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六十年代中华还遭遇了连续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此外,政策方面的一些失误,如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管理不善和生产方式的不适应,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政府为了工业化积累资金,对农民的粮食征收过重,使得农民手中的粮食不足以维持生活。经济困难时期,工业基础薄弱,无法有效支持农业发展,也影响了粮食生产。”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寻找提高粮食产量的新途径成为了农业科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农业科学家们肩负起了这一历史重任,他们深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才能为国家解决粮食问题,为人民带来福祉。杂交水稻的研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悄然展开。”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袁老开始了对更高产量的水稻的研究,他希望通过对水稻育种的研究来增加产量,来解决中华的粮食问题。”
看到这里,古人们这才明白了袁老为何享有如此殊荣,看来他应该是成功了,所以后人们才会如此崇敬他。
粮食问题是国家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天下百姓都能一日三餐吃饱吃好,那谁还会去吃饱了没事干去造反呢?
而抛去可有稳固江山这一点而言,光是让百姓吃饱饭,这一点就是莫大的功德,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说袁老在古代定然是能封神的。
事实上,古人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能吃饱饭,那就是盛世了。而如果能让所有百姓都能吃饱饭,那简首就是圣人之治了。
“1961年,袁隆平在湖南省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发现天然杂交水稻,这株水稻高大健壮,鹤立鸡群,稻穗硕大且籽粒,每穗竟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按照这样的生长态势,一亩地的产量能超过600公斤,是普通品种的两倍之多。”
“袁隆平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其种子保存下来,满心期待着来年能培育出同样出色的水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第二年,当他满怀期待地将这些种子种下,收获的却是性状各异、参差不齐的水稻。但袁隆平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挫折打倒,凭借着扎实的遗传学知识,他很快意识到,这株特殊的水稻很可能是天然杂交稻。”
“这个发现,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心中关于杂交水稻研究的道路,一个大胆而富有前瞻性的设想在他心中悄然萌芽:既然大自然能够孕育出天然杂交稻,那么人类完全可以运用科学技术,人工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彻底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要实现这一伟大的设想,首要任务就是找到天然雄性败育株,也就是俗称的 “女儿稻”。在当时,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水稻是雌雄同株且自花授粉的作物,天然雄性败育株的出现概率极低,在自然界中寻觅它,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袁隆平没有丝毫退缩,1964年夏天,他毅然决然地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寻稻之旅。为了不错过任何一株可能的雄性败育株,袁隆平每天都在太阳最为炽热的中午,顶着炎炎烈日,手持 15 倍放大镜,一株一株、一朵一朵地仔细审视着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中数十万株水稻的每一朵花。”
“在那漫长的两年里,他和助手们不辞辛劳,历经无数次的失望与坚持,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茫茫稻海中成功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这一重大发现,让袁隆平团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为后续的杂交水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6年2月,袁隆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篇论文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不仅开创了国内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更为世界范围内的杂交水稻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让人们看到了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潜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1967年6月,湖南省科委高度重视袁隆平的研究,将 “水稻雄性不育” 正式列入省级科研项目,并安排李必湖、尹华奇两名应届毕业生留校,协助袁隆平开展研究工作,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也由此正式成立。”
“从此,杂交水稻的研究不再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转变为团队的协同作战,众人齐心协力,向着攻克杂交水稻难关的目标奋勇前进。”
“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袁隆平团队为了寻找保持系,做了多达3000多个杂交组合试验,他们日夜坚守在试验田,精心培育、仔细观察每一个杂交组合的生长情况。”
“然而,实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始终无法达到 100%,这让整个团队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但袁隆平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开始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大胆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来培育新的不育材料的设想,为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1970年11月,命运终于迎来了转机。李必湖在海南三亚南红农场附近的沼泽地中,惊喜地发现了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不己,他立即赶往现场,经过仔细鉴定,确认这株野生稻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天然雄性败育株,并将其命名为 “野败”。”
“野败的发现,成为了杂交水稻研究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犹如一把钥匙,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希望之门。”
(http://www.xinhaiwx.com/book/IMZ5-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