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小土著,靠着双穿门封侯拜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章 钱钱钱钱钱钱钱

 

晚间。

把书放好,吹灭油灯,陈礼摸索着回了房,轻手轻脚上了床。

方大花一直没睡着,在等陈礼。

先是咳嗽一声,方大花随即问出了心中疑惑。

“孩儿他爹,咱女婿能帮着咱们换到二十两银子吗?”

陈礼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二十两银子就是两万枚铜钱,一般人家拿不出这么多,拿得出来的也未见得愿意费这个心思,就看女婿有多大脸面了。”

“你之前说这趟乡试要花五十贯钱,就算这二十两换到了,也还差三十两,剩下的都带铜钱?”

“怎么可能,大几十斤呢。”

“那怎么办?”

“离赶考还有大半年,再找机会从别的地方换吧,比如节儿的三舅母那里,又或者马秀才那里。”

“你有主意就好。”

……

又过了几天。

这天下午,傅青主讲完课后,见还有十多分钟才下课,笑道:“有人有不懂的问题吗?可以现场提问,大家一起讨论。”

诸葛皎皎有些意动。

她原先以为大明朝是禁银的,如果在本时空买银子让陈节带回去,等同于害他们。

可随着在大学里进修,她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充。

据她最近的了解,其实明朝的税收制度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么死板。

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在经济之道上有些欠缺,可也不是不知道变通。

以银折税这样的法子,洪武时期就在部分地方施行过,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全国都是实物缴税。

到了宣德朝,更是创造性的研发出了金花银。

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本质上只是在炒剩饭。

之所以张居正那么为人推崇,一条鞭法大受好评,本质上是因为改革会触发太多人的利益,而张居正有这个魄力。

之所以以银折税在大明朝前期、中期都没有大范围施行,本质上是因为大明没有太多银的储备。

一旦朝廷完全放开,将造成银价暴涨、挤兑等问题。

抽丝剥茧后,诸葛皎皎判断弘治一朝应该可以私下用银。

但具体的量她有些把握不住。

一克银约莫六七元,按照明朝37.3g为一两来算,买一两银只需要二百多元。

哪怕只花十万元去买银两,也有四五百两之多!

纠结一番后,诸葛皎皎最终还是选择为友冲锋。

趁着傅青主回答完一个同学的问题,诸葛皎皎站起来问道:“傅老师,假使一个人可以把身上的现金换成银两或铜钱带回明朝,该选择银两还是铜钱?”

刚问完诸葛皎皎就坐下了,心脏‘扑通扑通’狂跳,藏在口罩后面的脸也有些发红。

终究还是太勉强了啊。

我这样的人,居然也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话的一天。

傅青主笑道:“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一个瘦高瘦高的男同学站起来说道:“现代虽然轻易就能模仿古代的铜钱铸造工艺,但材质做不了假。

据我了解,一枚含铜量合格的铜钱,造价就得三四毛,卖个九毛一块十分合理。

而银的单价是七块多,如果用这七块多买铜钱,能买七八枚。

哪怕按八枚算,买一两银子所花的钱也只能买三百枚铜钱。

到了明代就不同了,一两银子能换一千枚铜钱,所以当然是带银子去明代更合适。”

傅青主问道:“还有人有不同意见吗?”

另一个穿白衣服的男同学反驳道:“我觉得这位同学算的不对。”

第一个男同学看了诸葛皎皎一眼,这才问道:“哪里不对?”

诸葛皎皎皱了皱眉。

你们无不无聊。

这里是教室,不是求偶舞台。

穿白衣服的男同学侧脸朝着诸葛皎皎,自以为帅气的笑道:“你只算了银价,却没算现代仿造银两也有人工费以及销售利润。

据我所知,明代的银子叫金花银,因为铸造工艺的关系,浇筑时会形成一圈圈纹路,所以又叫纹银,市面上仿古纹银的价格差不多是银价的三倍。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的实际购入款可以买九百枚铜钱,跟直接买铜钱相差不大。

而在明代用银子是违法行为,为了这点差价去触犯法律底线,得不偿失。”

傅青主笑道:“这位同学说的有一定道理,在明代最好不要用银子,尤其是平民老百姓。”

不等他高兴,傅青主又道:“但你的算法有问题,明代银子太值钱,一般用的都是碎银,所以根本不需要买加工后的银两,直接买银条自已剪就可以。”

两个男同学全都尴尬的坐了下去。

比起人称诸葛大佬的诸葛皎皎同学,这些同学还差得远啦!

心里默默感慨了一句,傅青主看了一圈同学们。

见没人再开口,她这才正式解答:“我们学考古的,脱离不了历史,诸葛同学的这个问题也一样。

结合方才两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知如果去的是明朝,买银子比买铜钱划算,但银子更危险,如果过去后身份普通,最好不持有或少量持有银子。

那这个量该如何掌控呢?结合明朝历史上屡屡下令不许民间用银或限制民间用银来看,我个人认为携带二十两以内的银子过去不算冒险,再多就不行了。”

傅青主看向诸葛皎皎:“诸葛同学?”

诸葛皎皎点了点头:“我听明白了老师,谢谢。”

“很好,下课。”

同学们齐声道:“老师再见。”

傅青主离开后,诸葛皎皎背上背包,径直走出校门,开车离开,丝毫不给那些男同学搭讪机会。

回到家,诸葛皎皎打开手机搜了下今日银价。

“比昨天涨了点,但涨得不多。”

“小朋友的爷爷好歹也是秀才,比普通百姓地位高不少,保守估计藏银五十两应该没问题。”

“明朝的五十两银子差不多是一千八百多克,一万多元就能买下,洒洒水啦。”

“但只怕剪成碎银后陈节小朋友会不喜欢,他虽然是个小财迷,却是一个有强迫症的财迷。”

想到这里,诸葛皎皎‘噗呲’笑出了声。

“等那套花钱卖掉,实现财富自由,再给他定一批金花银吧,可不能叫我的小朋友受委屈。”

一边嘀咕,诸葛皎皎一边在官方店订购了两根一千克银条。

巧了,李斌前天买下那枚六畜兴旺花钱的款项的一半、正好买下这两根银条。


    (http://www.xinhaiwx.com/book/3TO1-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xinhaiwx.com