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皇帝修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八十六章 争权夺利进行中

 

“胡宗宪出京了。”

深夜,湖南王府中,众人齐聚一堂。

坐在首位上的辽王,当即一拍桌案,露出了皱眉不悦的神色。

随即他将目光转向右侧下首的位置,那里端坐着一位读书人——祝先生。

当辽王向他投去目光时,在座其他众人,也纷纷有着相同的动作。

只不过这些目光里,或有担忧,或有嘲讽,更多的还是欣喜与幸灾乐祸。

暗杀胡宗宪的计划,事关辽王这边的战备军事部署,可谓是关键。

然而负责这件事的祝先生,却失手了。

不仅失手了,更是引发出更大的问题。

在座众人,除了祝先生外,还有位于辽王左侧下首的悟虚老和尚。

除了这两个人外,剩余的人,则是这几个月来,陆陆续续投靠辽王的人才。

他们大都出自世家豪族,地方势力等等。

在辽王起事后,或因为被裹挟,或因为想赌一把等等原因,聚在在他的手下。

当然,其中不乏大胆投资的人。

只是碍于身份地位乃至家世等等,随着时间推移,也被排挤了出去。

现在能坐在大堂里的人,哪一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自然,他们对霸着辽王信任之一的祝先生,也是恶意颇多。

这不,现在就开始准备落井下石了。

不止是祝先生,他们对悟虚老和尚的恶意更大。

奈何人家不仅掌管佛道势力,本人更是老奸巨猾,绝非常人。

几次碰壁后,便只能将大部分主意,放在稍弱一筹的祝先生身上了。

当然,这位祝先生,自然就是贾仁所扮。

肉眼凡胎,识破不得他的障眼法。

“此事是下官之失,还望王爷责罚。”

贾仁带着祝先生的样子,果断从椅子上起身,拱手请罪道。

这般爽快的认罪,不仅让在场众人露出异色,就连辽王的目光里,都闪过一丝意外。

不过,认罪就好。

可能这听起来很奇怪。

毕竟贾仁所扮的祝先生,早就向辽王投诚,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这般赏罚分明,是否有些不对头?

更进一步说,在场众人,虽然都算得上是辽王的自己人。

可是这里面,也有个亲疏远近之分。

显然,贾仁所扮演的祝先生,应当算得上心腹。

不过辽王这般问责,自然也有他的打算与苦衷。

今时不同往日了,他手下的人越来越多,就注定离不开争斗与算计。

尤其是祝先生与悟虚老和尚,这两位可是辽王“创业”之初的合伙人。

纵然各有心思,却也是元老,掌握着很大一部分权力。

放在以前还没什么,可是随着辽王的“造反”大业,慢慢做大做强。

一个尖锐的矛盾,就摆在了众人面前。

作为元老的祝先生与悟虚老和尚,手上掌握了太多权力。

他们拿得多,后来投靠辽王的人,就非常不满了。

这些不满化作日常的各种事件,出现在辽王的面前,含蓄而又隐晦的表达了出来。

辽王也不傻,当然看出了问题所在。

这才有了今天这场问责会议。

其目的,就是以此分散祝先生手中的一些权力,交由其他人,从而平衡自己势力里的各方力量与所需。

只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贾仁所扮演的祝先生,竟然这般果断认罪。

所以当他站出来请罪后,场面一时间有些安静。

不少人的目光,在祝先生身上游离,似乎是在探究什么。

随即,他们又不留痕迹的看向两人。

一个是辽王,另外一个,是悟虚老和尚。

看辽王,那是在施加压力,这件事绝不可以半途而废。

大家投靠你,可不是为了什么道德大义,没有利益与权力的许诺,凭什么给你卖命?

而看悟虚老和尚,则是因为“兔死狐悲”的原因。

同样身为元老,祝先生今日之景,未尝不是悟虚老和尚未来之果。

故而,他们怕这个时候,悟虚老和尚突然跳出来,将这件事搞砸。

矛盾是矛盾,但是这两个人,可是辽王势力的核心人物。

要是祝先生与悟虚老和尚,真的要硬顶不放权。

恐怕就是辽王,都要三思而后行。

只是面对众人悄摸摸的打量目光,悟虚老和尚却只是低眉垂目,慢慢捻动手中的檀木佛珠。

这般置身事外的态度,不仅让其他人松口气,更是让辽王脸色缓和了不少。

随即,辽王便亲自起身,去伸手搀扶祝先生,

“先生严重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那个胡宗宪远在京师,以先生能为,能周全刺杀一事,已经实属不易。”

“本王自然不会多加苛责。”

以退为进的手段,辽王也是玩的娴熟,字字句句都在安慰,却也在不断强调一件事。

刺杀胡宗宪一事,失败了。

而这件事的重要性,大家心里都有数。

单看辽王所言,便能明白,这些安慰话,并非是在替祝先生开脱。

相反,这是公平公正的发言。

犯错与安慰,并不代表事情的结束。

辽王主动退让一步,那是不想将事情闹的太难看。

毕竟他这刚起事没多久,就要对手下元老下手,说出去,实在有损形象。

对于上位者来说,自身形象,还是非常重要的。

“王爷之言,让下官铭感五内。”

“然,无规矩不成方圆,若不行法度公平,如何服众平人心?”

“下官自请辞去右长史之职,请王爷俯准。”

面对辽王的安慰,贾仁所扮祝先生,立刻开口说到,

大明藩王的府邸,自然也要人去操办运行,常设长史司作为统领。

其中长史司,以左长史为首,右长史为副,其下还有典簿等官职。

当然,按照大明律规定,唯有嫡系亲王,方能设置王府内官职。

换而言之,辽王这边,属于逾越。

不过嘛,人家打着清君侧,杀奸臣的名号起事,到底为何,人人皆知。

这点逾越,和造反比起来,属实不算什么。

自辽王举事后,一直奉行缓称王的政策,故而所设官职,依旧是大明藩王那套。

其中左长史,是由悟虚老和尚担任。

而右长史,便是祝先生了。

这两人在辽王的势力里,属实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着各种核心权力。

也难怪后来投靠辽王的众人,对二人虎视眈眈,恨不得取而代之。

如今祝先生自请卸去右长史之职,对他们而言,可谓是天大的喜事。

这不,祝先生刚说完,就有人忍不住,立刻跳出来说道,

“右长史大义,我等钦佩。”

“还请王爷秉公而行,莫要辜负了右长史的一番苦心。”

这些话就和“遵旨,奉命”一般,是要赶紧落实这件事的结尾。

然而辽王却没有半点喜色,只是皱着眉,看向祝先生,

“先生严重了,策划之失,又岂能全怪罪先生一人身上。”

“虽要秉公而行,却也不至于这般过甚。”

这番话,当即听的众人脸色各异,明白辽王是不会同意此事了。

这也是当然的结果。

祝先生再怎么说,也是辽王的心腹之一,自己人中的自己人。

从他手上问责分权,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

可是这并不代表辽王要将他抛弃不用。

恰恰相反,辽王还需要祝先生这个臂膀,来帮他平衡手下势力。

所以分权是真,保人也是真。

这种将人一撸到底的做法,才是最愚蠢不过之事。

“王爷所言甚是,祝长史一路相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虽然在胡宗宪之事上,有所过失,可也不该苛责太过。”

“朝廷大军的事,我等再想想办法就是。”

又有一人开口说道,将祝先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难得辽王这边有了突破口,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拉下祝先生的打算。

唯有祝先生倒了,这位王府右长史手中的权力,众人才有窥视的资格。

此人一开口,便直指问题的核心——胡宗宪未死,出京率兵而来。

大祸将至啊,王爷!

而造成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这位祝先生。

若非他打下包票,却又失了手,何至于闹成这般结果。

现在胡宗宪那边率领大军杀来,怎么应对,还是问题。

光靠祝先生一人,怕是不够,总是要齐心协力的。

谈到齐心协力,如今情况下,王爷您,看着办吧。

威逼利诱,谁都会。

面对触之可及的权力诱惑,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今天这个权,不分也得分。

虽然这话有些糙,甚至还有威胁的部分,不过放在辽当下的情况里,却显得十分合理。

大家为何聚在一起,听辽王行事?

不就是奔着利益和权力嘛。

现在辽王若是不肯给,那就别怪大家消极怠工了。

就算朝廷杀过来,主犯也是辽王。

而他们,大不了让渡利益,退出这个舞台。

天下世家豪族之间,就没有绝对过不去的仇恨,只要利益够大,什么都能谈。

这些茶颜茶语下的暗示,已经非常明显了。

一时间,辽王脸上不由闪过一丝怒火,却到底是忍了下来。

他转头看向一言不发的祝先生,目光中似乎带有一丝愧疚。

“先生之心,本王自然体会。”

“这一路行来,若无先生与在座各位的扶持,本王如何能行此大业。”

“倘若今日因一事之过,而弃了先生,那本王有何颜面,再苟活人世?”

说话间,辽王看向了众人,带着警告而又锋利的眼神。

已行之事,必再有之。

你们若是再逼迫过甚,休怪本王日后不讲情面。

话音刚落,大堂里便陷入了一片安静。

在座众人互相看了看,没有再说什么了。

“臣,愧对王爷,自请降为典簿,以正律法。”

这时,一直沉默的祝先生,终于开口了,给所有人都递了一个台阶。

从王府右长史到典簿,降的可不仅是职位,更是分散了不少手中权力。

而这个处置,显然是大家能接受的结果。

祝先生的让步,让辽王以及其他人,都很满意。

“委屈先生了。”

辽王难得有些真情流露的说道。

他轻轻拍了拍祝先生的胳膊,随即转身坐回首位,脸色一正说道,

“祝先生自请降为典簿,本王是既心痛又无奈。”

“右长史这个位置,暂时高悬不用,其应下之权,由……。”

问责分权结束,接下来自然是将祝先生让渡出来的权力,分配给其他诸人。

刚才那场争论,正是为了此事。

听到辽王的分权决定,在座众人,纷纷露出了喜色。

权力到手,什么都好说。

只是暂时高悬的右长史之位,却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王府官职体系中,以左右长史为首。

如今他们好不容易拉下来祝先生,这位王府右长史,自然不可能再给对方机会官复原职。

所以这个职位,要争,而且越快越好。

至于辽王的一番表演,大家表面上是感动非常,实际上,却是心里毫无波澜。

这种权术,翻翻史书,都有各种各样的案例,无非是玩弄人心那套。

想到这里,其中几人不由看向了堂中站立的祝先生,目光里闪过了一丝戏谑。

这份感动,祝先生你不得不配合感动啊。

今晚会议的重点,已经商议完毕,辽王当即宣布散去,明日再讨论应对朝廷大军的事由。

而等众人散去时,辽王却派人叫住了祝先生,让他去书房一会。

“还要加班啊?”

“徒呼奈何!”

路上,祝先生与悟虚老和尚擦肩而过,两人对视间,完成了无声的交流。

只不过一人带着看戏的目光,一人带着无奈的目光。

“阿弥陀佛。”

悟虚老和尚双手合十,突然念了一句佛号。

随即在祝先生羡慕的注视下,迈着松快的脚步,笑吟吟的离开了王府。

而书房这边,辽王也早就等候了。

今个这事,他势必要好好和祝先生谈一谈,免得生出间隙来。

“先生请坐。”

当祝先生推门而入时,辽王当即起身,示意他坐下来谈。

这般礼遇,算是非常有诚意了。

“谢王爷。”

祝先生看了看座椅,道谢后方才落座,静等辽王开始表演。

“今日之事,是本王对不起先生,若非……。”

果不其然,辽王开始了他的表演。

大概流程就是,愧疚,无奈,迫不得已,两害取其轻。

本王是无奈无辜,且尽力保全你的人。

坏人都是那些投靠过来的人。

不过别担心,本王心里明白,绝不会亏待先生云云。

一番表演下来,祝先生皮肤下的贾仁,只有一个感想。

辽王的嘴皮子,越发利索了。

当然,这种事,免不了当事人的配合。

于是在辽王的表演下,两人在书房里,一起上演了两眼泪汪汪的感人场景。

辽王说自己无可奈何,祝先生便提感动云云。

于是,至少明面上,这件事算是过去了。

“先生最近可收到了有关京师的情报?”

谈心后,辽王终于提起了正事,面带忧虑之色,看向了祝先生。

胡宗宪没死,带来的影响很大。

眼看朝廷军队就要杀过来了,如何应对,就成了眼下最大的难题。

在情报网方面,负责的人,便是祝先生。

一提到这个,祝先生当即精神一振,立刻来了劲。

王爷你听我说,我这里可是有最一手的情报,保证绝对的可靠。

“这正是下官要向王爷禀告的事情。”

“京师那边,确实发生了一些事情。”

祝先生伸手摸了摸长须,一本正经的讲述起来。

这些情报的来源,正是当今大明皇帝嘉靖,他的本尊,绝对安全可靠且一手。


    (http://www.xinhaiwx.com/book/FMWH-3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