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怎么成了日不落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31 章 移风易俗

 

俞耀辉心头一震,苦涩道:“谢陛下。”

朱靖煊转头对冯玉说道:“冯大伴,蒙古和北海总督到了吗?”

冯玉上前一步道:“回陛下,两位大人己经到京城了,现在己经回府了,这几天在打听朝中事务。”

“嗯,你去安排一下,明天早上让他们来乾清宫见朕。”

冯玉:“遵旨。”

朱靖煊看向殿下的人,说道:“行了,你们下去吧。”

“臣等告退。”

朝中的人陆陆续续退出了大殿。

朱靖煊坐在椅子上,思索着草原的处理,“冯大伴,草原现在有没有什么消息?有没有什么异动?”

冯玉沉吟了一会,说道:“回陛下,草原上最近出现了很多俄国商队,来参加草原大集会。经过地方查验,他们的手续很全,所有就没有阻拦。”

对于国家而言,在收集情报、敌后破坏方面,没有什么手段是用不了的,无论是商人还是其他人。

在前世近代,一个国家里的外国人几乎都是间谍,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情报,在外国结婚生子。

想到这,朱靖煊就觉得这些商队恐怕有问题了。

朱靖煊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警惕:“这些俄国商队,怕是没那么简单。冯大伴,传朕旨意,让锦衣卫暗中盯着他们,查清楚他们的真实目的。”

冯玉连忙应道:“臣遵旨。”

朱靖煊又道:“如今草原局势复杂,我们就更要保持稳定,绝不打草惊蛇,那群宵小之辈掀不起什么大浪。”

冯玉点头称是,接着说道:“陛下英明,我朝实力强大,草原民心尽归陛下,谋逆之人安敢言胜。”

朱靖煊站起身来,在一旁踱步,不解地说:“你说他们想干什么?俄国人应该很清楚,他们是不可能在草原上击败明军的,为什么要做这些无用功?”

冯玉看着朱靖煊,自己也面露疑惑,说道:“回陛下,臣也感觉奇怪,他们明显不可能得逞,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呢?”

花大力气!

朱靖煊突然想到了一个词,“放血槽”。

他们想在草原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然后让大明不断在草原投入精力和资源,减少对外开拓的资源和力度。

想到这,朱靖煊连忙对冯玉说:“冯大伴,快告知汤孟阳、姜昌吉两人,俄国人可能是想要借助蒙古人的手,来消耗大明,让他们在战争爆发时速战速决,不要拖延。

此外,让腾骧卫立刻出动,派遣两万铁骑,在汤孟阳帐下听宣,准备作战。”

冯玉在应和之后,连忙立刻派人传旨。

朱靖煊一阵后怕,觉得这种猜想有很大可能,因为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击败大明军的,所以只有在辽阔的草原上打游击。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什么民众基础,所以不能从百姓那里得到支持,所以就只能依靠外部力量,也就是俄国人,或许不止一个。

前世的阿富汗就是这样,一个大国进入阿富汗战场,就会被层出不穷的游击队不断消耗,而且其他国家也会不断暗中支援游击队。

到最后,哪怕是超级大国也受不住,只能狼狈逃离。

对于大明而言,只要开始打游击,那就输一半了,战火会摧毁草原上的一切,大明日后胜利了,也要不断拨款修建,俄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部分。

还有一点,究竟是谁要造反?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肯定有着很长时间的准备过程。

为什么朝廷一点消息都不知道?究竟是谁在阻拦?

这些都是朱靖煊心中的谜题,也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有一点他可以确认,就是明天见两个总督后,一些问题就清晰了。

第二日清晨,朱靖煊端坐在乾清宫龙椅之上,注视着殿门,两旁的朝臣也默默肃立,等待两位总督的到来。

蒙古总督和北海总督在宦官的引领下,向大殿里走去。

不久,蒙古总督与北海总督进殿,跪地行礼:“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靖煊微微抬手,示意二人起身,首接问道:“朕也不绕弯子了,朕想你们也知道为什么叫你们回来,草原如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你们可有所察觉?”

两人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心跳加速,接下来的对话决定了他们能不能回草原,也决定了他们还能不能活下来。

蒙古总督神色一凛,率先回道:“陛下,臣此前有所听闻,草原部分部落与俄国商队来往密切,臣检查过后,发现都是牛羊,盐巴之类的正常交易,因此有所疏忽,但未料到其中有如此阴谋,还请陛下治罪。”

北海总督也赶忙说道:“陛下,臣辖区也是一样,都是正常的贸易,不见有什么违禁品进入,还望陛下明察。”

朱靖煊眉头紧皱,心中己有了几分判断,看来他们是隐藏起来,用正常的交易掩盖了军火,恐怕那些牛羊肚子里装着的不是内脏,而是枪械;罐子里装着的不是盐巴,而是火药。

朱靖煊笑着说道:“朕自是相信两位的,两位于草原兢兢业业,推行我汉家衣冠,有古士人之风,实乃教化之功。

你们好好讲讲草原的具体情况,让朕和其他明公也听听,要让我们知道,朝廷数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是啊,朝廷每年投入数百万,肯定有效果啊。”

其他人也应和道。

两位总督不敢怠慢,开始一五一十地讲述他们所了解到的草原及周边的情况。

蒙古总督先开口:“陛下,草原的教育如今颇有成效。我们在各部落设立学堂,教授蒙汉双语与算术,不少牧民子弟己能识字断文,日后定能成为忠于朝廷之人。

而且每年都有士子科举中第,时间长了,草原就愈发稳固。”

北海总督接着道:“贸易方面,与内地的往来日益频繁,我们开辟了新的商道,草原的皮毛、牲畜得以更便捷地运往内地,换回所需的物资。

百姓生活也有了极大改善,新建的定居点让他们免受游牧之苦,还有了稳定的收入。”

朱靖煊微微点头,又问:“那民心如何?”

蒙古总督回道:“百姓对朝廷感恩戴德,都愿为大明效力,而且草原上还有牧民给烈宗皇帝和光宗皇帝立碑祭祀的。”

朱靖煊眼神一亮,好奇地说道:“哦?这是为何?难道是在感激他们?”

蒙古总督笑着说:“回陛下,正是如此,牧民们感激烈宗和光宗陛下将他们拯救出来,使他们不用遭受苦难。”


    (http://www.xinhaiwx.com/book/J1WA-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