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刘皇帝的本意,暂时还没想要这么快就把皇权衍生势力,直接深入到过往一直都是世家豪强领域的乡村之中,就此打破自两汉以来长期保持着的【皇权不下县】这一长期默契。
可对方那开始大规模培养道教这一宗教势力,准备先在自己掌控力够强的司隶地区乡村内部,效仿过去的太平道故事去施加义医,以及打算现在长安附件的乡村之中建立扫盲学校这一举动,却终究还是很快就触及到了那些关中士绅们的敏感神经:
“……综上所述,国家这打算设立新道教取代太平妖道,让朝廷主动出钱派出义医下乡救人,让士人教会黔首们忠君爱国恪守规矩的道理,进而令那些蛾贼重新变回良民,防止其再度如同黄巾之乱那般起兵反叛的做法,虽确实可称大善。”
“但考虑到太平妖道的名声,实在已令天下士人闻之厌弃,国家想建设的新道教与太平妖道做法却又相似,容易被天下士人由此非议的缘故……不如国家改用朝中素有名望的大儒名士,去替代这些道士们的做法如何?如此想必更能令天下士人称道感念官办义学之儒教盛世,与国家之恩德。”
只见如今的司空杨彪,正振振有词的对着刘皇帝那边如此执笏进言之时,周边那些同样都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太尉马日磾,司徒赵温等人,也都纷纷附和此话地表示了进言……
其内容大意无非就是觉得皇帝这想法是好的,他们肯定资瓷。
但得让士族文官们来干。
可刘皇帝若真要觉得士族文官靠得住,又怎么会费劲自创一个新道教去接管这项事务?
全交给士族文官去做,没人监督的话,那不就等于变相的冗官?自己白养了一大批吃朝廷俸禄但却干事效率十分可疑的编制?
这是巴不得当下才总算在自己各种超前时代的骚操作下,总算获得了些许财政收支盈余的自己,分分钟倒退回过去那种入不敷出的日子啊!
帝国药丸,当然,这帮文官士人们当然是感觉到了的。
但是他们不在乎,他们更在乎把朝廷里一切不利于维持现状的异端苗头。
官僚集团的尿性向来就是这么个德行,永远都是以稳定大过一切。
当然他们也知道帝国的基层已经烂完了,完全失控了,但是他们管不了,也不想管。
谁叫他们自己就是行将衰落的东汉王朝这个泥足巨人腐烂躯体里面不断啃噬其血肉,好从内部尽量繁衍增殖的食利者蛆虫呢?
然后是刘皇帝,一个穿越者。
他知道以上的一切,他还知道再怎么于中原内卷下去,关外胡人就会看到趁着中原虚弱窜进来搞五胡乱华了。
但如若这会儿的刘皇帝不具备系统提供的一切强力外挂,又能做什么事情呢?
他其实什么也做不了。
别说工业化建立日不落帝国了,光单纯只维持汉室朝廷的体面都已经竭尽全力。
帝国一向是依靠乡绅为了乡绅的,你想绕过乡绅直接接管农民?
不好意思,皇权一向是不下县的,满朝文武都在盯着刘皇帝,严防他做出皇权要下县的一切行为。
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同气连枝的既得利益者,是帝国最聪明的头脑,也是家世出身哪怕作为最低等的寒门,起码也算个大地主豪强起步的士人,正时刻准备着守卫自身的利益。
古人和现代穿越者之间在智商上其实并不存在任何差异,比刘皇帝这个穿越者聪明的人更是多了去了,眼下作为对方麾下谋士的贾诩和荀攸就是其中翘楚,双方彼此之间唯独只存在眼界与见识的信息不对等而已。
于是要想在这种时代主动做出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就必须要借助表面上不直属于皇权之外的势力。
现在这个官方道教就是他所推出来挡枪的其中一员:
“卿等所言,朕皆以知晓,然推崇道家思想的黄老之学,自我大汉孝文,孝景皇帝时以为治国之策,一度曾靠着‘无为而治’的施政做的很是不错,如今正逢黄巾余波未定,如同汉初那般的百废待兴之世,朕当下也有再度效仿文景二帝的政策之意。”
“张角兄弟此类妖道部众,虽在后来发展的太平道里走上邪路,开始妖言惑众,煽动万民变为蛾贼,以符水欺民诈财,扰害社稷……但其部分想法朕看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
“民心如水,社稷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以来只听闻无舟而动之水,未闻无水而行之舟,张角兄弟既能用符水下乡治病救人借此幻惑民心,朝廷也未尝不可让官方道士使用我大汉医家当代传人之秘方,同样下乡治病救人兴办义舍义学,形成以新道教为核心的社会基层福利制度,好借此机会为朝廷把控民心稳定国家社稷。”
“正可谓施仁布泽,乃我大汉立国之本————朕认为此举交由忠君之心可由朝廷确信,并且自先秦孝武皇帝时代传承以来的当代道家正统传人,所把控的官方新道教来办,已经是最好的处置办法。”
“如若在座的各位公卿不吝啬于派出各家子弟,如同新道教的道士们一样下乡充当义医救人,开办义学教书,为我大汉广大黔首民众们谋取福利,朕也未尝不可考虑一下将此事托付给儒家名士们来办……”
这话一出,本来还想和刘皇帝继续饶舌的朝中一众公卿们,很快就在这一刻纷纷陷入了闭口不言状态。
上山下乡这种建国后接受了社会主义教育的不少知识分子都不乐意的事情,这帮在世家大族蜜罐里面长大的世家子弟要是主动点头肯干,那才叫见鬼了。
对于这点,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文官集团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的默契,没再开口出声。
不过他们的这一闭口不言状态,倒也不是全都被刘皇帝这番话语给尽数说服。
纯属朝中已有半数公卿文武都已经变成了绝对效忠于刘皇帝的工具人,以及对方手里正把持着超越昔日董先森的强横武力,才足以令这些面服心不服的文官集团暂时不愿在明面上和刘皇帝撕破脸,进行正面对抗罢了。
也就幸好当下的时代,正逢汉末诸侯到处割据的乱世。
不然这种仅仅只是对农村基层第一步动刀的政改,怕是还真不容易就这么在朝中得到一致通过。
自古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一事,在一般情况下,是从来不会被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主动去做的。
哪怕偶尔出现某个皇帝一拍脑门,自己突发奇想打算整活,也只会被底下人的欺上不瞒下操作给迅速糊弄过去。
唯独在这朝中实际影响力已经急速缩水到了仅限于司隶关中地区的当下,刘皇帝才会总算具备进行政改的大义由头与借口。
毕竟这汉室权威自桓灵二帝以来衰落至今,总得找到一个甩锅对象吧?
刘皇帝既然连轮台罪已诏都已经推出去,承认自己这个皇帝对于大汉帝国沦为今日这般需要负上一定责任,那要重新改过纠错的地方,除开自己之外就必然也要包括当下的政治体制。
诸如【一切都是独尊儒术的错,董仲舒忽悠汉武帝罢拙百家罪该万死!】这类话语,刘皇帝虽暂时还不敢大声在朝廷之上喊出来。
但【扶持道家重用黄老之学】的由头,已经用免除全国一年赋税的事实操作,身体力行了一番民生实践的刘皇帝,则多少还是可以在这个时候借助老祖宗的祖制规矩,提出这个让当朝儒生们难以反驳的改制由头…………
(http://www.xinhaiwx.com/book/588S-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