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天幕,开局科普如何刺杀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如何让十四亿人都吃饱饭

 

“但同样也是在今天,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人们讨论的只有均衡营养和减肥这种话题。”

“我们这一代人成为了中华上下几千年以来,第一批能够真正的吃饱的人,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老祖宗们做梦都不敢想的。”

“据统计,到2024年,我国14亿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493公斤,粮食库存充裕,牢牢掌握着粮食主动权。”

……

这个消息好像炸雷一般在所有古人的脑海中响起。

天幕之上,不管是身份显赫衣食无忧的帝王将相公卿贵族,乃至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普通大众百姓们此刻同时陷入了呆若木鸡的状态。

十西亿啊!

古代或以十万为亿,或以万万为亿,今定为后者。

这个庞大的数字仿佛一座大山一般,狠狠压在历朝历代所有古人的心上,瞬间让他们无比震撼!

这个数量级,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他们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到后世中华是怎么让十西亿人都吃饱的。

……

嬴政看着臣下,都能在他们脸上看出极度的震惊,十西亿这个数字己经远远超过了古代封建王朝的人口极限,是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章邯,大秦现在有多少人口?”

章邯此刻在咸阳担任少府卿,还不是统兵的将军,少府卿是少府的长官,为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室,管理宫廷的各种开支,如天子及后宫的各项开支、宫室的营造和维护、宫中膳食和衣服、御用品和陵墓陪葬品的制造和管理等。

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

章邯从怀里找出一卷文书,说出了现在秦朝的人口数量。

“回禀陛下,我大秦现有人口2650万左右,包括六国子民。”

如此巨大的差距,顿时让嬴政沉默了。

大秦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将中原所有地盘都收入囊中,也才区区两三千万人口罢了。

光治理好这两干万人口,让他们能吃上饭不至于饿死,他的大秦从朝廷到地方就己经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也不是傻子,他能感受到现在的大秦就好像一个随时会崩塌的悬崖一样,这些吃不饱的人不仅是六国子民,他三秦子民也有大部分处于半饥饿状态。

他无法想象后世中华是如何让十西亿人都吃饱的,光一想到这个数字,他就感到头皮发麻。

……

刘彻也被吓得从龙椅上跳了起来。

他的西汉朝廷努力维持治下这三千多万的人口,就己经竭尽全力了,前段时间与匈奴决战都是多亏了文景二朝的积累才能让他有国力击败匈奴。

要是让他去治理一个十西亿人的国家,他估计会马上抽风过去。

而桑弘羊等掌管国家财政支出的大臣更是被惊呆了,刘彻只是惊讶,而他们就是恐惧了,他们想象不到这么多人一旦吃不饱会发生什么极其可怕的事情。这种事情他们都不敢想。

……

李世民沉默了。

在中国古代,当然,不仅是中国古代,只要是人组成的国家,人口基本上可以和国力划等号。

一个国家要强大到了什么程度,才能养活这么多人口?才能让十西亿人都吃饱!

李世民心中不禁生出想象,如果大唐拥有这么多人口会怎么样。如果大唐真的有这么多人,那么漠北西域岭南辽东,估计都会充斥汉人,将这些地方永远占据下来。

当然,下一秒他就把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丢了出去,如果他大唐真的有这么多人,估计马上就是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即使他再能干,他大唐也会马上完蛋,十西亿人要是吃不饱饭,那爆发出来的力量怕不是能把这天地都掀翻。

……

明永乐时间点,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英文名的皇帝朱棣正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一同观看天幕。

看着他们呆若木鸡的样子,和他们治下的百姓是一个表情。

……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有一些人穷尽了一生的不懈努力,让我们实现了粮食自由。”

画面来到一处农村的农田,金色的稻海在微风中起舞,一看就是难得的丰收,那些巨大的稻穗上密密麻麻的稻子,看着让人心发慌。

“2021年5月22日,一条新闻震惊了全国人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衰竭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看到这里,朱元璋眼前一亮,作为底层农民出身的人,他是真正自己种过田的,水稻他知道,是南方人的主食,只是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一旦发生干旱,水稻就会减产,从而引发饥荒,所以他当上皇帝后尤其重视农村地区的水利建设,现如今很多南方地区的水塘水渠水沟都是洪武年间建设好一首维护使用到现在的。

虽然不知道杂交水稻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既然天幕如此郑重的提到它,那么这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提起粮食,不仅朱元璋严肃起来,也不仅皇帝严肃起来,所有但凡要吃饭的人都严肃了起来。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出生于北平(现北京市),江西省德安县人。”

“20世纪60年代,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面临的粮食压力尤为巨大。在这一背景下,寻找提高粮食产量的新途径成为农业科学研究的紧迫任务。”

“水稻作为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其产量的增加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那个时期,中华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加上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不普及,导致粮食产量普遍较低。”


    (http://www.xinhaiwx.com/book/IMZ5-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