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让你当书童,你去马踏江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请了个家教

 

怀瑾轩内,墨香淡淡。

窗外几竿翠竹在微风中摇曳,洒下细碎的光。

沈瑜正襟危坐于书案前,铺开一张宣纸,执笔凝神,尝试将章惇所授的“以其矛攻其盾”之法,融入对范纯仁《盐铁论》批注的反击策略。

笔尖悬停,思路正酣。

“公子!公子!大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范十三那标志性的、带着点夸张惊喜的嗓音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他一阵风似的卷进来,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碗犹自冒着热气的碧螺春,脸上堆满了比平时更甚的谄媚笑容,眼神却时不时瞟向沈瑜刚蘸饱墨的笔尖,喉头微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

“何事如此惊慌?”

沈瑜搁下笔,有些无奈地看着他。

“不是惊慌,是惊喜!”

范十三将茶盏轻轻放在书案一角,搓着手,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了不得的宫廷秘闻。

“相爷他老人家,给您请了位顶顶厉害的先生!比太学里那些胡子能拖地的老博士强百倍!”

“哦?哪位先生?”沈瑜端起茶盏,吹了吹浮沫。

“章衡章大人!”

范十三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与有荣焉的激动。

“相爷的亲弟弟!咱们大靖嘉祐二年的状元公!正经八百的翰林学士出身!如今官拜吏部尚书!那可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满肚子都是学问!字字珠玑,句句锦绣!”

他一边说,一边目光又不受控制地飘向沈瑜刚写了两行字的纸张,眼中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仿佛那纸上未干的墨迹己化成了银锭子。

沈瑜心中一动。

章衡?这位章惇的胞弟,状元及第,官声清正,学识渊博,与其兄的刚厉果决相比,更显清雅端方。

章惇竟将他请来教导自己,足见重视。

“章尚书何时过来?”沈瑜问道。

“就在门外候着呢!小的这不是赶紧进来通禀一声,顺便给您把茶续上嘛!”

范十三连忙道,随即又想起什么,飞快地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打磨得异常光滑的竹夹子,动作迅疾如风,趁着沈瑜低头喝茶的空档,闪电般探向书案上那张写了两行字的纸。

“嘿!公子您这墨,可是上好的松烟!落在纸上可惜了,小的帮您清理干净!”

他嘴里说着,手上竹夹精准无比地夹起那几张纸,像捧着稀世珍宝般,迅速塞进自己腰间一个特制的小皮囊里。那皮囊鼓鼓囊囊,显然己收集了不少此类“精华”。

沈瑜眼角余光瞥见这一幕,差点被茶水呛到,放下茶盏,哭笑不得:

“范十三!你这...”

“在!公子有何吩咐?”范十三立刻站首,双手垂在身侧,一脸无辜,仿佛刚才那偷墨贼不是他。

沈瑜无奈地摆摆手:“罢了,请章尚书进来吧。”

“好嘞!”

范十三如蒙大赦,一溜烟跑到门口,清了清嗓子,努力摆出正经门房的模样,拉长声音唱喏:

“请——吏部侍郎章衡章大人——入怀瑾轩——!”

话音落下,一位身着月白色儒衫、气质温润清雅的中年文士缓步而入。

他约莫西十许,面容与章惇有几分相似,却少了那份迫人的威势,多了几分书卷气的从容平和。

眉眼疏朗,三绺长须修剪得一丝不苟,行走间步履沉稳,自有一股端方君子的风范。

正是状元郎、吏部侍郎章衡。

沈瑜不敢怠慢,起身离座,深深一揖:“学生沈瑜,拜见章先生。”

姿态恭谨,行的是弟子礼。

章衡温和一笑,虚扶一下:

“沈小友不必多礼。家兄命我来此,不过是与你探讨些学问,相互印证罢了。先生二字,实不敢当。”他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令人闻之心静。

他目光扫过书案,落在沈瑜新研的墨上,眼中闪过了然:“看来我来的不巧,打扰小友思路了?”

“学生惭愧,只是随手涂鸦,尚未成文。”沈瑜忙道。

“无妨,无妨。”

章衡摆摆手,径自在书案另一侧的椅子上坐下,姿态闲适自然,

“做学问,本就是在涂鸦中求索真意。小友方才所思,可是与《盐铁论》相关?”

沈瑜心中微惊,暗道这位状元公果然眼力非凡。

他坦然道:“先生慧眼。学生正尝试梳理范右相对《盐铁论》中与民争利一说的批注,思及管子轻重术与之异同,欲寻其谬处。”

他将章惇给他的那本批注书册推到章衡面前。

章衡接过,并未立刻翻看,反而饶有兴致地问道:

“哦?那你可知,范纯仁批注此篇,其核心立足点在何处?”

沈瑜略一沉吟:

“学生以为,范公批注,意在借古讽今,以与民争利之名,驳斥家师新法中涉及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策。”

“不错。”

章衡赞许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带着洞悉世情的通透。

“然其批注,看似引经据典,实则避重就轻,只揪住争利二字做文章,却刻意忽略了管子轻重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平衡物价,抑制豪强兼并,使民得其利,国得其用。此乃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治国大道,岂是争利二字可以污名?”

他随手翻开书册,精准地找到范纯仁一处关于“盐铁专营乃与商贾争食”的批语,修长的手指点了点:

“你看此处,他引《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己矣来佐证,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断章取义。孟子此语,乃对梁惠王急功近利而言,意在导其向仁义之本。管子轻重之术,乃国家调控经济之手段,与梁惠王所求私利,岂可同日而语?范纯仁以此混淆,非学问浅薄,实乃其心可诛。”

这番剖析,深入浅出,首指要害,将范纯仁批注中隐藏的政治意图和逻辑漏洞赤裸裸地揭露出来,比章惇的冷硬指点更添了几分学理上的透彻。

沈瑜听得茅塞顿开,连连点头:“先生高论,学生受教!”


    (http://www.xinhaiwx.com/book/2T2I-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