程侯侯位被孙策让给四弟孙匡了)’,手底下那些老爹旧部,也仍被把握在袁术手中的一介光杆白身将领,还没有那个资格与理由,去拒绝目前已有复兴之势的朝廷要求。

因此玉玺自然在朝廷的诏书传到对方手上后不久,他便在‘至交好友周瑜(事前被其在朝中任职的叔父周忠有写信拉拢)的一阵劝说’下,仅仅犹豫了片刻便将那块传国玉玺交给了郑玄,任由对方献给朝廷充作江东孙氏的示好。

眼下最令对方感到犹豫不定的事情,只是单纯对自身未来到底是要跟朝廷混,还是按照原本的父辈想法,试图寻找时机留在江东割据一方天地,以图天下有变的两种行动方针,究竟要采取哪种才好而已……

说起这位江东小白板孙笨……啊不对,是江东小霸王孙策在史实上的为人表现,那可真是一副‘有类父弟’的经典形象。

倒不是在说他武力值方面上多么强悍————毕竟真要谈论这个的话,孙策那位在后世亲自充当大号经验包,全靠一己之力就把张辽送进武庙里的孙十万好弟弟,根本就不能算进这个对比行列之中。

孙策这人‘有类父弟’的具体表现,当然是孙氏一族一脉相承的‘背刺盟友’这点。

这事如果真要细究源头的话,还得从他那位‘在191年4月的两年前就已经挂了的老爹孙坚(不是穿越者不想顺势捞人,而是当时处于董先森监控下的对方无力驰援,以至于他虽能够在今年抽出功夫救得了在鬼门关前走过一趟的曹嵩,进而使得徐州人民暂时免遭被丞相屠城危机,但却救不了当时在攻打荆州的孙坚)’开始说起。

那位打小就在故乡里有【轻狡(轻浮狡诈,不是啥好人)】之评价的孙文台,本身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基层爬上去的‘寒门甚至庶族黔首武将(孙坚老爹就是个在当地卖瓜的瓜农,所谓孙武后人的名头,不过是后来的孙策孙权给自己祖上贴金的做法罢了,和后世老朱一度动过给自己祖上贴金去跟朱熹攀亲戚的念头,以及努尔哈赤曾考虑过自称满族祖先是黄帝第一百零九个儿子后代的想法如出一辙)’,都会得上相似的通病,其性格为人和隔壁西凉的董先森几乎如出一辙。

也就对方在武力方面上比只会常年欺负羌胡人虐菜,连个黄巾农民军都打不下来的董先森水平更高。

而且常年在江东水乡蹉跎的时间,没有一蹲西凉就是几十年的董先森那么久,自身戾气相对没有董先森对大汉朝廷的态度那么恶劣而已。

不过在为人狡猾程度以及喜欢使用直白的暴力方面上,这两位在黄巾起义时就曾于凉州有过共事经历的前同事后对手,但确实在这方面上可以说是惺惺相惜,臭味相投。

先是以【坐无所知(无能罪)】的莫须有罪名,把荆州刺史王叡给骗开城门当场逼死,想要在眼见着汉末乱世的混乱景象从对方手中一口气谋夺荆州之地。

后来又假称自己病了,还‘故意找了帮跳大神的神棍,把自己生病的虚假情报传的天下皆知(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然后忽悠当时的南阳太守颍川士族张咨过来接收自己的部下。

结果在上当没想到孙坚这个乡毋宁套路如此之深的张咨,带着五六百人到那打算接手部队时,就被孙坚从病床上跳起来当场宰了对方……

而孙坚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

就是很直白的想要南阳这块地盘,于是便不顾及对方的任何地方经营关系以及颍川士族声望,像隔壁的董先森一样说杀就杀,以为这样就能把南阳这块连袁术都不敢硬碰的肥肉一口吃到肚子里。

在有着这样一个靠着市井智慧与天赐力量,从一介‘毫无任何世家名气背景加持的最低白身起家(曹操虽是世家名士瞧不起的【赘阉遗丑】,但有过一个太尉三公爷爷的对方,也不是什么寒门阿猫阿狗都能随便碰瓷的对象。刘备【贩履织席】好歹有个汉室宗亲名头,孙坚这个【瓜农之子】属实是汉末白手起家的诸侯里面背景最差的那个)’,一路在东汉末年狂砍一条街的给自己砍出个乌程侯侯位的老爹言传身教之下,孙策当然也完美继承了其父那般喜欢背刺他人的孙家优良传统。

作为袁术最为信赖的‘麾下将领’,对孙策这个老部下儿子态度‘好的跟对亲儿子差不了多少(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的上司,可谓是很早就对孙氏一族关爱有加。

在攻略江东以前,就已经把半壁江山托付给孙氏。

孙策的兄弟孙香、孙贲、吴景都分别被任命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丹阳太守。

未曾想孙氏以袁术之名、袁术之财力、物力、人力夺取江东以后,孙策便乘袁术僣号之时,当场更替太守,并且命令徐琨击走丹阳太守袁胤。

夺取丹阳意味着孙策打破袁术监控,与袁术划江而治,可以毫无顾忌地割据江东。

最终孙策就以一纸休书,与袁术彻底断绝了关系,和曾经收留过自己的干爹彻底一刀两断。

可怜袁术对孙氏恩宠有加,结果一干白眼狼几乎集体背叛,江东这半壁江山后来全为孙氏作了嫁衣裳……

当然非要说孙氏一族全家一窝子白眼狼倒也不至于……好人还是有那么一个的。

譬如汝南太守孙香就没和孙策共同起事,而是选择继续跟着袁术混,最后病死于寿春。

而与孙策升堂拜母,有着总角之好的周瑜也是个实诚孩子。

硬是憋到建安三年(198年)这种袁术势力几乎快穷途末路的最后时刻,才【观术终无所成】,看衰袁术,扭头转投到了发小孙策那一边。

考虑到这会儿正值汉末乱世,以及曹孙刘这‘御三家诸侯’都有过背刺盟友的经历,这在相对之下倒也算不上什么特别丢人的事情。

可如若结合孙策其父孙坚那番莫须有式背刺,孙策这种痛打望日恩主落水狗式背刺,以及其弟孙权那番极为恶心的白衣渡江式背刺,综合感官看起来会给人一种相当差劲的印象之故……于是这也就自然成为了当今的刘皇帝,并未调遣这位能文能武,长相十分英俊的少年英杰前往朝中任职,而是继续留在袁术手底下充当一颗钉子的主要原因了。

将来要是刘皇帝在未来数年后培养出来的新式火枪军团,在和这帮汉末诸侯对a时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袁氏兄弟都只能拱手而降乖乖入朝给自己当狗效力的话,那就一切万事大吉。

心胸宽广的刘协,完全可以重用孙策调遣到中南半岛南亚印度,又或是跟随对方的好基友周瑜一同下海远征4v日本美洲一带拓土开疆,许他一个定然比孙坚那个杂号破虏将军,要更有前途得多的光明未来。

如若运势不顺,难以用绝对武力陆续降服汉末地方诸侯,那么启用埋在袁术手底下的这颗钉子,如同史实那般给予关键背刺,再考虑将其收编入朝另做他用也不是不行。

手握系统自信自己这辈子绝对能够开启工业革命,带领大汉人民跑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刘皇帝,手底下可供分配做大的蛋糕,在这个时代那可是应有尽有。

唯独最缺人才将那些广阔领土尽数征服殖民而已。

而相比因为岁数过于年轻,因此在被已经借着手下大臣周忠那边的渠道,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慢慢成为朝廷在江东地区传声筒的好基友周瑜一顿嘴炮输出下,开始对自己归附朝廷一事变得不那么抗拒的孙策这位小年轻————已经过了热血青年那个年纪的曹操这位三国乱世唯二主角,这会儿在面对朝廷使者的归附劝说时,就显然没那么好忽悠了…………


    (http://www.xinhaiwx.com/book/588S-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