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的岁月让宋皇后格外沉得住气。她不急着和李继隆讨论,而是摆摆手,让人把王超的尸体抬回去,并且对李昉说:“此间大事已定,还请尚书回去禀告嗣君,王超拥兵自重,逼迫主将现已经伏法。请嗣君将李宅外的兵马撤回来吧!”
李昉心想怎么就大事已定了?北伐大事,我一个兵部尚书不能听吗?但是这一天一夜下来,他是再不敢小瞧宋太后,也怕赵德泽真让他告老还乡,只好告辞。
李继隆这个生死里走过无数遭的猛将,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眼皮一跳,苦笑道:“娘娘真是跟以往不一样了。”
宋太后本能觉得再说有点多,但这么些年压抑。有些话也是如鲠在喉,她不由接了一句,“李节度倒是没变,仍旧如此重视家人,来人将家信给他。”
任守中拿出李深秀和李继和的亲笔信,双手捧给李继隆。
李继隆看着这个身手无比诡异的小内侍。他心中不免好奇,只是现在千头万绪,也没空多问。他匆匆扫了一眼,确定笔迹无误,人没事就行了。至于内容,刀架在脖子上了,人家让写什么,还不就是写什么。
有了那么一打岔,宋太后看出李继隆气势不如刚才,方问道:“李节度咱们也不说虚的,你久在前线。今日说北伐必败,是基于什么判断的?”
李继隆也干脆,道:“臣所思虑者三,一曰粮草,二曰兵力,三曰敌手。”
其中宋太后只能明白粮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北不是中原或者江南,军粮供应对战争成败甚至国家元气都至关重要。要不然赵炅也不会连商王都派出去督办,当然他也就是个幌子,真正办事的还是人家户部尚书张齐贤。
这是因为自从幽州之战失利后,传统的籴粮已经不能满足边境屯兵的需要。而这些粮食都是各地征集,路上还有损耗,所需自然巨大,往往影响农户口粮,导致民不聊生。每每引发动乱。
赵邦媛表示,这件事情他熟呀!她在洛阳亲眼见过。吕蒙正为此焦头烂额,想尽办法,最后甚至还丢了官。
而且这些年宋军一向讲究“困敌于粮”,意思是契丹粮食产区更少,耗也能耗死他。但问题是辽国骑兵多机动性强,粮饷补给以“打草谷”为主,即到宋国境内烧杀抢掠。这样乡兵(宋河北民兵称呼)疲于应对,两厢受害。
李继隆在边境多年,深知不解决这个问题,等到北伐一开始,几十万人人吃马嚼,那么后勤压力会多么大!如果不能速战速决,那么宋军必然溃败。而辽国的追击能力又那么强,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宋太后只能想明白一点儿道理。但是李继隆今天的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了。
她说道:“李将军说的这一些,吾能听明白一点,但既然你有报效国家之心,心中也有了成熟的计划,就应该回去面呈嗣君,你为国家除了这一害,吾可为你做保。”
人家皇太后都这样说了,李继隆还能不识好歹吗?何况,就从本心而言。他也同样了解,宋绕柔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她对付歹毒之人,才会用阴谋诡计。更多的时候喜欢堂堂正正。
于是,一场冲突就这样消弭于无形。寇准作为亲戚,先行护送宋太后回宫安置,邦媛随行。此时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宋太后两天两夜精神高度紧张,这实在坚持不住了,竟然在马车里靠着邦媛睡着了。
此后几天,赵德泽忙的厉害,肉眼可见地瘦了。赵舜华被接了回来,与赵邦媛一起跟着宋太后暂住。
李继隆回来后朝见赵德泽,两人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随即李继隆回到京中的家里,而且还把李继和也给带走了。
赵炅驾崩后第三日,李继隆和使者曹利用飞马入曹家镇大营,宣读新帝的诏书,安抚士卒,并开始淘汰其中老弱。
第四日,高琼上疏要求离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去充当先帝山陵使。但被赵德泽挽留,并且把山陵使一职交给了赵普。
赵普年纪比赵炅大了二十好几,此来是追求权力的,不是给人修坟的。赵普当然嚷着不干,但赵德泽就拿金匮之盟说事儿,逼得这位老丞相不得不走马上任。
这些事情一出,宋皇后这里更是门庭若市。不断有贵妇人前来跪拜请安。除了燕国长公主实在不好挡之外。赵邦媛和赵舜华谁也不放进来,只说母后累着了需要静养。
雍熙二年十月二十九日,钦天监测出的黄道吉日,这一天十月小阳春,阳光明媚。天朗气清。嗣君赵德泽先是等在报本宫,由内侍宣读宋太后懿旨,首相吕端劝进,正式从丹凤门走入。
他本穿着嗣君朝服而来,至大庆殿更衣,着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最后由宋太后亲自给他戴上冕冠。
赵德泽随即至正殿,受玉玺,升御座。群臣在殿外称贺,宣告他成为大宋第三任天子。
按照流程,赵德泽又要去太庙参拜他爹赵匡胤,然后再去誓碑殿,最后回朝。
也就是同一天,宋太后在帘后对群臣道:“我儿年将志学。实不需妇人干涉,吾即日退居后宫。”
这是母子两个事先商量好的。赵德泽象征性的劝了一会儿,就叩谢宋太后多年养育之恩。宋太后随即提出,德泽二字常用,避讳太难。她道:“泽,甘露滋润也。官家字润,当改名赵滋。”
给子女起名字向来是父母的权利。何况宋代避讳确实严格些,吕余庆原名吕胤,避讳赵匡胤而改名。沈义伦为避讳赵光义而改名沈伦。当然,赵滋当权之后,沈义伦很有眼色的不提改名这一回事儿了。
但无论如何,这些繁文缛节,能省则省,总归是对天下有益的群臣小,自然没有意见。
宋太后退往后宫后,赵滋南面独坐,道:“朕绍祖宗基业,当以天下为先。不忍见军卒征伐无度,决定即日派使者往契丹,表达休战之意。”
——
第二更
(http://www.xinhaiwx.com/book/D2GZ-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