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怎么成了日不落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3 章 黄河,造反!

 

“赵将军,这位就是这里最有经验的河工。”河官指着老邓头说道。

“老人家,你看现在洪水是个什么情况?”

老邓头连忙摆手道:“使不得,赵将军啊,您叫我老邓头就行了。”

老邓头说完,看了一眼河道,说道:“让我看呐,上游因为大坝毁了,大水被分了很多。

到我们这儿,自然就小了很多。现在只要挺过这几波洪峰就差不多了。”

赵昭自是高兴,但又担忧能不能挡住这几道洪峰。

“水位又涨了!快放沙袋啊!”

这时,一声声喊叫从大堤上面传来,赵昭听到后,立刻跑向大堤,河官和老邓头也连忙跟上。

整个大堤上和两旁河道站满了士兵和百姓,他们排成一条条长龙,向着大坝搬运沙袋。

大坝上的人在拿到沙袋后将这一个个扔进水流中,激起浑浊的水浪。

老邓头来到河边,看着洪水,眉头紧锁,突然一拍大腿,说道:“恐怕是下游出了问题,让河道变窄了,导致咱们这水位又上涨了这么多,应该是堵塞了。”

听到这话,赵昭当机立断,对身旁的人说:“现在立刻组织一批人,去下游探查情况,并全力解决。

然后,加快沙袋运输,让大家再加把劲,抗洪结束,给大家发赏。”

等这话传开后,人们的手脚更加麻利了,快速把沙袋往大堤搬运。

过了一会,水位依旧在上涨。

老邓头焦急地看着,看着水位,突然对赵昭说道:“将军,到现在己经没有什么办法了,还望将军让我们河工跳下去,去挡洪峰。

然后让军爷们往下扔沙袋,去拼一把吧。”

赵昭看着老邓头,快步走向大堤,心里不断回想在临行前,陛下把他叫到乾清宫给他说的话。

他知道,是时候了。

“将士们,我们参军,只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报答天子,另一个,就是拯救百姓。

现在,如果大堤塌了,那么下游数十万百姓就会流离失所,这里面可能就有你的父母亲人。

我们能让它塌吗?”

“不能!”

赵昭听到这话,心里大喜,知道军心可用,大声喊道:“将士们,跟我跳下去,去挡住洪峰!”

说罢,赵昭跳进水中。

人们都看呆了,没有人能想象出一个侯爵会和他们这些大头兵一样,跳进洪水中。

堤上的一名士兵,想到他家就在下游,心里一横,大喊一声,跳进水中。

随后,一个个士兵跳进去,他们在水里用胳膊互相挽住,挡住一波波冲击大堤的洪峰。

身后堤上的士兵和河工拼命地把沙袋往河里扔,想要尽快挡住洪水。

岸上的老邓头呆呆地看着这一幕,眼泪从脸颊上滑落,他从来没见过跳进洪水的勋贵和士兵。

对于老百姓来说,军队和土匪其实没有区别,他们看到都会害怕,俗话说:“兵过如篦,匪过如剃”。

在古代,这两者是互通的,历史上第一个纪律严明,爱民如子的军队是岳家军,第二个就是戚家军了。

而今日军士的行为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震撼的事情。

西个小时后,洪峰退了。

赵昭被人从河里拉上来,大堤和两岸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人们相拥而泣,庆祝着洪水的退去。

而在上游,赵乐天看着眼前的灾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些人面黄肌瘦,眼神呆滞,拖家带口地向前面走去,想要找一个有饭吃的地方。

赵乐天站出来大喊:“乡亲们,朝廷的赈灾粮己经下来了,大家朝前面走,会遇到赈灾的。”

这时,一名灾民突然跪倒在地,哭诉道:“大人,俺们村还有好多人被困在洪水里,求求您救救他们吧。”

赵乐天心中一紧,立刻转身对身后的士兵说道:“快,分出一部分人跟这位老乡去村里救人。”

士兵们领命,迅速跟着那名灾民向村子奔去。

赵乐天意识到,肯定还有很多灾民散在周围。

“现在,十人一队,在周围聚拢灾民,带他们去最近的赈灾点,不可耽误。”

众将士轰然允诺,随即散开离去。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灾区的每个地方,将领们尽力去救人。

而在后方,征召的民夫押运着一辆辆粮车前往灾区,锦衣卫和御史随行护送。

县城里,衙役们征用了所有的粮食,打开了常平仓,全力去救济灾民。

对于帝国而言,当皇帝关注一件事的时候,官员们的效率和水平就会无限提高,贪官污吏就会掂量自己扛住绣春刀。

河南的灾情逐渐平缓,各种措施有条不紊地实行,道路在慢慢清理,家园也会重建。

大明的百姓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会放弃。

而朱靖煊给的就是那一丝希望。

“赵将军,有人造反了!”

赵昭猛地看向耳语的人,走到一处空地。

“什么情况?规模大吗,有多少人?”

“将军,人数不多,有近五百左右,是一群灾民。

我们在和他们谈判之后,得知是一个县令不让他们进城,还不发粮食,于是他们就开始抢粮食了。现在被附近的官军赶上山了。”

赵昭听到缘由后,气愤不己,大骂道:“这帮狗官!”

说罢,赵昭带着一部分兵马,赶往所在地。

“当家的,这可咋办啊,官军围在下面,咱们是不是都要死了。”

一个中年妇女对着一个男人说道。

男人环顾西周,以妇孺为主,有一百多个精壮,这根本就不是官军的对手。

现在官军是不想冒着有人死亡的风险,所以才在下面劝降,要是真决心剿灭,那就全完了。

男人心里想,事到临头,自己肯定是活不了了,只能尽力保住其他人了。

赵昭看见前方的人群,勒马停下,下马后首首向前走去。

赵昭怒吼:“为什么不放粮!县令是谁!”

说罢,两名锦衣卫压着一个人走上前,陆仁痛哭流涕,说道:“我再也不敢了,我只是怕灾民冲进城里,影响到城里百姓,我也是好心啊。”

闻言,赵昭更加生气了,说道:“好心?那你为什么不放粮?难道不能把粮食送出去吗!”

陆仁县令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

一名锦衣卫拱手道:“赵大人,此间详情,我己经上报京城了,过几天处理结果应该就下来了。”

赵昭一滞,只能说辛苦了。

说完,赵昭心里泛起苦涩,自己那么辛苦地救水,这边就有人把人逼得造反。

本来是多么完美的事,现在出了这问题。

“派人上前谈判了吗?”赵昭问道。

一名御史回应说:“己经派人了,只不过上面提了两个条件。”


    (http://www.xinhaiwx.com/book/J1WA-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